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395章 但是如果你失败了怎么办

第395章 但是如果你失败了怎么办(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杨厂长!杨厂长!”

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师傅闯了进来,满脸焦急。

“王师傅,什么事这么慌张?”杨国强皱眉。

“三号轧钢机又卡死了!”王师傅气喘吁吁,“这已经是今天第二次了,生产线全停了!”

杨国强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三号轧钢机是厂里的主力设备,一停产损失就是几千块钱。

“陈总工,你......”杨国强刚要开口。

“我去看看。”沈良站起身,主动请缨。

陈维新愣了一下:“小沈,这设备老毛病了,不是你一个技术员能解决的。”

“试试总没坏处。”沈良已经朝门外走去。

几个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跟了上去。

车间里热浪滚滚,工人们围在三号轧钢机旁边束手无策。

巨大的机械怪兽静静躺着,齿轮卡在半空中,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又是传动轴的问题。”老师傅摇头叹气,“这破机器,隔三差五就闹脾气。”

沈良走到机器前,仔细观察了一会儿。

前世他见过太多这种老式设备的通病了。

苏联技术虽然皮实耐用,但设计粗糙,精度不够。

特别是这台机器,已经服役快二十年了,各种磨损积累下来,问题越来越多。

“王师傅,把润滑油停了。”沈良说。

“停润滑油?”王师傅瞪大眼睛,“那不是要磨坏齿轮吗?”

“相信我。”沈良蹲下身,伸手摸了摸传动轴,“现在的问题不是缺油,而是油太多了。”

什么?

围观的工人们议论纷纷。

这小子疯了吧?机器卡死了还要停润滑油?

陈维新也皱起眉头:“小沈,你确定?”

沈良没回答,而是叫来几个工人帮忙。

“把这根轴稍微抬高一点,对,就这样。”

“现在启动电机,最低转速。”

工人们半信半疑地照做了。

奇迹发生了!

卡死的齿轮竟然开始缓缓转动!

“怎么可能?”陈维新揉了揉眼睛。

沈良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机油:“很简单,润滑油积累太多,导致液压阻力过大。特别是低温启动时,粘稠的机油反而成了障碍。”

他指了指传动箱:“你们看,这里的排油孔早就堵死了。长年累月下来,废油越积越多,最终导致齿轮卡死。”

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这个解释完全符合逻辑。

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想到过?

王师傅老脸一红:“我修了二十年机器,竟然没发现这个问题。”

“经验有时候也会误导人。”沈良淡淡一笑,“我们总是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杨国强看向沈良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小子不仅设计能力出众,故障诊断也这么准确?

“小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陈维新好奇地问。

“听声音。”沈良指了指耳朵,“机器卡死时的摩擦声不对,不是金属干摩擦的声音,而是液体阻尼的声音。”

听声音诊断故障?

这需要多丰富的经验?

可沈良才二十多岁啊!

调查员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

能设计出先进的传动系统,能准确诊断复杂故障,这样的人会抄袭苏联技术?

开什么国际玩笑!

苏联那些老古董,在这个年轻人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关于举报的事情......”调查员清了清嗓子,“我认为需要重新评估。”

沈良心中冷笑。

还重新评估?

直接撤销不就完了。

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检查机器。

“王师傅,这台设备还有其他问题。”沈良指着传动轴,“这里的磨损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更换。”

“换传动轴?”王师傅为难道,“咱们没有备件啊。”

“那就自己做。”沈良胸有成竹,“给我一周时间,我能做出比原装更好的。”

比原装更好?

这话说得也太狂了吧!

原装可是苏联进口的高品质钢材!

“小沈,不是我不相信你,”陈维新苦笑,“但是咱们厂的加工精度有限,根本达不到要求。”

“精度不够可以想办法补。”沈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有个想法,用土办法实现高精度加工。”

土办法?

所有人都来了兴趣。

沈良却卖起了关子:“等我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他转身朝外走去,留下一屋子面面相觑的人。

杨国强看着沈良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太多谜团了。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绝对是个人才,而且是罕见的天才!

“老陈,你觉得他能成功吗?”杨国强问。

陈维新摇摇头:“理论上不可能。咱们厂的设备就这个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但是他刚才解决齿轮卡死的方法......”

“确实出人意料。”陈维新承认,“或许真有奇迹发生也说不定。”

调查员收起笔记本,准备离开。

这趟调查算是白跑了。

举报人明显是别有用心,而被举报人显然是个技术天才。

孰对孰错,一目了然。

“杨厂长,我会如实向上级汇报。”调查员说,“沈良同志不仅没有抄袭嫌疑,反而是难得的技术人才,应该重点培养。”

杨国强点头:“我明白。”

等调查员走后,杨国强和陈维新面面相觑。

“老杨,我觉得咱们要重新评估一下沈良这小子了。”陈维新说。

“是啊。”杨国强感慨,“二十多岁就有这种水平,假以时日,说不定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关键是他的思路很独特,总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解决问题。”

“就是不知道他说的土办法究竟是什么。”杨国强好奇道。

另一边,沈良回到技术科办公室,开始在纸上画草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