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 第424章 十万千瓦级别

第424章 十万千瓦级别(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主任匆匆推门而入,脸色凝重:“小沈,你看到电报了?”

“看到了。”沈良合上文件,“他们这是来打探虚实的。”

“上面的意思是不能拒绝。”李主任在椅子上坐下,“毕竟现在对外开放是大政方针。”

沈良明白李主任的难处。1980年的中国急需外资和技术,不能轻易得罪外国企业。但他也清楚,一旦让日本人看到了核心技术,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个想法。”沈良走到窗前,“既然要接待,那就让他们看个够。”

李主任一愣:“什么意思?”

“真的给他们看,但不是看我们的核心技术。”沈良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们给他们准备一场好戏。”

接下来几天,研发中心进入了紧张的“演出”准备阶段。沈良召集各项目组负责人开了个秘密会议。

“各位同志,下周三的参观非常重要。”沈良在黑板上画出建筑平面图,“我们要重新布置展示区域。”

发电机组项目的老张举手:“沈总工,您的意思是...”

“给他们看一些'落后'的技术。”沈良在几个房间上打了叉,“这些实验室暂时封闭,改成展示我们'正在攻关'的项目。”

众人面面相觑,不太明白沈良的用意。

化工专家老刘皱眉道:“可是这样不是显得我们技术水平很低吗?”

“正是要这个效果。”沈良放下粉笔,“让他们以为我们还在起步阶段,这样才能麻痹对方。”

年轻工程师小李突然明白了:“您是要做双重保险!既完成了接待任务,又保护了核心机密!”

沈良点点头。他知道日本人的性格,骄傲自大,看不起技术落后的对手。只要展示出“合理”的技术差距,就能打消他们的警惕心理。

周三上午十点,三辆黑色轿车驶入机械工业部大院。沈良站在研发中心门口,看着车上下来的日本代表团。

领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西装革履,神情傲慢。身后跟着四五个技术人员,个个拿着照相机和笔记本。

“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李主任迎上前去,用生硬的英语打招呼。

“我是三菱重工技术部长田中一郎。”领头的日本人略微点头,“听说贵国在重工业方面有些新进展,特来学习交流。”

沈良上前握手:“沈良,研发中心总工程师。欢迎田中先生。”

田中一郎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国工程师,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在他看来,中国的重工业技术至少落后日本二十年,这个毛头小伙子能有什么水平?

参观正式开始。沈良带着代表团首先来到了“发电设备研发区”。这里陈列着几台看起来颇为粗糙的样机,设备外观简陋,工艺水平一般。

“这是我们正在研发的小型汽轮机。”沈良指着一台设备介绍,“目前还在攻克效率问题。”

田中一郎走近仔细查看,心中暗自摇头。

这种技术水平,连他们十年前的产品都不如。

“请问最大功率是多少?”一个日本技术人员用英语询问。

“大约五万千瓦。”沈良回答得很自然,“我们希望能在两年内达到十万千瓦级别。”

几个日本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十万千瓦?三菱重工早就能生产五十万千瓦的机组了。

接下来参观了化工设备区。

这里展示的裂解炉模型同样简陋,各项技术参数都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在催化剂配方方面还需要更多时间研究。”化工专家老刘配合着介绍,“希望能向日本朋友们学习先进经验。”

田中一郎越看越放心。

中国的技术水平确实如他们预期的那样落后,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

“沈工程师,听说你们还在研究连铸技术?”田中一郎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优越感。

“是的,不过还处在初级阶段。”沈良带他们走向最后一个展示区,“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钢材品种。”

展示区里摆放着一台缩小版的连铸机,外观确实很粗糙。

沈良演示了一下操作过程,生产出来的钢坯表面有明显的缺陷。

“嗯,确实还有很大改进空间。”田中一郎点点头,内心的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了。

参观结束后,双方在会议室进行了简短的技术交流。

日本人显得很大方,甚至主动分享了一些“基础”技术资料。

“中国朋友们很有学习精神。”田中一郎站起身准备告辞,“希望我们能有更多合作机会。”

“一定,一定。”李主任热情地握手送别。

看着日本代表团的车队远去,沈良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演戏累不累?”李主任走到他身边。

“比研发技术累多了。”沈良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不过效果应该不错。”

果然,第二天就有消息传来。

日本方面对这次访问非常满意,认为中国的重工业技术“正在起步但仍有巨大差距”,不会对日本企业构成竞争威胁。

“他们甚至主动提出要在华投资建厂。”小王兴奋地汇报,“说是要帮助中国提高技术水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