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1 / 2)
沈良没接烟,只是淡淡地看着他:“林博士,有些东西,不是只有外国人才懂。咱们老祖宗炼钢的时候,西方人还在玩泥巴呢。”
“那是那是。”林致远尴尬地把烟收回去,压低声音,“不过,沈同志,你也知道,搞科研光有技术不行,还得有设备。我在国外还有些关系,如果需要进口什么精密零件……”
“不用了。”沈良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林博士,您还是留着那些关系,给自己找个好下家吧。重工业这条路,以后怕是用不上您的那些‘洋拐杖’了。”
说完,沈良头也不回地走了。
留下林致远站在原地,盯着沈良的背影,只觉得后背发凉。这年轻人,怎么好像把他的底细看得一清二楚?
……
回到招待所,赵局长还处在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中。
“小沈啊小沈,你可是真给咱们局长脸了!”赵局长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连陈部长都被你震住了!两亿外汇啊!说停就停,说给你就给你!”
沈良坐在床边,手里把玩着一只搪瓷茶缸,神色却并不轻松。
“赵局,这只是开始。”沈良的声音很低,“两亿看起来多,但要建起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连个水漂都打不响。”
“那咱们就慢慢来嘛。”赵局长心情好,什么都听得进去,“只要连铸机搞成了,以后那就是源源不断的政绩……不对,是效益!”
“光有连铸机不够。”沈良突然抬起头,“赵局,我想去一趟部里的资料室。”
“现在?”赵局长看了看天色,“都快黑了。”
“对,现在。”沈良眼神坚定,“我要查一些关于矿山机械的资料。连铸机既然立项了,下一步就是原材料。咱们国内的铁矿石品位低,开采难度大,没有大型挖掘设备,炼钢就是无米之炊。”
赵局长张大了嘴巴:“你……你小子这是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啊?连铸机还没个影儿呢,你又要搞挖掘机?”
“不搞不行。”沈良站起来,“时不我待。”
他没告诉赵局长,在他的记忆里,三年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国内对钢材的需求量会呈爆炸式增长。如果到时候原材料供应不上,所谓的连铸技术就是个摆设。而且,西方国家马上就要对大型矿山设备进行新一轮的封锁和提价,一台挖掘机敢卖出天价。
他必须抢在前面。
赵局长拗不过他,只好再次动用关系,带着沈良去了部里的机密资料室。
资料室在地下二层,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发霉的味道。昏黄的灯光下,一排排铁架子像沉默的巨人。
沈良像是进了宝库的老鼠,一头扎进那些尘封已久的卷宗里。
他在找苏联当年留下的一些重型机械图纸。虽然那些技术已经落后,但其中的结构设计思路,对于现在的一穷二白来说,却是最好的参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赵局长在旁边椅子上打起了瞌睡。
沈良的手指在一张发黄的俄文图纸上划过。这是一台wK-4型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图。
“太笨重了。”沈良自言自语,“如果把液压泵换成柱塞式的,再加个先导控制……”
他在脑子里迅速构建着模型。在这个年代,国内的液压技术还是个大坑,漏油那是常态,操作起来像开坦克。但他知道怎么改。未来的液压技术,核心就在于密封材料和加工精度。材料可以用土法配方改进橡胶性能,精度……可以用他独创的“补偿加工法”来弥补机床的不足。
就在这时,资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
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暖水瓶。老人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近视镜,走路有点跛。
赵局长惊醒过来,一看老人,立马站了起来:“何总工?您怎么还没回去?”
何总工,部里的老专家,机械设计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可惜因为出身问题,前些年一直在扫厕所,最近才刚落实政策回来。
老人摆摆手,示意赵局长坐下,目光却落在了沈良手里那张图纸上。
“wK-4?”老人声音沙哑,“苏联人的老古董了。这东西有个致命缺陷,回转机构容易卡死。”
沈良头也没抬:“那是他们的齿轮热处理工艺不行。如果把齿轮表面做个渗碳淬火,再把模数加大一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老人愣住了。
他慢慢走到沈良身边,低头看着图纸上沈良用铅笔做的标注。
“渗碳淬火……加大模数……”老人喃喃自语,随后眼睛突然亮了,“还有这个液压回路,你加了这个单向阀是什么意思?”
“防止动臂下沉。”沈良指着图纸,“这种老式挖掘机,停机久了动臂会自动下落,很不安全。加个单向阀做液压锁,就能锁死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