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6章 月球区——光污染~木鱼省光痕纪事(十大问题6)

第6章 月球区——光污染~木鱼省光痕纪事(十大问题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叶云天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设计‘星空摄影区’,在观测站周围设置几个低光拍摄点,提供专业的摄影设备,让游客能拍到月球夜空的星星——现在很多星际游客都喜欢‘暗黑旅游’,愿意为了看星星专门跑一趟。”

第二天一早,林月瞳带着方案来到木鱼省文旅局。局长孙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巨大的“木鱼省文旅区夜景图”,图上的霓虹灯闪烁着虚假的光芒。孙明听完方案,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眉头皱了起来:“关闭霓虹灯、推广定向照明,这些措施会影响文旅区的‘视觉效果’。上个月我们刚做过调查,70%的游客是冲着‘月球不夜城’来的,要是灯暗了,游客数量肯定会下降。我们省的财政收入65%靠旅游,不能冒这个险。”

“孙局长,您先看看这份数据。”林月瞳把一份厚厚的报告推过去,封面印着“木鱼省文旅区游客满意度调查”,“这是我们昨天做的抽样调查:有30%的游客因为光污染严重,表示不会再次来这里旅游;25%的游客反映‘灯光太刺眼,无法长时间停留’;还有15%的亲子游客说‘孩子眼睛不舒服,提前结束了行程’。”她翻到报告的第二页,指着“潜在游客需求”部分,“而有60%的受访游客表示,愿意参与天文观测、星空摄影等特色项目;80%的游客愿意为‘暗黑旅游’支付额外的费用——这说明‘暗夜观测’不仅不会影响游客数量,还能吸引新的客群。”

她又拿出一份投资协议:“林氏集团愿意投资100万星际币,用于文旅区的灯光改造和观测站的设施升级——包括购买定向照明设备、改造科普展厅、制作天文旅游宣传资料。同时,我们会利用星际旅游平台‘星途’的资源,把‘木鱼省暗夜之旅’推上首页,还会联系星际媒体做专题报道,吸引周边星球的游客。”

孙明拿起报告翻了几页,目光停在“游客流失率”的数据上,手指顿了顿。他沉默了片刻,又看了看投资协议,终于叹了口气:“好吧,我同意你们的方案。我们会在一周内出台《木鱼省文旅区灯光管控条例》,明确灯光关闭时间和亮度标准,同时成立专项工作组,配合你们进行灯光改造。”他站起身,握住林月瞳的手,“希望你们能证明,‘暗下来’的文旅区,也能吸引游客。”

接下来的一个月,木鱼省文旅区掀起了一场“灯光革命”。林日斌带着观测站的技术人员和文旅区的工人,开始逐户改造灯具。他们先从文旅区中心的探照灯入手,拆除了六座探照灯中的三座,剩下的三座加装了“智能光控开关”,只在晚上7点到9点开启,而且亮度降低了70%。然后是商铺的霓虹灯,工人们爬上脚手架,给每一盏灯都装上了记忆金属遮光罩——这种遮光罩是银灰色的,能根据光线角度自动弯曲,像给灯具穿上了一件“外套”,让光线乖乖地落在招牌上。

叶云天则负责培训商家和管理人员。他在文旅区的广场上搭了一个临时讲台,用全息投影展示灯光改造前后的对比:“大家看,改造前,你们的霓虹灯有50%的光线都散到了空中,既浪费电,又没人看;改造后,光线集中在招牌上,反而更醒目,而且电费能节省30%——这是上周改造的‘星际零食店’的数据,他们的电费比上个月少了820星际币。”

一开始,有些商家并不配合。开“银河快照馆”的王老板就皱着眉说:“我的招牌本来是最亮的,现在暗下来,游客怎么注意到我?”叶云天带着他去看隔壁的“月尘手办店”——这家店是最早改造的,加装遮光罩后,招牌的光线虽然不刺眼了,但因为定向照明的效果,反而在夜色中更突出。“你看他们的客流量,”叶云天指着手办店门口排队的游客,“改造后,他们的客流增加了20%,因为游客不用眯着眼睛看招牌了,愿意停下来进店看看。”王老板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那行,你们也给我装一套。”

林月瞳和赵宇则忙着筹备“暗夜文旅”项目。他们把观测站的一楼改造成了科普展厅,墙上挂着巨大的星云照片——有火鸟星云的红色羽状物,有仙女座星系的旋臂,还有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地图。展厅中央放着一个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游客可以用手触摸模型,了解每个行星的特点。他们还培训了十位天文导游,这些导游都是观测站的年轻研究员,不仅懂天文知识,还能熟练操作望远镜。

夜间10点,文旅区的灯光准时关闭了50%。原本刺眼的霓虹灯光暗了下来,红色的招牌变成了柔和的暖光,蓝色的灯带也调暗了亮度,像夜色中流淌的小溪。天空的亮白色逐渐消散,星星开始一颗颗显露出来——先是最亮的天狼星,然后是猎户座的三颗腰带星,接着是火鸟星云的红色光点,像宇宙中点燃的一团火焰。

第一批参与“暗夜观测”的游客有二十人,其中有来自土星的一家三口,还有来自M27星球的天文爱好者。赵宇带着他们登上观测站的观测平台,打开了天文望远镜的穹顶。当望远镜对准猎户座星云时,游客们发出了整齐的惊叹声。

“哇,这就是星云吗?”来自土星的小女孩莉莉睁大眼睛,通过目镜看到了一团红色的云雾,云雾中还能看到细微的尘埃带,像宇宙中的。赵宇笑着解释:“这是猎户座星云,距离我们大约1300光年,里面正在诞生新的恒星——你们看到的那些亮点,就是刚形成的恒星。”

莉莉的爸爸拿出相机,在叶云天的指导下调整参数,拍下了第一张月球夜空的星云照片。“我在土星从来没见过这么清晰的星云,”他兴奋地说,“这里的‘暗夜之旅’比‘不夜城’有意思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游客被“暗夜文旅”吸引而来。有带着孩子来认识星座的家庭,有背着相机来拍星空的摄影师,还有专门来听天文讲座的学生。文旅区的游客数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20%,其中天文爱好者和亲子游客占比达到了40%。商家们也惊喜地发现,灯光改造后,游客的停留时间从原来的1.5小时增加到了3小时,营业额也平均增长了15%。

周边的居民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夜晚的灯光不再刺眼,窗户不用再贴遮光膜,打开窗帘就能看到星星。之前抱着孩子抱怨的中年妇女,现在每天晚上都会带着孩子在小区的小广场上散步,孩子手里拿着林日斌送的光影调节器,指着天空认星座:“妈妈,你看,那是猎户座的腰带!”

半年后,三人再次来到木鱼省文旅区。云月号降落在观测站旁边的停机坪时,林月瞳第一眼就看到了天空——深蓝色的夜幕上,银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横跨天际,火鸟星云的红色光点清晰可见,连M27星球方向的“钻石星团”都能看到细微的光斑。

“比上次来好多了。”叶云天打开光污染检测仪,数值跳到了168x,“下降了40%,虽然还没到理想的10x,但已经能满足观测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了。”

赵宇早已在观测站门口等候,他穿着干净的白大褂,脸上带着笑容:“你们来得正好,我们刚捕捉到一颗近地小行星的轨迹——这颗小行星直径约500米,原本朝着M27星球飞去,我们的观测数据给小行星防御系统争取了反应时间,现在已经成功让它偏离了轨道。”他领着三人走进观测站,穹顶正缓缓打开,天文望远镜的镜筒对准了天空,“我们已经恢复了正常观测,上个月还和M27星际天文协会合作,举办了‘月球星空节’,来了上千名游客。”

文旅局局长孙明也赶来凑热闹,他手里拿着一份财政报表,笑得合不拢嘴:“‘暗夜文旅’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酒店的入住率增长了30%,餐饮收入增长了25%,连周边的纪念品工厂都扩大了生产。我们已经把灯光管控标准和定向照明技术推广到了全省的文旅区,计划在三年内把光污染强度降到50x以下。”

林月瞳走到观测平台上,摘下了护目镜。夜风吹拂着她的头发,她抬头望向天空,火鸟星云的红色光芒落在她的脸上,像爷爷当年在地球天文台给她指星星时的模样。“爷爷说过,星星是宇宙的眼睛,”她轻声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光,就遮住这些眼睛。”

叶云天点点头:“环保不是发展的阻碍,而是发展的方向。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更重要——减掉多余的光,就能换来更美的星空,换来更可持续的发展。”

林日斌正在调试云月号的导航系统,全息屏上弹出了下一个目的地——水球区马赛省的三维地图。地图上,绿色的农田中间有一片醒目的蓝色区域,标注着“水华污染区”。“下一站,马赛省。”他转过身,对两人说,“那里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因为过量使用化肥,土壤酸化严重,河流里的水华已经覆盖了60%的河面,连鱼类都快绝迹了。”

云月号的反重力引擎再次启动,发出轻微的嗡鸣。林月瞳最后看了一眼木鱼省的夜空,星星在黑暗中闪烁,像在挥手告别。观测站的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是科技与自然的平衡,是发展与环保的共生。

“走吧,”叶云天拍了拍她的肩膀,“下一个星球,还有更多的‘光’等着我们去点亮——不过这次,是点亮希望的光。”

云月号缓缓升空,朝着水球区的方向飞去。舱窗外,月球的轮廓逐渐变小,木鱼省的灯光像一串温柔的星子,镶嵌在宇宙的黑暗中。这场跨越时空的生态溯源之旅,还在继续——他们要去寻找的,不仅是解决污染的方法,更是人类与宇宙和谐共处的答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