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火星·赤沙光伏(2 / 2)
他抬手,全息投影上立刻切换出方案的详细图文介绍,叶云天逐一进行讲解,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第一,解决储能难题。M27将无偿共享‘光核矿石储能技术’。”叶云天的话音刚落,技术组成员便从随行的设备箱中取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深蓝色矿石,矿石表面闪烁着微弱的幽蓝色光芒,质地坚硬,入手微凉。“这就是光核矿石,产自M27的合作星球地核星,它的内部含有特殊的能量粒子通道,具有极强的能量储存能力和稳定性。我们的技术可以将白天光伏板产生的电能转化为高能粒子,储存在光核矿石中,储能效率高达90%,远超你们目前60%的硅基电池;而且它能承受-100℃至150℃的极端温差,完全适应火星的昼夜环境,不会出现任何性能衰减。”
他走到全息投影前,调出一组数据模型:“一块立方米大小的光核矿石,储存的电能可达10万千瓦时,足以供应火星一个中等城市(约50万人口)12小时的用电量。我们计划在赤沙光伏基地周边建立十座光核储能站,每座储能站配备1000块立方米级光核矿石,白天储存富余电能,夜间持续释放,彻底解决火星夜间供电不足的问题,让工厂可以24小时运转,居民生活不再受断电困扰。”
卡隆和火星专家们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观察着那块光核矿石,有人伸出戴着手套的手轻轻触摸,能感受到矿石内部传来的微弱能量波动;有人拿出便携检测仪器进行扫描,屏幕上显示的能量密度数据让他们瞳孔骤缩。一名头发花白的火星能源专家激动地问道:“叶云天指挥官,这种技术真的能实现90%的储能效率?而且能在赤沙星的昼夜温差中稳定运行?”
“千真万确。”叶云天点头,语气肯定,“M27的火球区环境与火星相似,我们的光核储能站已经在那里稳定运行了五十年,经历了无数次极端温差考验,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我们带来了小型光核储能装置的样品,今晚就可以进行实地测试,让你们亲眼看到它的性能。”
“第二,解决光伏板清洁与节水问题。”叶云天侧身,示意身旁的绿脉星根须星人古榕向前一步。古榕的外形与人类有明显区别,他的皮肤呈深绿色,表面有细密的叶脉纹路,手指上长着半透明的细小根须,头顶有几片嫩绿的小叶,随着呼吸轻轻摆动,眼神温和而充满生机。“这位是古榕先生,来自M27的核心合作星球绿脉星,绿脉星是一个以植物文明为主的星球,擅长培育各种功能性植物。古榕先生将带领团队,教火星人类种植‘耐旱能源草’。”
全息投影上立刻出现了耐旱能源草的详细影像:这种草高度约30厘米,叶片呈细长的针状,颜色为深绿色,根系极为发达,主根能深入地下5米,侧根呈网状蔓延,能牢牢抓住土壤;草茎粗壮,富含高能量的生物多糖。“耐旱能源草有两个核心作用。”古榕的声音通过翻译器传来,带着一丝植物特有的温润,“一是固定沙尘——它的根系能深入地下,将松散的沙粒牢牢固定,减少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同时也能避免沙尘大量覆盖光伏板,初步估算,种植后光伏板的清洁频率可从每周一次降低到每月一次,且清洁难度大幅下降;二是作为生物燃料——这种草的秸秆富含高能量物质,收割后可以通过简单的压榨和发酵,制成生物燃料,其燃烧效率与你们目前使用的电能相当,且燃烧后仅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零污染物排放,还能为大气补充微量氧气。”
古榕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耐旱能源草的生长不需要大量水分,它能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微量水汽,利用根部的固氮菌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在火星的环境中,每年可收割两次,一次种植,多年收益。我们带来了草种和配套的固氮菌剂,一周内就能发芽,一个月就能长成,三个月就能形成稳定的植被带。”
卡隆眼中的光芒更盛了。如果耐旱能源草真的能实现这两个功能,不仅能解决光伏板清洁的难题,还能增加一种新的清洁能源来源,甚至能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简直是一举多得。他看向古榕,语气急切地问道:“古榕先生,这种草真的能在赤沙星的干旱环境中生长?不需要额外灌溉?”
“是的。”古榕微笑着点头,伸出手指上的根须,轻轻触碰了一下桌面,“我们已经对火星的土壤和大气成分进行了分析,耐旱能源草完全适应这里的环境。而且它的根系能分泌特殊的黏液,保护根部不被高温灼伤,叶片的蜡质层能减少水分蒸发,这是我们为干旱星球专门培育的品种。”
“第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叶云天的目光重新回到全息投影上,画面切换到火星的地质剖面图,“M27的灵植星拥有先进的‘深层地下水探测技术’,我们的探测设备采用了量子共振原理,能穿透地下1000米的岩层,精准定位地下水和冰盖的位置,误差不超过10米。根据我们对火星地质数据的初步分析,火星赤道地区的地下,极有可能存在大型冰盖——当年赤水河干涸后,部分河水渗入地下,在深层岩层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冰盖,没有被太阳风蒸发。”
他指着干涸运河遗迹的位置,语气笃定:“我们推测,这片区域的地下冰盖储量可能达到100亿立方米,足以满足火星人类的饮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如果未来发展农业的话)。我们将提供全套的探测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火星找到地下冰盖,并建立‘高效低温取水站’——这种取水站采用M27的低温融化技术,通过特制的导热管将地下冰盖缓慢融化,整个过程的能耗仅为电解冰盖的10%,能大幅降低水资源获取的能源消耗。”
叶云天调出取水站的三维模型:“取水站采用半地下设计,能有效抵御沙尘暴和极端温差。融化后的液态水会经过多层过滤系统,去除岩层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成为清洁的饮用水,再通过输水管网输送到火星的各个城市。我们估算,一座取水站每天可生产10万吨饮用水,足以满足百万人口城市的需求,而能耗仅为5000千瓦时,相当于原来的8%。”
当叶云天说完最后一个字,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卡隆和火星专家们相互对视,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难以抑制的激动。这个“光伏-储能-节水”三位一体互补方案,精准地击中了火星的三大核心痛点,而且每一项技术都有实际的应用案例和数据支撑,并非空中楼阁,完全具备落地可行性。
“叶云天指挥官,”卡隆的声音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颤抖,他缓缓站起身,紧紧握住叶云天的手,苍老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如果你们的方案真的能实现,那赤沙星就有救了!我们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数百年,尝试了无数种方法,都以失败告终。你们的到来,就像恒星的光芒照亮了我们黑暗的困境。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提供所有必要的资源、人力和技术支持!”
“这是我们的合作共赢,不是单方面的援助。”叶云天微笑着说,眼神真诚,“火星的光伏板耐高温涂层技术在太阳系处于顶尖水平,M27的火球区地表温度极高,光伏板的损耗率每年高达20%。我们希望未来能共享这项技术,提升M27光伏基地的稳定性和效率,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卡隆立刻点头,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问题!只要方案成功落地,我们将毫无保留地开放耐高温涂层技术的所有数据、研发资料和生产线,这是我们对M27的感谢,也是我们合作的诚意!这项技术能在500℃的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还能提升光伏板15%的光线吸收效率,相信能为M27解决燃眉之急。”
合作协议在当晚就正式签订。第二天一早,M27团队便全身心投入到技术落地工作中。古榕带领绿脉星专家团队,在赤沙光伏基地周边开辟了10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将耐旱能源草的种子与固氮菌剂混合后,播种到红色沙地里。这种草的生长速度远超预期,短短三天便破土发芽,长出细小的绿芽;一周后,绿芽长至10厘米高,根系开始深入土壤;一个月后,耐旱能源草长成,深绿色的草苗在红色沙地上形成了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根系牢牢固定了表层沙土;三个月后,试验田扩展到100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条环绕光伏基地的绿色植被带,光伏基地周边的沙尘暴次数减少了70%,光伏板表面的沙尘覆盖量大幅下降,清洁后的光伏板效率稳定在85%以上。
与此同时,光核储能站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M27的技术团队与火星工程师合作,在赤沙光伏基地旁平整土地、搭建储能舱体,将带来的光核矿石模块安装到位,并调试能量转化系统。由于技术成熟,十座光核储能站仅用了两个月便全部建成。当白天光伏板产生电能时,多余的30%电能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能粒子,储存在光核矿石中;到了夜间,储能站开始释放电能,电流通过输电网输送到火星的各个城市。
那一夜,火星的城市灯火通明,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断电困扰。工厂的机器重新轰鸣起来,24小时不间断生产;居民家中的电器可以正常使用,孩子们在灯光下读书、玩耍;街道上的照明系统全部开启,车辆往来穿梭,城市恢复了久违的活力。夜间供电时长从原来的3小时延长到了12小时,而且电压稳定,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波动。
最让人振奋的是地下冰盖的探测与取水站建设。M27的探测设备在干涸运河遗迹下方800米处,成功探测到了大型地下冰盖,其储量远超预期,达到了150亿立方米,且冰质纯净,几乎没有杂质。高效低温取水站建成后,低温融化技术平稳运行,清澈的液态水从管道中流出,通过输水管网输送到火星的各个城市。
当第一户火星居民打开水龙头,看到清澈的水流喷涌而出时,整个城市都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相互转告这个好消息,许多老人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一辈子都在饮用电解冰盖产生的、带着淡淡异味的水,从未想过能用上如此纯净的天然水。而且,取水站的能耗仅为原来的8%,极大地节省了能源,让火星的能源供需彻底实现了平衡。
三个月后的一天,卡隆带领叶云天团队再次参观赤沙光伏基地。此时的光伏基地,银色的光伏板在恒星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表面干净整洁,没有了以往厚厚的沙尘覆盖,转化效率稳定在88%;基地周边,耐旱能源草形成的绿色植被带绵延不绝,与红色沙海形成鲜明对比,风吹过,草叶轻轻摇曳,带来了久违的生机;远处的十座光核储能站平稳运行,蓝色的能量指示灯规律闪烁,如同十颗蓝色的星辰;赤道地区的高效取水站,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命之水,输水管网如同银色的脉络,遍布火星的各个角落。
火星的城市里,灯火辉煌,街道上车水马龙,工厂机器轰鸣,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曾经的焦虑与绝望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人们开始规划建设新的城市、新的工厂,甚至有人提出要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和能源,尝试培育适合火星环境的农作物,让火星不再只有红色沙海,而是能出现更多的绿色。
在火星能源中心举办的合作成功庆祝仪式上,卡隆走上讲台,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银色芯片,里面存储着火星光伏板耐高温涂层技术的所有核心数据。“各位同胞,各位M27的朋友们,”卡隆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整个火星,带着激动与自豪,“今天是赤沙星重生的日子!我们终于摆脱了能源与水资源的双重困境,这一切都要感谢M27的朋友们,是他们的技术与善意,给了我们新的未来。”
他的目光转向叶云天团队,深深鞠了一躬:“这枚芯片里,是赤沙星最核心的耐高温涂层技术,它凝聚了我们数代人的智慧与心血。现在,我们将它正式交给M27,希望能为我们的合作增添新的动力,也希望这种互助共赢的精神,能在星际间永远传递下去。”
叶云天走上讲台,接过那枚象征着信任与友谊的芯片,心中感慨万千。从地球到火星,每一次合作都见证着星际文明的共生共赢——地球获得了能源与环境修复技术,M27获得了地球的氢能技术和火星的耐高温涂层技术,而火星则摆脱了生存困境,这正是星际能源共同体的核心意义。
他举起芯片,对着台下的火星人类和自己的团队成员,大声说道:“卡隆长老,各位火星的朋友,感谢你们的信任与馈赠!火星的重生,是我们合作的伟大成果,也是星际能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我们将前往金星、木星,继续联动太阳系的其他文明。我相信,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共享技术,互通有无,太阳系的十颗星球,终将打破隔阂,共同走向繁荣昌盛!”
庆祝仪式的欢呼声中,“云月号”再次启动引擎,缓缓驶离火星轨道,朝着下一个目标——金星飞去。舷窗外,火星的红色沙海与绿色植被交相辉映,形成了宇宙中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叶云天站在观测舱内,看着这颗重获新生的星球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他知道,这场横跨太阳系的星际合作,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们去开拓,还有更多的文明等待他们去联结。但只要秉持着“共生、共享、共赢”的理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无法达成的合作。太阳系的未来,必将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