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2章 β-12宇宙——地下文明的土壤救赎

第2章 β-12宇宙——地下文明的土壤救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共生2号”的暗物质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那声音并非来自单一振源,而是由遍布引擎舱的数千个暗物质反应室共同谐振而成,如同宇宙深处传来的低频脉动,顺着船体结构蔓延,在驾驶舱内形成轻微的共振。跨越宇宙壁垒时产生的时空扭曲渐渐平复,原本被拉扯成漩涡状的星光重新舒展,舷窗外的光影从扭曲的彩虹色渐变回正常的星辰分布,唯有引擎余波激起的淡紫色能量涟漪,还在黑暗中缓缓消散。

叶云天睁开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驾驶舱扶手内侧的星纹凹槽——那是林月瞳亲手雕刻的27星球图腾,此刻正随着引擎的余温泛着微弱的暖光。舷窗外的景象瞬间攫住了他的视线——β-12宇宙的岩穴星,一颗被铅灰色外壳严密包裹的星球,那层外壳并非自然形成的岩层,而是亿万年来重金属沉积与工业污染凝结的复合结构,表面布满了蛛网状的裂痕,裂痕深处偶尔会透出暗红色的地质活动微光,如同这颗星球残存的脉搏。

地表没有任何植被的痕迹,只有连绵起伏的黑色矿渣山,这些矿渣山并非杂乱堆积,而是呈现出规则的层理结构,显然是远古工业开采后遗留的产物。矿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铅、镉的氧化物,在恒星微弱的橘红色光芒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有的区域因重金属结晶化,还会反射出刺眼的银灰色光斑。整个星球死寂一片,没有风的流动,没有云的遮蔽,甚至连宇宙射线穿过大气层时,都只能留下无声的轨迹,看不到一丝生命气息。

“总指挥,岩穴星地表重金属浓度检测完成。”领航员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指尖在全息控制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三维检测图谱,“铅浓度2300毫克\/千克、镉浓度890毫克\/千克、汞浓度120毫克\/千克,总含量超出联盟安全标准100倍。土壤ph值2.3,呈强酸性,土壤颗粒中还检测出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铀-238,完全不具备种植条件。”

林月斌推了推鼻梁上的环境监测仪,镜架两侧的传感器正实时扫描周围环境,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数据让他眉头紧锁:“地表生态已经彻底崩溃了。这么高浓度的重金属,不仅植物无法存活,连岩石都被酸性物质腐蚀得千疮百孔。你看舷窗外那些矿渣山的边缘,全是蜂窝状的侵蚀痕迹,那是硫酸雨长期冲刷的结果,而硫酸雨的形成,正是因为大气中硫化物与重金属粉尘的化学反应。”

叶云天早已料到这般景象,却仍被眼前的荒芜刺痛。他启动驾驶舱的高倍观测仪,镜头拉近,矿渣山的细节清晰呈现:黑色的矿渣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如同房屋,小的细如沙尘,颗粒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绿色的氧化膜,那是重金属与大气长期反应的产物,散发着微弱的毒性。“岩穴星的人类文明应该转入地下了,”他收回目光,语气沉稳,“启动地下生命信号探测,频率调至超低频,穿透深度设置为2000米。”

探测器启动后,发出的超低频能量波如同无形的触手,穿透厚重的岩层与矿渣层,向星球内部延伸。屏幕上起初一片空白,只有代表探测范围的蓝色光圈在缓慢扩大,几分钟后,当光圈覆盖北半球时,密集的微弱信号点突然亮起,如同黑暗中散落的萤火,集中在地下1200米处的一片岩层区域。“找到了,”领航员的声音透着一丝欣慰,“地下1200米处有大规模溶洞群,生命信号密集,初步探测约有3000个信号源,推测是岩穴星人的聚居地。信号强度较弱,说明生命体征普遍偏低。”

“共生2号”缓缓降落在一片相对平坦的矿渣平原上,这片平原是远古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熔岩台地,后来被矿渣覆盖,表面没有明显的凸起,适合飞船停靠。舱门打开的瞬间,一股混杂着金属锈蚀味、硫磺味与酸性气体的热风扑面而来,呛得人喉咙发紧,即使隔着驾驶舱的过滤系统,仍能闻到那股刺鼻的气味。叶云天一行人穿上防重金属渗透的特制防护服,这种防护服由27的暗物质合金纤维与碳纳米管编织而成,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防护膜,能有效阻隔重金属离子、酸性物质与放射性射线的渗透,头盔内还配备了独立的供氧系统与空气过滤装置,确保呼吸安全。

踏上岩穴星地表的那一刻,鞋底传来松软中带着坚硬的触感,脚下的矿渣松软易碎,每走一步都能留下深深的脚印,抬脚时还会扬起细小的黑色粉尘,这些粉尘中富含重金属颗粒,落地后很快又与其他矿渣融为一体。鞋底的传感器实时传来数据,红色的警示灯在头盔的显示面板上闪烁:“地表重金属浓度持续超标,辐射值中等(0.3毫西弗\/小时),不适合长时间暴露,建议单次停留不超过2小时。”

按照探测到的坐标,团队在矿渣平原上跋涉了约三公里,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蔽的溶洞入口。入口位于一座低矮的矿渣山脚下,被厚重的合金门封锁,合金门的材质是岩穴星本土的钛铬合金,表面布满了划痕与锈蚀痕迹,显然已经使用了数百年。门上刻着岩穴星人的象形文字,笔画粗糙有力,如同用尖锐的矿石直接刻上去的,文字排列成环形,透着警惕与防御的意味——林月斌通过实时翻译系统解读后,发现内容是“禁地之门,外敌勿入”。

林月斌拿出联盟通用的星际通讯器,按下顶端的按钮,通讯器发出柔和的蓝绿色能量波动,这种波动频率与宇宙中大多数文明的友好信号频率一致,是跨宇宙救援联盟制定的通用联络信号,既不会对生命体造成伤害,又能穿透岩层传递信息。“能量波动强度已调至最低,不会引起对方恐慌,”林月斌看着通讯器上的数值说道,“信号覆盖范围约100米,地下溶洞内的生命体应该能接收到。”

片刻后,合金门内侧传来轻微的机械转动声,随后,厚重的合金门缓缓打开一条缝隙,缝隙中透出微弱的蓝绿色光芒,与通讯器的能量波动颜色一致。一个身材瘦小的岩穴星人探出头来,他的皮肤呈苍白的灰蓝色,如同长期不见阳光的深海生物,皮肤表面有细密的鳞片状纹理,能分泌出一层薄薄的黏液,这是岩穴星人为了适应地下潮湿环境进化出的特征。他的头发稀疏枯黄,如同干枯的草叶,贴在头皮上,眼睛却异常大,占据了脸部的三分之一,瞳孔呈椭圆形,颜色是深邃的墨蓝色,透着惊恐与好奇,眼周的皮肤因长期缺乏光照而显得松弛,布满了细小的皱纹。

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身形佝偻,肩膀微微耸起,看起来像个年迈的老者,但根据头盔显示面板上的生命信号检测数据,他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岁左右——岩穴星人的衰老速度比27人快了近一倍。他身上穿着用地下菌类纤维编织的简陋衣物,颜色是暗褐色,质地粗糙,上面打着好几块补丁,衣物的边缘已经磨损,露出里面同样灰蓝色的皮肤。

“我们是跨宇宙环境能源保护联盟的救援团队,来自27星球,前来协助你们改善生存环境。”叶云天通过头盔内置的实时翻译功能说道,语气尽量温和,同时抬手示意身后的团队成员不要靠近,避免引起对方的警惕,“我们没有恶意,带来了净化水源、改良土壤的技术,还有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药物。”

那岩穴星人犹豫了片刻,眼神在叶云天一行人身上来回扫视,目光停留在他们的防护服上,显然对这种陌生的装备充满好奇。他转身对着溶洞内喊了几句,声音尖锐而短促,如同鸟类的鸣叫,这是岩穴星人的原生语言,充满了高频振动。很快,更多的岩穴星人围了过来,他们大多面色苍白,身形瘦弱,男性普遍在一米六左右,女性更矮,只有一米五上下。人群中儿童的比例很高,约占三分之一,但很多孩子都显得异常安静,眼神呆滞,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少数几个站立的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正常水平,四肢显得格外纤细,如同营养不良的幼苗。

一位头发花白、额头布满深刻皱纹的岩穴星人走了出来,他的皮肤比其他人更显松弛,灰蓝色中透着一丝蜡黄,眼角的皱纹如同沟壑般纵横交错,双手拄着一根用黑色矿石打磨而成的拐杖,拐杖顶端雕刻着类似太阳的图案——那是岩穴星人对光明的向往。他是这里的族长卡隆,也是溶洞群中年龄最大的岩穴星人,已经62岁,远超岩穴星45岁的平均寿命,是族人眼中的“寿星”。

卡隆的声音沙哑干涩,带着长期缺氧的虚弱感,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片刻,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但我们的家园已经没有拯救的希望了。”他抬起拐杖,指向溶洞外的方向,“地表的重金属污染了一切,空气、雨水、土壤……我们的祖先尝试过治理,却一次次失败,只能躲在地下苟延残喘。现在,连地下的水源和土壤也被污染了,我们快要活不下去了。”

叶云天跟着卡隆走进溶洞,入口后的通道狭窄曲折,宽度仅能容纳两人并排通过,两侧的岩壁湿漉漉的,不断有细小的水滴渗出,滴落在地面的岩石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岩壁上镶嵌着成片的发光菌类,这种菌类是岩穴星人唯一的天然光源,呈半透明的凝胶状,散发着微弱的蓝绿色光芒,光芒范围有限,只能照亮通道前方几米的距离,让整个通道显得幽深而神秘。林月斌用环境监测仪扫描了一下这种菌类,低声对叶云天说道:“这是‘幽光菌’,能在无氧、无光的环境中生存,通过分解岩石中的矿物质获取能量,发光是其代谢过程的副产品,没有毒性,反而能吸收少量重金属离子,算是岩穴星少有的有益生物。”

通道尽头是一片巨大的地下溶洞,面积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小,顶部高约五十米,钟乳石与石笋交错生长,形成奇特的景观,部分钟乳石上也附着着幽光菌,让整个溶洞笼罩在柔和的蓝绿色光晕中。溶洞中央搭建着密密麻麻的简易居所,这些居所大多是用岩石堆砌而成,屋顶覆盖着幽光菌的菌丝,能起到保温和照明的作用,居所之间的通道狭窄,地面铺着平整的石板,是岩穴星人用简单的工具打磨而成。

居所周围是几个小型的地下生态舱,生态舱由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是岩穴星人能制造的最先进的防护材料,能隔绝部分重金属离子,但效果有限。生态舱内种植着少量叶片发黄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是岩穴星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名叫“岩禾”,茎秆粗壮,叶片呈暗绿色,但此刻大部分叶片都带着淡淡的黑斑,边缘卷曲枯萎,长势极差,部分植株甚至没有结出果实,显然受到了重金属的严重影响。

“这是我们最后的生存空间。”卡隆指着生态舱,语气沉重,“地下溶洞的水源原本是干净的,来自深层地下水脉,富含矿物质。但近年来,地表的重金属通过岩石缝隙渗透进来,水源也被污染了。我们尝试用岩石过滤水源,却只能去除泥沙,无法阻挡重金属离子。我们也尝试种植粮食,可土壤里的重金属让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根系无法吸收养分,叶片会逐渐枯萎,即使收获了少量粮食,也带着毒素,吃了只会加速器官衰竭。”

叶云天走到生态舱旁,舱壁上有一层薄薄的污垢,用手指触摸,能感受到粗糙的颗粒感——那是附着在表面的重金属粉尘。林月斌立刻拿出土壤采样器,这是一款便携式的多功能采样设备,顶端是钨钢钻头,能轻松穿透岩石与土壤。他将采样器的钻头插入舱内的土壤中,按下启动按钮,钻头高速旋转,很快取出了一份圆柱形的土壤样本,样本呈深褐色,质地坚硬,散发着淡淡的土腥味,其中还夹杂着一丝金属气味。

采样器的屏幕瞬间亮起红灯,数据如同流水般滚动:“土壤重金属浓度超标87倍,其中镉含量560毫克\/千克,超出联盟安全标准93倍,铅含量1800毫克\/千克,超出85倍,汞含量98毫克\/千克,超出78倍,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仅0.3%,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

他又拿出水质检测仪,将检测探头接入生态舱旁的一根透明管道——这是地下水源的输送管道,管道内的水呈淡黄色,看起来有些浑浊。检测仪启动后,屏幕上的数值快速跳动,最终定格在红色区域:“水源中铅含量超标53倍,镉含量超标41倍,汞含量超标37倍,ph值4.2,呈弱酸性,长期饮用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衰竭,儿童饮用后还会影响智力发育与骨骼生长。”

“这就是我们的命运。”卡隆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绝望,“我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男人大多活不过40岁,女人稍微长一点,但也很难超过50岁。很多人不到四十岁就会因器官衰竭去世,死亡前会遭受剧烈的疼痛,我们没有有效的药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痛苦离去。孩子们更可怜,长期缺乏光照和营养,还有重金属的侵害,大多发育迟缓,智力也受到影响,很多孩子活不到成年就夭折了。”

叶云天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一群孩子身上。他们围坐在一片长势稍好的幽光菌旁,手里拿着用黑色矿石打磨而成的粗糙玩具,却很少打闹,甚至很少说话,只是呆呆地坐着,眼神空洞。其中一个小男孩想要站起来奔跑,他双腿微微用力,却因为腿部力量不足而踉跄了一下,重重地摔倒在地,瘦弱的胳膊磕在石板上,立刻泛起了青紫色的瘀伤。他没有哭,只是默默地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又坐回了原地。

叶云天走过去,轻轻扶起他,头盔的显示面板自动扫描了男孩的身体数据:“年龄8岁,身高92厘米(相当于27星球4岁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18千克,严重营养不良,体内铅、镉含量超标,骨骼发育迟缓,维生素d严重缺乏。”男孩抬起头,大眼睛里没有同龄人的活泼与好奇,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他看着叶云天的头盔,似乎对上面的发光显示屏很感兴趣,却不敢伸手触摸。

“他叫阿木,今年已经八岁了,却只有四岁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卡隆在一旁说道,语气中满是无奈,“他的父母都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现在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所有孩子都这样,我们尝试过给他们多分配粮食,却因为粮食本身就带着毒素,反而让他们的身体更差。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看着他们受苦。”

叶云天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想起了自己九岁的双胞胎儿子成阳和成光,此刻他们应该正在27星球的阳光草地上奔跑嬉戏,追逐着蝴蝶,玩着星尘能源模型,享受着健康快乐的童年。而这里的孩子,却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溶洞中,忍受着污染、病痛与饥饿的折磨,连最基本的健康成长都成了奢望。他握紧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转身对身后的团队成员说道:“立刻返回‘共生2号’,制定详细的救援方案,我们必须尽快改善这里的环境,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让岩穴星人能活得更久。”

回到“共生2号”的指挥舱,叶云天召集了核心成员开会,全息屏幕上投射出岩穴星的地质结构图、地下溶洞分布图、重金属污染浓度图与岩穴星人的健康数据,所有数据都以红色和橙色标记,显示情况异常严峻。“岩穴星的核心问题是土壤和水源的重度重金属污染,以及长期缺乏光照导致的健康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形成了恶性循环。”叶云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坚定,“我们的救援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净化地下水源,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第二步,培育抗污染土壤,实现粮食自给;第三步,改善光照条件,补充维生素d,调理居民健康,尤其是儿童的发育问题。”

“水源净化方面,我已经联系了熔核星的专家雷克,他是联盟顶尖的重金属过滤技术专家,擅长处理极端环境下的水源污染。”叶云天调出雷克的个人资料,屏幕上出现一个身材高大的熔核星人,皮肤呈深褐色,手臂上布满了耐高温的鳞片,这是熔核星人长期生活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化出的特征,“他正在乘坐联盟的快速运输船赶来,预计两天后抵达岩穴星,将指导我们搭建‘地下重金属过滤系统’。”

他顿了顿,继续介绍系统细节:“这套系统采用27的暗物质吸附技术,核心是三层过滤结构:第一层是石英砂过滤层,去除水中的泥沙与悬浮颗粒;第二层是暗物质吸附层,由高纯度星尘粉末与暗物质合金混合制成,能精准捕捉水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吸附效率可达99.9%;第三层是生物净化层,接种了熔核星特有的‘噬毒菌’,能分解水中残留的微量化学毒素与重金属化合物,确保水质完全达标。整套系统的能源由星尘能源电池提供,续航能力强,维护简单,完全能满足岩穴星人的饮用与灌溉需求。”

林月斌补充道:“土壤改良可以用27的‘秸秆堆肥+根瘤微菌’复合技术。我们携带的星芒草秸秆经过了暗物质能量预处理,发酵后能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堆肥,不仅能提升土壤肥力,还能吸附部分重金属离子。再接种从绿脉星引进的抗重金属根瘤微菌,这种微菌是联盟生物研究院培育的改良品种,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固定在根系周围的土壤颗粒上,阻止植物吸收,同时还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氮素,提升土壤肥力。”

他调出根瘤微菌的三维模型,模型上的微菌呈球形,表面有细密的纤毛,能与植物根系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先在地下生态舱试点种植,将发酵后的秸秆堆肥与溶洞土壤按1:3的比例混合,撒上根瘤微菌菌种,培育出‘抗重金属土壤’,这种土壤应该能满足农作物种植需求。考虑到岩穴星的环境特点,农作物建议选绿脉星的耐旱能源草,这种草生命力顽强,耐旱耐贫瘠,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强,还能吸收少量重金属离子,成熟后秸秆可以作为饲料或转化为清洁能源,种子经过加工后可作为粮食,富含蛋白质与膳食纤维,能补充岩穴星人缺乏的营养。”

“那孩子们的发育迟缓问题怎么办?”团队中的医疗研究员苏晴问道,她是联盟医疗研究院的资深专家,擅长基因编辑与细胞修复,“根据初步检测,岩穴星儿童不仅缺乏营养和维生素d,体内的重金属还损伤了神经系统与骨骼细胞,单纯补充营养可能效果有限。”

“用星尘粉末细胞修复剂。”叶云天调出相关资料,全息屏幕上出现一款淡蓝色的液体药剂,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瓶身上有星芒状的纹路,“这种修复剂的核心成分是高纯度星尘粉末,经过纳米级研磨后,能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清除细胞内的重金属残留,修复受损的细胞线粒体与dNA,同时还能促进儿童的骨骼细胞分裂与神经系统发育,对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有明显的调理作用。我们带来的修复剂存量充足,可以先给所有儿童使用,同时记录他们的身体变化数据,根据数据调整剂量。”

苏晴点头表示认可:“我建议同时开展健康筛查,为每个岩穴星人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体内重金属含量、器官功能、基因表达等数据,尤其是维生素d合成相关的基因,我怀疑长期缺乏光照可能导致了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也是儿童发育迟缓与成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方案确定后,救援工作立刻展开。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整理设备与物资,有的负责与岩穴星人沟通,讲解救援计划,有的则开始对地下溶洞的水源与土壤进行更详细的检测,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岩穴星人虽然对这些陌生的技术充满疑虑,但在卡隆的带领下,还是积极配合,他们派出了年轻力壮的族人,协助团队搬运设备,清理生态舱周围的杂物,眼中透着一丝微弱的希望。

两天后,熔核星专家雷克乘坐的小型运输船如期抵达岩穴星。运输船降落在“共生2号”旁边,舱门打开后,雷克大步走了出来,他的身高接近两米,比叶云天还要高出半个头,身上穿着熔核星特有的耐高温防护服,颜色是深灰色,表面有反光涂层。他的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声音洪亮如钟,与岩穴星人的虚弱形成鲜明对比:“叶总指挥,久等了!听说这里有棘手的重金属污染,我可是带着压箱底的技术来的,保证三天内搭建完成过滤系统,让大家喝上干净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