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一到七字诗?道>的符号诗学与哲学维度》(1 / 2)
《一到七字诗嘅:道》(粤语诗)
文\/树科
中
阴阳
天地人
东西南北
油盐酱醋茶
好诗画琴棋书
子丑寅卯太有冇
《树科诗笺》2025.3.6.粤北韶城沙湖畔
《解构与重构:论树科<一到七字诗?道>的符号诗学与哲学维度》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版图中,树科的《一到七字诗?道》以独特的文体实验和哲学沉思占据特殊坐标。这首创作于2025年3月6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粤语诗,以汉字符号的视觉排列为骨,以道家思想为魂,在一至七字的阶梯式结构中构建起宇宙论、生活论与诗学本体论的三重对话。其文本虽短,却如微型太极图,在阴阳流转中暗藏乾坤,展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刻思考。
一、文字符号的视觉禅意:从“中”到“有冇”的空间诗学
诗歌以独字“中”开篇,这个极具东方哲学意味的字符既是物理空间的原点,亦是精神世界的核心。在甲骨文中,“中”字像旗杆正中竖立之形,引申为“正”“本”之意,恰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哲学命题遥相呼应。诗人单刀直入,以最简省的符号奠定全诗的本体论基调——“道”始于一,藏于中,此为第一重解构。
次行“阴阳”二字并列,犹如太极生两仪的视觉化呈现。汉字的方块结构在此形成微妙的张力:“阴”之左耳旁与“阳”之右耳旁构成左右对称,恰似阴阳二气的互生互藏。这种文字符号的空间并置,暗合《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经典论断,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完成从单一到二元的逻辑递进。
第三行“天地人”三字呈鼎足之势,对应《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的宇宙观。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突破传统“天地人”的线性排列,在视觉上营造出三角稳定结构,暗示三者既独立又依存的关系。这种符号排列的创新,使古典命题获得现代形式的加持,如宗白华所言“中国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此处文字亦成为节奏化的宇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