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借一步说话(1 / 2)
由于海外食材相对丰富,竞争环境也不同,反而使得一些传统的烹饪技艺和宴席文化在异国他乡得到了更好的保存和传承。
这种情况,要到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之后,才慢慢得以改善和复兴。
顾方远端起自己手边的酒杯,与黄小山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目光投向窗外远处依稀可见的灯火,语气笃定而充满野心地说道:
“黄哥(相差四岁,所以两人乱叫),你放心,肯定会有这个机会的。而且到时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去。”
他收回目光,看向黄小山,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我会组建起自己的远洋船队,挂着五星红旗,装载着大批优质的‘中国制造’商品,浩浩荡荡地进军美国市场!那才叫真正的场面!”
“哦?”黄小山听到这话,原本带着几分醉意的眸光骤然一亮。
像是被点燃了两簇小火苗,身体也不自觉地站直了些。
惊讶地看向顾方远,
“你有海船?还是打算买?”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兴趣和一丝难以置信。
虽说现在已经是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了几年,但私人拥有远洋货轮,依然是极其罕见和敏感的事情。
有实力购买海船的人本就凤毛麟角。
而敢于在政策尚不明朗、国际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光明正大地购买并运营远洋船队的人,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不仅需要雄厚的资本,更需要极大的魄力和过硬的关系背景。
顾方远突然提出这个想法,不由得让黄小山对他又高看了一眼,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这个年代,一旦私人购买海船,尤其是远洋货轮.....
其庞大的资产规模和资金流向几乎无法隐藏,这就跟把自己的家底公之于众没什么太大区别。
而这年头,能拥有千万级别资产的人....
其财富积累的过程,在严打和经济秩序整顿的背景下,几乎没几个人敢说自己的每一分钱都完全干净、经得起彻查。
所以很多人即便有钱,也绝不敢如此大手大脚、高调地花费,生怕树大招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审查。
“有!”顾方远回答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他仰头一口喝掉了杯中那约莫一两的辛辣白酒。
高度数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带来一股热流直冲胃部,他忍不住张开嘴,痛快地“哈”出了一口带着浓郁酒气的热气。
他将空酒杯“嗒”地一声放在桌上,这才继续说道:
“不过目前规模还不大,只有三艘2000tEU(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在跑。后续订购的船只,最少还要等一年左右,才能陆续从船厂交付下水。”
“三艘?!”黄小山听到这个数字,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微张,脸上的惊讶之色毫不掩饰。
他原以为顾方远能拥有一条集装箱船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没想到对方轻描淡写说出来的,竟然是三条!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我的老天爷……”黄小山下意识地低呼了一声。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关键问题,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