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5章 高秘书的感触(2 / 2)
虽然他们刚来这里没有几天,但是他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还有早上上班以及下午下班的时候,有意的去留意过楼里的其他公司。
说实在的,这里的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像是拧了发条一样,争分夺秒一刻也不想耽误。
早上,在他们还在家里自己做早点吃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匆匆忙忙随便在路边买一点吃的,边走边吃。
中午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带的饭,有的甚至只是买个面包咬一口,楼下并没有像之前在京城时,那些还要吃完饭散个步或者中午午休一下的人。
晚上,他们到点就下班了,可是楼里很多公司灯火通明,一点也没有下班的意思。
这让他不由的感叹,怪不得这边的经济会增长这么快,有这么多人拼死拼活的干,不增长才怪了。
“这几天在这里,我的感触真的是非常多的,我们在效率这一块确实差了不少!”
“这个其实是需要一些环境的,不是说你想提就能提的,就比如京城,如果说工厂或者公司的订单有那么多,并且时间上有要求,自然就会变快不少,可是没有这些因素,你让工厂突然要提高效率肯定是不行的。”
“你说的这个有道理,这个事情不是一两句话或者一个规章制度就能让人动起来,说到底还是需要动力,我回去后,会跟一些部门聊一聊这个事情,看怎么能让这些单位动起来,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光吃拨款,根本不想着自己想办法提高效益的路子走了。
我们已经落后很多了,要想追上别人,需要比别人更加努力。”
高秘书颇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这个事情李弘文也认同,不过对于怎么提高效率,特别是那些国营单位提高效率,李弘文在这个事情上是没有太多想说的。
这个问题不是他一个人说两句就能够解决的,这个需要让那些国营单位真正感受到了疼痛,真正体会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才会有所变化。
不然仅凭一两个人或者是一两个制度就想改变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的。
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些国营厂子在寻求变化了,只是还没有那么迫切,真正让这些厂子发生大的变化,得90年代了。
这也就有了非常着名的下岗潮。
李弘文来公司并没有什么事情,他主要是过来看一看两边的情况,跟高秘书在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之后,他就走了。
他没有事儿,高秘书可不是没有事儿,聊一会儿高秘书就下去忙了,李弘文在这边呆着也没事干,所以只能是离开。
事实上,从这一天之后,李弘文对于这一块就没怎么过度去关注了,王招娣倒是经常会晚上过来吃饭的时候给他提一两句。
关于他们之间怎么合作,怎么将一些股票高位拉高出货?怎么尽可能的消除市场上的一些影响,不让别人察觉到等等等等。
这些东西对于李弘文来说其实是有一些深奥的,他对于金融领域了解的真的不算太多,只是前世炒了一点股,知道一些消息,真让他去实质性的操作,真不如这些手底下的员工和从内地过来的专家们。
反正从王招娣的话里,他可以知道,几家在全球范围之内操作还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他们的拉高出货引起了一些动荡,但是并没有什么人注意到。
甚至还有人借着他们拉高的机会在都去吃掉一些货,然后急需要做高相关股票,正好接了他们的股票,让他们能够安全离场。
特别是在东京市场上,他们只要往外出就有人吃,毕竟这些人经过这几年的操作,大部分都知道市场上能够吃到的东西不多,现在有人想提前出局,他们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在那些机构看来,这种提前出货的要么就是傻子,要么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得不提前出,反正只要有人出他们就吃,就算这个时候价格已经不低,但摊平一下成本,他们还是有非常多可赚的,特别是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把价格再往上拉一拉,对他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其他市场的话,相对东京市场可能稍微难一些,特别是在港岛股市,不只是天弘集团想要出掉手中的一些股票,华融公司也在出,两家持有的还是比较多的,同时想要出掉,那引起的市场动荡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不像东京市场,他们是隐藏身份的,并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在这一边华融公司还好,他们都是通过一些其他渠道或者是隐藏身份拿到的股票,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他们的身份,但是天弘集团不同,他们一出货就有很多人注意到。
李半城还专门打电话给王招娣询问这一边是什么情况,王招娣的说法是公司要做一个大的项目,需要一些钱,所以准备把手里的股票暂时先出掉,换取一下资金。
但是这个说法李半城信不信那就不知道了。
王招娣推测李半城大概率是不太信的,因为随着天弘集团继续出手中的一些股票,李半城那边也在借机往外出了一部分。
这个家伙有多鸡贼,李弘文跟她说过,一定是察觉到了他们出货肯定是有一些特殊原因,所以借着这个机会也在市场上出掉一些他们已经获利良多的股票,或者是风险有些高的股票。
不过因为港岛的经济在这两年其实是能够有明显感觉到增长的,所以大部分人对于经济的信心还是很充足的,就算一些机构,也好奇天弘集团想做什么,但并没有几家想要跟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