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张家河谜案:蛇皮袋里的无头女尸,真凶藏在最意想不到处(1 / 2)
2009年5月31日清晨,滨海县张家河河滩的芦苇荡里,赶鸭人刘大爷的手突然僵在半空——那只他本想拎去垃圾桶的蛇皮袋,竟从崩裂的缝线里掉出一只苍白肿胀的手臂,五指蜷缩着,指甲缝里的淤泥在晨光下泛着冷意。
腐臭的气味瞬间裹住他,刘大爷连滚带爬地逃向岸边,裤兜里的小灵通被攥得发烫,拨通110时,声音抖得像风中的芦苇:“河里……河里有尸体!”
这具无头女尸,让滨海警方此后三年陷入一场近乎绝望的追查。他们跑遍大半个中国,比对条失踪人口信息,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却始终找不到死者的身份线索。
直到三年后,一条被忽略的旧信息突然浮出水面,才让所有人惊觉:真凶竟一直藏在警方的视线边缘,甚至用最拙劣的手段,演了一场“活人假象”的戏。
河滩惊魂:半浸河水的蛇皮袋,藏着致命秘密
刘大爷赶到张家河时,天刚蒙蒙亮,河面上飘着一层薄雾。他赶着二十多只鸭子往常去的浅滩走,十几年了,这片河滩因偏僻少人,成了鸭子啄食河草的好地方。
可刚走近河岸,一股混杂着河水腥气的腐臭味就钻鼻腔——不是死鱼烂虾的腥,是那种让人胃里翻江倒海的、属于哺乳动物腐烂的味道。
“准是哪个养殖户把死猪死鸡扔这儿了。”刘大爷骂了句,撸起袖子就往味道源头走。
拨开齐腰深的芦苇,他看见一只鼓囊囊的绿色蛇皮袋半浸在水里,袋口用粗麻绳扎得紧实,底部还坠着三块圆溜溜的石头,显然是被人刻意沉在这儿的。
袋子比想象中沉,刘大爷双手扣住两侧往上提,“哗啦”一声,袋身侧面的缝线突然崩断,一团惨白的东西掉了出来,“咚”地砸在浅滩的泥水里。
他定睛一看,魂儿瞬间飞了——那是一只人的手臂,皮肤被水泡得发绿,手腕处还隐约能看见一道浅褐色的疤痕。刘大爷的腿一软,差点摔进河里,手里的蛇皮袋重重砸回水面,溅起的泥水溅了他一裤腿。
他顾不上满地乱窜的鸭子,连滚带爬地往岸上跑,慌乱中摸出小灵通,手指抖得半天按不对号码,好不容易接通派出所的电话,话都说不完整:“快……快来张家河!有尸体!胳膊都掉出来了!”
接到报警的滨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十分钟内就拉着警灯赶到了现场。副队长李建军跳下车,一眼就看见河滩上那只半开的蛇皮袋,腐臭味隔着几十米都能闻到。他立刻让人拉起警戒线,把闻讯赶来的村民拦在百米外,又给法医老张递了副手套:“老张,辛苦你了。”
老张蹲在河边,小心翼翼地将蛇皮袋拖到干燥的河滩上。袋子里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全身皮肤膨胀成暗绿色的“巨人观”,面部模糊得辨不出轮廓,最让人揪心的是,脖颈处是一道齐整的切口,断口处的皮肉外翻,显然是被人刻意割去了头颅。
“死者为女性,年龄大概30岁左右,身高1米6上下。”老张用镊子拨开尸体纠结的头发,指尖在皮肤表面轻轻按压,“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两个月前,也就是3月底到4月初,身上没有明显外伤,致命伤应该在颈部或头部,是他杀后抛尸。”
队员们沿着河岸散开,希望能找到死者的头颅。可张家河宽60米,案发地段的河水湍急,芦苇荡密得能藏人,警犬嗅着气味走到河边就不停打转,鼻子在空气中嗅来嗅去,却始终找不到明确方向。
李建军盯着蛇皮袋底部的三块巨石,眉头越皱越紧:“这石头不是河里的鹅卵石,质地硬,表面还有凿痕,肯定是凶手特意找来沉尸的。”他让人把石头装进证物袋,立刻送往江苏省公安厅做地质分析,“说不定能从石头的来源缩小范围。”
现场迷雾:废弃大桥的血迹,断了的监控线索
“这里不是第一抛尸点。”李建军绕着蛇皮袋走了两圈,突然指着岸边的芦苇说。队员们凑过去看——靠近蛇皮袋的芦苇,茎秆都朝着下游倾斜,根部还有被水流长期冲刷的痕迹,显然是尸体从上游漂下来时,被芦苇勾住才停下的。
“根据水流速度、尸体重量,还有法医推断的死亡时间,上游1公里左右的位置,应该是凶手真正抛尸的地方。”
队员们立刻往上游搜索,踩着泥泞的河岸走了近一个小时,一座荒废的大桥出现在视野里。
这座桥已经废弃二十多年,桥面坑坑洼洼,水泥栏杆断了好几根,桥底下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风一吹就发出“沙沙”的声响,透着股阴森劲儿。
“你们看这儿!”一个队员突然喊了一声,在桥墩的水泥缝里,有一片暗褐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
老张赶紧跑过去,用试剂在痕迹上轻轻一点,试剂瞬间变成了红色。“是血迹!”他激动地说,当场提取了血样,“回去比对一下,要是死者的,这里就是抛尸点!”
比对结果出来时,队员们都松了口气——血迹确实是死者留下的。可兴奋没持续多久,新的难题又来了:桥面经过近两个月的风吹雨淋,别说脚印、指纹,连轮胎印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李建军让人在桥周围仔细搜查,除了几片干枯的树叶,什么线索都没找到。“凶手很谨慎,没留下任何痕迹。”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去附近村庄走访,看看有没有人见过可疑人员或车辆。”
队员们分成两组,挨家挨户地问。在离废桥最近的张家庄,一个叫王强的村民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好像见过!大概是4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下夜班骑车经过废桥,远远看见桥面上停着一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天太黑,没看清车牌号,就看见两个男的从后备箱搬了个大袋子,‘扑通’一声扔到河里,然后开车就走了。”
“你还记得是4月几号吗?车子是什么牌子?”李建军赶紧追问。王强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那天好像下着小雨,具体几号记不清了。车子看着像我们这儿的出租车,就是那种‘千里马’,滨海本地生产的,街上跑的出租车、私家车好多都是这个型号。”
虽然信息模糊,但这是目前唯一的突破口。队员们立刻去查废桥附近的监控——在废桥尽头的国道旁,正好有一个交通监控探头。
“只要调到4月份的监控,肯定能找到那辆车!”队员小王抱着硬盘往回跑,可等到打开监控系统,他的脸瞬间白了:“队长,这监控坏了三个多月了,维修记录显示一直没修好!”
一盆冷水浇在所有人头上。李建军不甘心,又拿着地图分析:废桥旁边的国道连接着三个方向,往北走要经过通榆卡口,往东是沿海高速卡口,这两个卡口都有24小时监控,凶手要是从这两个方向来,很容易被拍到。
“从凶手的心理来看,他肯定会选没有卡口的路线。”李建军在地图上圈出南面的乡村公路,“这里没有监控,他从这儿来的可能性最大。”
队员们调取了南面路段近一个月的监控,可问题来了——“千里马”在滨海太常见了,出租车、私家车加起来有上千辆,再加上王强记不清具体时间,队员们对着监控画面熬了三个通宵,眼睛都看红了,也没找到可疑车辆。这条线索,终究还是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