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三路北伐起烽烟(1 / 2)
第一折广武誓师定军策
广武城的校场上,晨光如金箔般洒在青石板上,映得五万蜀汉将士的甲胄泛着冷冽的光泽。中军帐前的高台上,一面“汉”字大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姜维身着镇西大将军的鎏金战甲,腰间悬着诸葛亮临终前赠予的七星剑,目光扫过台下整齐排列的方阵,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刻着坚毅与决绝。
“将军,西羌的三万骑兵已抵达广武城西三十里的赤崖坡,阿狼首领派人来问,何时与我军汇合出发?”陈默策马来到台下,翻身下马禀报,他的铠甲上还沾着昨夜赶路时的尘土,眼中却满是期待。
姜维微微颔首,抬手示意陈默上前:“让阿狼首领稍作等候,待誓师结束,我亲自前往赤崖坡与他商议进军路线。”说罢,他转身看向身后的张翼,“粮草和军械的清点情况如何?能否支撑大军三个月的消耗?”
张翼捧着厚厚的账册,快步走到高台上:“回将军,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共征集粮草四十万斤、箭矢五十万支、投石机五十台、连弩八百架,足够大军三个月之用。另外,从西羌换来的三千匹良马已分配到骑兵营,每匹战马都配备了双份的鞍鞯和马蹄铁。”
姜维接过账册,快速翻阅了几页,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张翼,你留在广武城,负责后续的粮草转运和军械补给,同时密切关注晋阳和壶关的动向,若有异常,立即派人通报前线。”
“属下明白!”张翼抱拳应道,将账册递给身边的亲兵,退到一旁。
此时,校场上的将士们已整齐列队,步兵营的士兵手持长枪,枪尖斜指地面;骑兵营的战马喷着响鼻,马鞍旁悬挂着环首刀和长弓;辅军的士兵虽然身着粗布军服,但手中的木枪也握得紧紧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
姜维登上高台,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们,声音洪亮如钟:“兄弟们!自先帝创业以来,曹魏篡汉,中原百姓深陷水火。如今,冀州已固,西羌结盟,东吴出兵,正是我们兴复汉室、还天下太平的时刻!”
他拔出腰间的七星剑,剑身在晨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此次北伐,我们兵分三路——李歆将军率领一万步兵,从雁门关出发,攻打并州北部,牵制幽州的魏军;廖化将军率领一万五千大军,从壶关出发,进攻冀州东部,直逼邺城;我则率领两万五千主力,与西羌的三万骑兵汇合,从广武城出发,经安阳城、朝歌,直取洛阳!”
“兴复汉室!还我太平!”台下的将士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连远处的城墙都仿佛在微微颤抖。
誓师结束后,姜维翻身上马,率领两千亲卫前往赤崖坡。一路上,他看到百姓们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手中捧着粟米糕和水囊,想要送给即将出征的士兵。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到姜维的马前,双手递上一个布包:“将军,这是老身连夜蒸的粟米糕,您带着,让将士们路上垫垫肚子。”
姜维翻身下马,双手接过布包,郑重地说道:“老夫人放心,我们定不负百姓所托,早日平定曹魏,让大家过上安稳日子。”
老妇人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哽咽着说道:“将军保重,我们在广武城等着你们凯旋!”
离开百姓的送别队伍,姜维率领亲卫继续向西行进,不到一个时辰,便抵达了赤崖坡。远远望去,西羌的三万骑兵如一片黑色的海洋,战马嘶鸣,旌旗飘扬,阿狼首领骑着白色的骏马,正站在队伍最前面等候。
“姜将军!”看到姜维到来,阿狼连忙策马迎了上来,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我西羌的勇士们早就准备好了,就等将军一声令下,随您杀向洛阳!”
姜维翻身下马,与阿狼拱手见礼:“阿狼首领,多谢西羌将士们的相助。此次北伐,还需你我同心协力,共破曹魏。”
两人走进临时搭建的帐篷,帐内摆放着一张并州和冀州的舆图。姜维指着舆图上的安阳城说道:“安阳城有诸葛诞的残部,虽然兵力不足五千,但城池坚固,若不拿下,恐会威胁我军的粮道。我打算先派陈默率领五千骑兵攻打安阳城,你率领西羌骑兵从侧翼迂回,截断诸葛诞的退路,我们两面夹击,一举攻克安阳城。”
阿狼俯身看着舆图,点头说道:“将军的计策甚好。我西羌骑兵擅长奔袭,迂回包抄之事交给我们,定能让诸葛诞插翅难飞。”
商议完毕,两人走出帐篷,各自下令军队准备出发。陈默率领五千骑兵率先向安阳城进发,阿狼则率领西羌骑兵绕向安阳城的西侧,姜维则率领主力部队紧随其后,浩浩荡荡的大军如一条长龙,朝着安阳城的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壶关城内,廖化正率领一万五千大军整装待发。城楼上,百姓们敲锣打鼓,为将士们送行。廖化勒住战马,转身对身后的副将说道:“此次攻打冀州东部,我们的首要目标是拿下邺城。邺城是曹魏在冀州的重镇,若能攻克,不仅能切断曹魏的粮草供应,还能动摇魏军的军心。你率领五千士兵作为先锋,先扫清邺城周边的县城,我率领主力随后跟进。”
副将抱拳应道:“将军放心,属下定不辱使命!”
随着廖化一声令下,壶关的大军缓缓驶出城门,朝着冀州东部进发。而在雁门关,李歆也率领一万步兵,踏上了攻打并州北部的征程。一时间,蜀汉的三路大军同时出动,北伐的烽烟在三国的土地上熊熊燃起。
第二折安阳城前破残敌
安阳城的城楼上,诸葛诞正眉头紧锁地望着远处的地平线。自从清风岭战败后,他收拢了五千残兵退守安阳城,本想等待幽州的援军,却没想到援军被姜维在晋阳城外击溃,如今安阳城已成了一座孤城。
“将军,不好了!城外发现蜀汉的骑兵,约莫有五千人,正朝着安阳城赶来!”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跑上城楼,声音里带着惊慌。
诸葛诞心中一沉,连忙走到城墙边,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远处的尘土漫天飞扬,一队骑兵正快马加鞭地向安阳城驶来,旗帜上的“陈”字清晰可见。
“是陈默的骑兵营!”诸葛诞咬牙说道,“看来姜维是想先拿下安阳城,打通前往洛阳的道路。传我命令,关闭城门,加固城墙,城墙上的连弩和投石机全部架设完毕,准备迎敌!”
士兵们连忙行动起来,将城门紧闭,用巨石顶住,城墙上的士兵们手持弓箭,严阵以待。不多时,陈默率领的五千骑兵便抵达了安阳城下。
陈默勒住战马,抬头望向城楼上的诸葛诞,高声喊道:“诸葛诞!如今晋阳已破,幽州援军被击溃,你已是穷途末路,若识时务,速速开城投降,我可饶你一命!”
诸葛诞冷笑一声:“陈默,休要胡说!我乃大魏将领,岂能向蜀汉投降?你若有本事,尽管攻城,我安阳城的将士们定与城池共存亡!”
陈默见诸葛诞拒不投降,心中大怒,下令道:“将士们,准备攻城!先用连弩压制城墙上的魏军,再派士兵架设攻城梯!”
随着陈默一声令下,骑兵营的士兵们纷纷下马,将携带的连弩架在地上,朝着城墙上的魏军发射。箭矢如雨点般飞向城楼,魏军士兵纷纷躲避,城墙上的连弩和投石机也开始反击,石块和箭矢在空中交织,战斗瞬间打响。
然而,安阳城的城墙坚固,魏军的防御也十分顽强,陈默的骑兵营虽然勇猛,但缺乏攻城的重型器械,连续攻打了一个时辰,不仅未能攻破城门,反而伤亡了数百名士兵。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安阳城的城墙太坚固了,我们的连弩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太大的损伤。”一名副将来到陈默身边,焦急地说道。
陈默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对策。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斥候骑马赶来:“将军,姜将军和阿狼首领率领大军已抵达安阳城西侧,阿狼首领的西羌骑兵已绕到安阳城的后方,截断了诸葛诞的退路!”
陈默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太好了!传我命令,停止攻城,原地休整,等待姜将军的命令!”
半个时辰后,姜维率领主力部队抵达安阳城下,与陈默汇合。阿狼也率领西羌骑兵从后方赶来,向姜维禀报:“将军,安阳城的退路已被我们截断,诸葛诞的残兵插翅难飞!”
姜维点了点头,对陈默和阿狼说道:“诸葛诞的残兵虽然顽强,但已是强弩之末。我们三面夹击,同时发起进攻,定能一举攻克安阳城。陈默,你率领骑兵营从正面进攻,吸引魏军的注意力;阿狼,你率领西羌骑兵从西侧攻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突破魏军的防御;我则率领主力部队从东侧发起总攻,直取城门!”
两人领命离去,各自率领部队准备进攻。片刻后,姜维一声令下,蜀汉和西羌的大军同时发起进攻。陈默的骑兵营再次向正面城墙发起冲击,连弩和弓箭密集地射向城楼;阿狼的西羌骑兵则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朝着西侧城墙冲去,他们擅长攀爬,不少士兵踩着战马的脊背,纵身跳上城墙,与魏军展开近身厮杀;姜维率领的主力部队则推着攻城梯和投石机,朝着东侧城门发起猛攻,投石机将石块砸向城门,城门在石块的撞击下摇摇欲坠。
城楼上的诸葛诞看到蜀汉和西羌的大军三面夹击,心中彻底慌了。他亲自拿起长枪,斩杀了几名想要逃跑的士兵,高声喊道:“将士们,守住城池!若城池被破,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魏军的士气早已低落,面对蜀汉和西羌大军的猛攻,渐渐难以支撑。西侧城墙率先被西羌骑兵攻破,阿狼率领士兵们冲入城内,与魏军展开巷战。紧接着,东侧城门也被投石机砸开,姜维率领主力部队涌入城内,陈默的骑兵营也从正面冲入城中。
诸葛诞见城池已破,知道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身边的亲兵拦住:“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突围出去,前往洛阳投奔魏军,日后再报仇雪恨!”
诸葛诞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被亲兵拉着,朝着城北的方向突围。然而,他们刚冲出城门,就被早已埋伏在那里的西羌骑兵拦住。阿狼骑着白马,手持弯刀,挡在诸葛诞面前:“诸葛诞,哪里逃!”
诸葛诞知道无法逃脱,索性拔出长剑,朝着阿狼冲去。阿狼冷笑一声,策马迎上,两人战在一处。不到十个回合,诸葛诞便被阿狼一刀挑落马下,被西羌士兵擒获。
安阳城的战斗终于结束,蜀汉和西羌的大军占领了城池。姜维下令安抚城内的百姓,同时派人清点战利品和伤亡人数。经过统计,此次安阳城之战,共歼灭魏军三千余人,俘虏两千余人,缴获粮草五万斤、连弩一百余架,蜀汉和西羌的大军伤亡一千余人。
当晚,姜维在安阳城内的府衙设宴,款待阿狼和各位将领。席间,阿狼举起酒碗,对姜维说道:“姜将军,此次攻克安阳城,全靠将军的妙计。接下来,我们便可长驱直入,直取洛阳!”
姜维也举起酒碗,笑道:“阿狼首领过奖了。接下来的征程还很艰难,我们还需同心协力,攻克更多的城池,早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
众人齐声应和,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府衙内的欢声笑语,与城外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遥远的洛阳,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第三折壶关兵锋指邺城
壶关城东的官道上,廖化率领的一万五千大军正缓缓前进。道路两旁的田野里,百姓们正在辛勤地耕种,看到蜀汉的大军经过,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朝着士兵们挥手致意。
“将军,前面就是邯郸城了。邯郸城是冀州东部的重要县城,城池虽小,但守军有三千余人,若不拿下,恐会影响我们攻打邺城的进度。”副将指着远处的城池,对廖化说道。
廖化勒住战马,抬头望去,只见邯郸城的城楼在阳光下隐约可见,城墙上飘扬着曹魏的旗帜。他思索片刻,说道:“邯郸城虽小,但地理位置重要,必须拿下。你率领五千士兵,从正面攻打邯郸城,我率领一万士兵绕到邯郸城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我们两面夹击,速战速决。”
副将领命离去,率领五千士兵向邯郸城的正面进发。廖化则率领一万士兵,沿着小路绕向邯郸城的后方。不到一个时辰,副将领军抵达邯郸城下,下令士兵们架设攻城梯,准备攻城。
邯郸城的守将是一名姓赵的校尉,听闻蜀汉大军前来,连忙下令关闭城门,组织士兵们防御。然而,邯郸城的守军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百姓,战斗力低下,面对蜀汉大军的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
就在这时,廖化率领的一万士兵从后方发起进攻,邯郸城的守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赵校尉见大势已去,率领少数亲兵想要突围,却被廖化亲自擒获。不到两个时辰,邯郸城便被蜀汉大军攻克。
攻克邯郸城后,廖化下令安抚百姓,同时派人将赵校尉押往广武城,交由张翼处置。随后,他率领大军继续向邺城进发。一路上,蜀汉大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百姓们纷纷拿出粮食和水,送给士兵们,不少年轻的百姓还主动报名参军,加入北伐的队伍。
半个月后,廖化的大军抵达邺城城外三十里的漳水河畔。邺城是曹魏在冀州的重镇,城池坚固,守军有一万余人,守将是曹魏的名将夏侯威。夏侯威是夏侯渊的侄子,武艺高强,颇有谋略,得知蜀汉大军前来,早已做好了防御准备。
“将军,邺城的守军有一万余人,城池坚固,夏侯威又是曹魏的名将,我们想要攻克邺城,恐怕不容易。”副将望着邺城的城墙,担忧地说道。
廖化点了点头,说道:“夏侯威确实是个劲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传我命令,大军在漳水河畔安营扎寨,先派人探查邺城的防御情况,再制定攻城计策。”
士兵们连忙行动起来,搭建帐篷,挖掘战壕,很快便在漳水河畔建立了一座大营。廖化则派出数名斥候,前往邺城周边探查情况。
次日清晨,斥候们纷纷返回大营,向廖化禀报:“将军,邺城的城墙高达三丈,城墙上架设了大量的连弩和投石机,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水深一丈有余,防御十分严密。另外,夏侯威在邺城的四门各部署了两千余名士兵,同时还派出了一千余名斥候,在周边探查我军的动向。”
廖化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思索着攻城的计策。他知道,硬攻邺城必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必须想出一个巧妙的计策,才能攻克城池。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走进大营,禀报说有一名当地的百姓求见。廖化心中疑惑,让士兵将百姓带进来。不多时,一名中年男子走进大营,他身着粗布衣裳,手中拿着一张地图,神色恭敬地说道:“将军,小人是邺城周边的百姓,听闻将军率领大军北伐,想要攻克邺城,小人有一计,或许能帮助将军拿下邺城。”
廖化连忙请中年男子坐下,说道:“老乡请讲,若你的计策真能攻克邺城,我定有重赏。”
中年男子将手中的地图递给廖化,说道:“将军,这是邺城周边的地形地图。邺城的护城河虽然水深,但在城西北角有一处暗渠,是当年修建邺城时留下的排水通道,如今虽然废弃,但仍能过人。小人曾在邺城的县衙当过差,知道这条暗渠的位置。将军可以派一支精锐部队,从暗渠潜入城内,打开城门,大军便可趁机攻入城中。”
廖化接过地图,仔细查看,只见地图上果然标注着一条从城外通往城内的暗渠。他心中一喜,对中年男子说道:“老乡,多谢你的计策!若能攻克邺城,我定会上报朝廷,为你请功!”
中年男子连忙说道:“将军客气了,小人只是想为兴复汉室出一份力。只要将军能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小人就心满意足了。”
送走中年男子后,廖化立即召集将领们议事,将中年男子的计策告知众人。将领们纷纷表示赞同,认为这是攻克邺城的最佳计策。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计策行事。”廖化说道,“副将,你率领五千士兵,从正面攻打邺城,吸引夏侯威的注意力;我率领五千精锐,从暗渠潜入城内,打开城门;其余五千士兵则在城外待命,一旦城门打开,立即冲入城中,与城内的士兵汇合,一举攻克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