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272章 三路大军破荆州

第272章 三路大军破荆州(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廖化翻身下马,上前扶起为首的官吏:“尔等只需安心任职,继续打理城中事务,我大汉大军绝不加害无辜。传我命令,打开粮仓,向城中百姓发放粮食,每户三斗,安抚民心。”

官吏们连忙应声,转身去安排放粮事宜。王平走到廖化身边,笑着道:“将军,皖城一战,我们仅用一日便攻克,斩杀东吴士兵三千余人,俘虏五千余人,缴获粮草二十万石、箭矢十万支,可谓大获全胜!”

廖化点头,目光望向建康的方向:“皖城是庐江通往建康的咽喉要道,拿下这里,便等于斩断了东吴在江北的左臂。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加固城防,囤积粮草,为后续大军南下做好准备。你立即派人去江陵向姜将军禀报战果,同时传令各营,明日起开始整修城墙,训练士兵,随时准备应对东吴的反扑。”

王平拱手领命,转身去安排军务。廖化走到府衙的高台上,望着皖城的街道——百姓们已得知放粮的消息,正有序地在粮仓外排队,孩子们拿着空布袋蹦蹦跳跳,老人们则互相搀扶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心中感慨,自跟随先帝征战以来,见过太多战乱中的流离失所,如今能让百姓们安稳度日,便是对将士们最好的慰藉。

第四折陆抗归汉献良策

江陵城内的中军大营,姜维正对着地图沉思——吴班已攻克武昌,廖化已夺取皖城,三路大军初战告捷,但东吴的主力仍在,尤其是驻守在建康的十万大军,由孙权亲自统领,想要一举攻克绝非易事。

“将军,陆抗求见。”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

姜维抬眸,放下手中的笔:“让他进来。”

片刻后,陆抗身着素色长衫,缓步走进帐中。自三日前归降以来,他便闭门不出,今日主动前来,显然是有要事相商。“末将陆抗,参见姜将军。”陆抗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微。

姜维起身示意他坐下,递过一杯热茶:“陆都督不必多礼。今日前来,可是有什么想法要对我讲?”

陆抗接过茶杯,指尖微微收紧,沉吟片刻道:“将军三路大军连破江陵、武昌、皖城,势头正盛,但东吴仍有一搏之力——孙权在健康囤积了十万大军,又命老将丁奉收拢残部驻守柴桑,形成‘建康-柴桑’防线,若将军贸然进攻,恐会陷入持久战。”

姜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陆抗虽为降将,却能客观分析战局,足见其将才。“那依陆都督之见,我军当如何破局?”

陆抗放下茶杯,走到地图前,指尖指向柴桑与建康之间的湖口:“柴桑是建康的西部门户,丁奉虽收拢了两万残部,但士气低落,且柴桑城内粮草仅够支撑一月。将军可派一支奇兵突袭湖口,切断柴桑与建康的粮道,丁奉无粮可守,必弃城而逃;届时将军再率大军顺流而下,直逼建康,孙权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我在东吴为官多年,深知朝中派系林立——孙权晚年多疑,罢黜了不少忠臣,朝中大臣多有不满。将军可派人携带书信,联络建康城内的镇军将军陆凯、御史中丞万彧等反对孙权的大臣,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在城内作乱,牵制孙权的兵力,我军便可趁虚而入。”

姜维看着地图上的湖口,又看向陆抗,问道:“湖口地势险要,东吴在此设有三座烽火台,守军五千人,想要突袭并非易事。陆都督可有具体的突袭之策?”

“末将有一计。”陆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湖口的守军将领是我的旧部朱异,此人贪财好利,且与丁奉有隙。末将可修书一封,假装与他约定‘里应外合,推翻孙权,共掌东吴’,诱他放松警惕;将军再派一支快船队,伪装成东吴的粮船,趁夜靠近湖口,待朱异打开城门查验时,突然发起进攻,定能一举拿下湖口。”

姜维闻言,心中大定——陆抗的计策既利用了东吴内部的矛盾,又结合了地形与守军的特点,可谓万全之策。“好!便依陆都督之计行事。”他对陆抗道,“我派吴班都督率领二十艘快船,五千水军,随你一同前往湖口;你可放心,若朱异识破计谋,我军定会全力护你周全。”

陆抗起身拱手,眼中满是感激:“将军信任末将,末将定不负所托!若能拿下湖口,切断柴桑粮道,便是末将归汉后的第一份功绩。”

次日清晨,吴班率领二十艘快船,载着五千水军,与陆抗一同从江陵出发,顺流而下前往湖口。快船行驶在长江之上,速度飞快,两日后便抵达了湖口附近的芦苇荡中。

“陆都督,前面就是湖口的烽火台,我们该如何行动?”吴班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烽火台,低声问道。

陆抗取出早已写好的书信,递给身边的亲信:“你划船靠近湖口,将这封信交给朱异,就说我有要事与他商议,约他今夜三更在湖口的码头相见,有‘共掌东吴’的大礼相赠。”

亲信接过书信,驾驶着一艘小船,悄悄向湖口划去。半个时辰后,亲信返回,带来了朱异的回信——朱异已同意今夜三更在码头相见,还特意叮嘱陆抗“只带两名随从,勿要声张”。

“朱异果然贪利,已中我计。”陆抗冷笑一声,对吴班道,“吴都督,你率领十八艘快船埋伏在芦苇荡中,待我发出信号,便立即冲出来,攻占烽火台与城门;我带两名随从去见朱异,趁机控制他,防止他下令反击。”

吴班点头:“陆都督小心,若有不测,立即放信号,我军会第一时间支援。”

夜幕降临,湖口的码头一片寂静,只有几盏灯笼在风中摇曳。陆抗带着两名随从,乘坐小船来到码头,朱异已带着十余名亲卫等候在那里。“幼节(陆抗字),你深夜找我,到底有什么要事?”朱异走上前,眼中满是贪婪,却又带着几分警惕。

陆抗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季文(朱异字),孙权晚年昏庸,滥杀忠臣,我们在东吴再无出头之日。我已与蜀汉达成协议,只要拿下湖口,切断柴桑粮道,丁奉必败;届时我们再率军攻占建康,推翻孙权,你我共掌东吴,岂不比现在屈居人下强?”

朱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心动,但仍有些犹豫:“蜀汉真的会同意让我们共掌东吴?万一他们事后反悔,怎么办?”

“放心,我已与姜维将军立下盟约,白纸黑字,绝不会反悔。”陆抗说着,从怀中取出一份伪造的盟约,递给朱异,“你看,这上面有姜维将军的印章,还有我的签名,绝无虚假。”

朱异接过盟约,借着灯笼的光仔细查看,见上面确实有“姜维”的印章,顿时放下了戒心,笑道:“好!既然如此,我便信你一次!今夜我就下令,让烽火台的守军放松警惕,明日一早,我们便……”

他话未说完,陆抗突然抽出腰间的匕首,架在了他的脖子上:“朱异,你已中我计!姜维将军的大军已在城外埋伏,若你敢下令反击,我便立即杀了你!”

朱异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喊道:“别杀我!我投降!我愿意归降蜀汉!”

陆抗见状,立即发出信号——三枚红色的烟花腾空而起,在夜空中炸开。芦苇荡中的吴班看到信号,立即率领十八艘快船冲了出来,如离弦之箭般驶向湖口。烽火台的守军见状,正欲点燃烽火报警,却被朱异的亲卫拦住——原来,陆抗带来的两名随从早已控制了朱异的亲卫,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东吴守军见主将被擒,亲卫又不反抗,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扔下武器投降,有的则四散奔逃。吴班率领水军很快便攻占了烽火台与湖口城门,控制了整个湖口。

陆抗押着朱异来到吴班面前,道:“吴都督,湖口已拿下,朱异已归降,我们可立即派人切断柴桑与建康的粮道。”

吴班点头,对身边的副将道:“传令下去,派十艘快船封锁江面,严禁任何船只通行;同时,派人去柴桑附近侦察,密切关注丁奉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即禀报。”

副将应声离去后,吴班拍了拍陆抗的肩膀,笑道:“陆都督妙计,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湖口,真是厉害!我这就派人去江陵向姜将军禀报,让他放心。”

陆抗望着被蜀汉水军控制的湖口,心中百感交集——他曾为东吴镇守边疆,如今却帮助蜀汉攻占了东吴的要地,但一想到能让天下早日统一,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便觉得一切都值得。“只要能结束战乱,无论背上什么骂名,我都认了。”他在心中默念,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第五折荆州平定定南征

江陵城内的中军大营,姜维正看着吴班与陆抗送来的捷报——湖口已被攻克,柴桑与建康的粮道被切断,丁奉的残部陷入了缺粮的困境,建康城内的陆凯、万彧等大臣也已暗中回信,愿意作为内应,协助蜀汉大军攻城。

“将军,如今荆州已基本平定,湖口、江陵、武昌、皖城皆在我军手中,东吴的‘建康-柴桑’防线已出现裂痕,正是南征的最佳时机!”张翼手持捷报,兴奋地对姜维道。

姜维点头,走到地图前,指尖从荆州划向建康:“吴班已率领水军封锁了湖口,丁奉在柴桑撑不了多久;廖化在皖城囤积了足够的粮草与武器,可随时出兵支援;陆凯与万彧在健康城内已联络了两千余名士兵,只待我军抵达,便会发起内乱。”

他转身对帐内的将领们道:“传令下去,兵分两路,南下建康!第一路,由我率领四万陆军,从江陵出发,经武昌、柴桑,直逼建康;第二路,由吴班率领三万水军,从湖口顺流而下,与陆军会师建康城外;廖化则率领两万陆军,驻守皖城,防备东吴从庐江方向反扑,同时负责粮草运输,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

“末将遵命!”将领们齐声应道,转身去安排军务。

三日后,江陵城外的校场上,四万陆军列阵整齐,甲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姜维身着鎏金战甲,骑在战马上,手持镇国剑,高声道:“将士们!荆州已平,建康在望!此次南下,我们肩负着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重任!我等定要奋勇杀敌,拿下建康,让天下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出发!”

“拿下建康!统一全国!”四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呐喊声中,姜维率领陆军浩浩荡荡地向武昌进发,与吴班的水军会合。

与此同时,柴桑城内的丁奉正焦头烂额——粮道被切断已近十日,城内的粮草仅够支撑三日,士兵们已开始出现哗变的迹象。“都督,我们该怎么办?再这样下去,士兵们定会造反!”副将焦急地说。

丁奉叹了口气,眼中满是绝望:“事到如今,我们已无退路。只能率军突围,前往建康与孙权会合,再做打算。”

当晚,丁奉率领两万残部,趁着夜色从柴桑城南门突围。可他刚走出城门,便遭到了蜀汉水军的伏击——吴班早已接到探子的禀报,在柴桑城外设下了埋伏。“丁奉,哪里走!”吴班手持长枪,率领水军冲了上去。

丁奉的残部本就士气低落,又缺乏粮草,根本无法抵挡蜀汉水军的进攻。激战半个时辰后,丁奉的残部被歼灭一万余人,俘虏八千余人,丁奉本人也被吴班生擒。

“丁将军,你已无路可退,若愿归降蜀汉,我定会上奏陛下,饶你一命。”吴班看着被押到面前的丁奉,沉声道。

丁奉望着满地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悲凉,最终闭上双眼,缓缓道:“我丁奉一生为东吴征战,如今东吴将亡,我亦无颜苟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吴班见状,只能下令将丁奉关押起来,待攻克建康后,再交由姜维处置。随后,吴班率领水军与姜维的陆军会合,一同向建康进发。

十日后,蜀汉大军抵达建康城外的朱雀桥,七万大军列阵整齐,旌旗招展,气势恢宏。孙权站在健康城的城墙上,看着城外的蜀汉大军,脸色惨白——他已得知丁奉被俘,柴桑失守,城内的陆凯、万彧又在暗中作乱,心中充满了绝望。

“陛下,蜀汉大军已兵临城下,我们该怎么办?”大臣们围在孙权身边,惊慌失措地问。

孙权沉默片刻,突然拔出佩剑,对大臣们道:“朕在位五十余年,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岂能束手就擒!传我命令,全军上城防守,与蜀汉大军决一死战!若建康失守,朕便战死在城头,以谢列祖列宗!”

大臣们见状,只能硬着头皮领命,纷纷前往各城门督战。可他们刚转身,城内便传来了喊杀声——陆凯、万彧已率领两千余名士兵,发起了内乱,攻占了建康府衙,切断了城门守军的粮草供应。

“不好!陆凯、万彧叛变了!”孙权大惊失色,连忙下令调兵平叛。可此时,城外的姜维已率领大军发起了进攻,士兵们推着攻城车,冲向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城内的内乱与城外的进攻让东吴守军顾此失彼,很快便溃不成军。姜维率领陆军从东门攻入城中,吴班率领水军从西门攻入城中,两路大军在健康府衙前会合。

孙权看着冲入府衙的蜀汉士兵,知道大势已去,正欲拔剑自刎,却被姜维拦住:“孙权,天下分久必合,如今汉室复兴,你若归降,我可保你性命,让你安度晚年。”

孙权看着姜维,又看了看身边的大臣们,最终扔掉了佩剑,颓然道:“我孙权一生征战,最终还是败在了你的手中。我愿归降,但你必须保证建康百姓的安全,不得伤害他们。”

姜维点头:“你放心,我大汉大军一向爱护百姓,定会保证建康百姓的安全。”

第五折荆州平定定南征

随后,姜维下令安抚建康百姓,收缴府库中的粮草与武器,同时派人向刘禅禀报——荆州已平,建康攻克,孙权归降,南征东吴的第一阶段目标已圆满达成。

建康城内,蜀汉士兵们严格遵守军令,沿街巡逻却不扰民生。陆凯、万彧率领部众前来拜见姜维,躬身道:“末将等已控制城内各要道,查封了东吴皇室府库,恭迎将军入城主持大局!”

姜维上前扶起二人,温声道:“二位深明大义,助我军顺利攻克建康,功劳不小。待陛下旨意下达,定有重赏。眼下首要之事,是安抚百姓、稳定秩序,你们可继续留任原职,协同我军处理城内事务。”

陆凯、万彧齐声应诺,转身去安排安抚百姓的事宜。姜维走到建康府衙的高台上,望着街上渐渐恢复生机的景象——商贩们重新打开店铺门,孩童们在巷口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门槛上闲聊,脸上虽仍有几分谨慎,却已没了之前的惊慌。他心中感慨,自南征以来,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换来了这片刻的安宁。

此时,吴班押着丁奉、全端等东吴降将来到高台前。丁奉依旧昂首挺胸,不肯低头,见姜维望来,沉声道:“我等虽败,却也是东吴的忠臣,要杀便杀,不必多言!”

姜维走下高台,看着丁奉,缓缓道:“丁将军一生为东吴征战,忠勇可嘉。如今天下将定,百姓渴望太平,若你们愿放下成见,为大汉效力,我可既往不咎,让你们继续领兵,为统一全国出力;若不愿,我也不会勉强,会派人护送你们回故乡,安度晚年。”

丁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本以为会被处死,却没想到姜维如此宽宏大量。他沉默片刻,最终躬身道:“将军如此仁厚,末将愿归降大汉,为统一全国尽一份力!”全端等降将见状,也纷纷跪地归降。

姜维点头,对身边的副将道:“将丁将军等人带去休整,待日后再行调遣。同时,派人将孙权送往洛阳,交由陛下处置,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副将应声离去后,廖化率领的粮草运输队也抵达了建康。“将军,皖城防守稳固,东吴无一人敢来犯,我已将十万石粮草、五万支箭矢运到,足够大军支撑数月!”廖化翻身下马,兴奋地禀报道。

姜维笑着拍了拍廖化的肩膀:“辛苦你了!有了这些粮草,我们便可继续南下,平定东吴剩余的州郡。”他指着地图上的会稽、临海等地,“东吴在这些地方仍有五万守军,由将领留平率领,我们需尽快出兵,趁他们尚未反应过来,一举将其平定。”

吴班上前一步,道:“将军,我愿率领水军从海路出发,进攻临海,牵制留平的兵力;您与廖将军率领陆军从陆路进攻会稽,两路夹击,定能快速平定这些地方!”

姜维点头赞同:“好!便按此计行事。吴都督明日率领两万水军出发,从海路进攻临海;我与廖将军率领五万陆军,后天出发,进攻会稽。我们约定十日内在会稽城下会合,一举攻克会稽城!”

次日清晨,吴班率领两万水军,乘坐三十艘快船,从建康的港口出发,驶向临海。快船在海面上疾驰,海风卷起浪花,拍打着船身,士兵们站在甲板上,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他们知道,只要平定临海与会稽,东吴便彻底灭亡,统一全国的目标也将实现。

两日后,姜维与廖化率领五万陆军,从建康出发,向会稽进军。陆军行进在江南的平原上,道路两旁稻田金黄,百姓们看到蜀汉大军经过,纷纷在路边挥手致意,有的还送来茶水与粮食。姜维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加坚定了早日平定天下的决心——只有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才能不负他们的期望。

七日后,吴班率领的水军抵达临海城外的港口。临海守军见蜀汉水军到来,顿时大乱——他们从未想过蜀汉水军会从海路进攻,城墙上的防守极为薄弱。吴班抓住时机,下令快船队发起进攻,士兵们乘坐小船,迅速登上港口的码头,与守军展开厮杀。

临海守将张节见状,连忙调兵阻拦,可守军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蜀汉水军的进攻。激战一个时辰后,张节被吴班生擒,临海守军纷纷投降,临海城顺利攻克。

同日,姜维与廖化率领的陆军也抵达了会稽城外。会稽守将留平已得知临海失守的消息,心中惊慌,连忙加强城防,准备死守。“将军,会稽城墙高达三丈,城墙上架设了十五架连弩,守军约三万人,留平又是东吴的猛将,擅长防守,我们该如何攻城?”廖化望着会稽城的城墙,担忧地问。

姜维指着城墙下的一条河流,道:“你看,这条河流直通会稽城的护城河,我们可以派人挖掘河道,将河水引入护城河,让护城河的水位升高,然后用楼船搭载士兵,从水上进攻城墙;同时,派士兵在城外佯攻,吸引守军的注意力,待吴都督率领水军从海路赶来,我们内外夹击,定能攻克会稽城。”

廖化点头赞同:“此计甚妙!我立即派人挖掘河道,同时派士兵在城外佯攻,迷惑留平!”

接下来的三日里,蜀汉士兵们忙着挖掘河道,同时在城外发起佯攻,吸引守军的注意力。留平果然中计,将大部分兵力调到了城外防守,却不知吴班率领的水军已从海路赶来,悄悄绕到了会稽城的东侧,准备从水上发起进攻。

第四日清晨,护城河的水位已升高到与城墙齐平。姜维看着时机成熟,对廖化道:“传令下去,陆军发起总攻,吸引守军的注意力;同时,让吴都督率领水军从东侧进攻,内外夹击,一举攻克会稽城!”

号角声响起,廖化率领三万陆军,推着攻城车,冲向会稽城的西侧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留平站在城墙上,亲自督战,指挥守军反击,却没料到东侧城墙已响起了喊杀声——吴班率领的水军已乘坐楼船,从水上爬上了城墙,与守军展开了近身搏斗。

“不好!东侧城墙被偷袭了!”留平回头望去,只见蜀汉士兵如潮水般从东侧城墙涌入,城内的街道已隐约可见。他知道大势已去,连忙率领剩余的士兵,从南门突围。

姜维早已料到留平会从南门突围,提前派了一万士兵在南门设伏。留平刚冲出南门,便遭到了蜀汉士兵的伏击,激战半个时辰后,留平被生擒,剩余的守军纷纷投降。

姜维率领大军进入会稽城后,立即派人安抚百姓,同时传令吴班、廖化,让他们分别驻守临海与会稽,巩固已攻克的州郡。随后,他写了一封详细的奏折,派人快马送往洛阳,向刘禅禀报南征的战果——东吴的荆州、扬州、交州等地已基本平定,仅剩下广州的少数残部,南征大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奏折送出后,姜维站在会稽府衙的地图前,指尖从建康划向广州,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平定广州只是时间问题,待广州平定,东吴便彻底灭亡,天下也将重新统一在大汉的旗帜下。“诸葛亮丞相,先帝,你们在天有灵,看到今日的景象,定会感到欣慰吧。”他在心中默念,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此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将军,陛下派来的使者已抵达会稽城外,带来了陛下的旨意!”

姜维心中一振,连忙整理衣冠,快步走出府衙,迎接使者。他知道,刘禅的旨意,不仅是对南征战果的肯定,更是对下一步统一大业的部署——天下统一的日子,已越来越近了。

姜维快步走出会稽府衙,只见使者手持明黄圣旨,率领十余名随从站在府衙门前的石阶下。他上前一步,整理好衣甲,单膝跪地:“臣姜维,恭迎陛下圣旨!”

使者展开圣旨,以清亮的嗓音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姜维率三路大军南征,连破江陵、武昌、皖城、建康诸地,生擒丁奉、全端,纳孙权归降,荆州全境平定,此乃不世之功!朕心甚慰,特加封姜维为‘镇南大将军’,赐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吴班、廖化、陆抗、朱绩等将,各升一级,赏赉有差。”

“另,广州东吴残部仍在负隅顽抗,着姜维暂掌江南诸州军政大权,统领大军南下平叛,务必早日肃清余孽,统一全国。待天下安定之日,朕将亲赴建康,与军民同庆太平!钦此。”

姜维双手接过圣旨,高举过头顶:“臣姜维接旨!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早日平定广州,统一全国,以报汉室!”

使者上前扶起姜维,笑着道:“姜将军劳苦功高,陛下在洛阳时常念叨将军,说有将军在,天下统一指日可待。陛下还特意让臣带来了一些洛阳的特产,让将军与将士们尝尝鲜。”

姜维谢过使者,将其请入府衙设宴款待。席间,使者详细讲述了洛阳的近况——新政推行后,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充盈,各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朝堂上下一心,皆盼着南征大军早日凯旋。姜维听着,心中愈发坚定,只要继续保持这股势头,不出半年,定能彻底平定东吴,完成统一大业。

次日清晨,使者启程返回洛阳,姜维亲自送至城外。送别使者后,他立即召集吴班、廖化、陆抗、朱绩等将领,在会稽府衙召开军事会议。

“陛下已下诏,命我等继续南下,平定广州的东吴残部。”姜维将圣旨递给众人传阅,沉声道,“广州守将是东吴宗室孙壹,手下有三万士兵,占据广州、苍梧、郁林三郡,凭借岭南地形险要,负隅顽抗。据探子回报,孙壹已在韶关设下防线,囤积了足够支撑半年的粮草,想要与我军打持久战。”

陆抗接过话头,道:“韶关是进入广州的咽喉要道,两侧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孙壹在通道内埋设了大量陷阱,还修建了三座堡垒,防守极为严密。若强行进攻,定会造成巨大伤亡。”

“那依陆都督之见,我们该如何突破韶关防线?”廖化问道。

陆抗走到地图前,指尖指向韶关西侧的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名为‘梅岭道’,是早年南越王赵佗开凿的,因年久失修,早已荒废,孙壹定不会想到我们会从这里进军。我们可以派一支奇兵,从梅岭道绕到韶关后方,突袭孙壹的粮草营;同时,派大军在韶关正面佯攻,吸引守军的注意力,待粮草营被烧,孙壹军心大乱,我们再发起总攻,定能一举突破韶关防线。”

吴班点头赞同:“此计甚妙!我愿率领五千水军,从珠江逆流而上,攻占广州的港口番禺,切断孙壹的退路;将军与廖将军、陆将军率领陆军,从梅岭道与韶关正面夹击,攻克韶关后,与我在番禺会合,一举平定广州!”

姜维看着地图,沉吟片刻道:“好!便按此计行事。陆都督,你熟悉岭南地形,就由你率领五千精兵,从梅岭道绕到韶关后方,突袭粮草营;廖将军,你率领三万陆军,在韶关正面佯攻,务必吸引孙壹的主力;吴都督,你率领五千水军,从珠江进攻番禺,切断孙壹的退路;我率领两万陆军,作为预备队,待你们发起进攻后,从侧面突袭韶关,配合你们突破防线。”

“末将遵命!”众将领齐声应道,转身去安排军务。

三日后,各路人马陆续出发。陆抗率领五千精兵,携带干粮与绳索,沿着荒废的梅岭道艰难前行。梅岭道崎岖陡峭,杂草丛生,士兵们只能用绳索攀爬,日行不过三十里。陆抗亲自在前开路,用刀斩断杂草与荆棘,鼓励士兵们道:“兄弟们,再加把劲!只要我们能按时抵达韶关后方,烧毁孙壹的粮草营,就是大功一件!”

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加快脚步,尽管手上、脚上被荆棘划伤,却没有一人抱怨。五日后,陆抗率领的精兵终于抵达了韶关后方的粮草营附近。粮草营的守军约五千人,大多是老弱残兵,防守极为松懈。

“兄弟们,随我冲!烧毁粮草营!”陆抗拔出佩剑,率领士兵们发起突袭。守军毫无防备,很快便溃不成军,粮草营内的粮草被点燃,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韶关前线的孙壹看到后方的火光,心中大惊,连忙下令:“快!调两万士兵回援粮草营!”

可他刚下令,廖化率领的三万陆军便发起了猛烈的佯攻,士兵们推着攻城车,冲向韶关的堡垒,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孙壹无奈,只能暂缓调兵,亲自在前线督战。

就在这时,姜维率领的两万陆军从侧面突袭,如潮水般冲向韶关的薄弱环节——东侧堡垒。东侧堡垒的守军本就不多,又被廖化的佯攻吸引了注意力,很快便被姜维的陆军攻破。

“不好!东侧堡垒失守了!”孙壹回头望去,只见蜀汉士兵已从东侧堡垒冲了进来,与守军展开了近身搏斗。他知道大势已去,连忙率领剩余的士兵,从韶关的小路逃跑,想要前往番禺,与那里的守军会合。

可他刚逃到半路,便遭到了吴班率领的水军的伏击——吴班已攻克番禺,得知孙壹逃跑的消息,便在半路设下了埋伏。“孙壹,哪里走!”吴班手持长枪,率领水军冲了上去。

孙壹的残部本就士气低落,又缺乏粮草,根本无法抵挡吴班的水军。激战半个时辰后,孙壹被吴班生擒,剩余的守军纷纷投降。

姜维率领大军进入韶关后,立即与陆抗、廖化会合,随后一同前往番禺,与吴班会师。番禺城内,百姓们早已得知蜀汉大军攻克韶关、生擒孙壹的消息,纷纷涌上街头,欢迎蜀汉大军入城。

姜维走到番禺府衙前,看着前来迎接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欣慰。他转身对众将领道:“广州已平,东吴的残部已基本肃清。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安抚岭南百姓,推行新政,让这里的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同时,派人去洛阳向陛下禀报,告知天下即将统一的喜讯!”

众将领齐声应道,转身去安排安抚百姓、推行新政的事宜。姜维站在番禺府衙的高台上,望着岭南的山水,心中思绪万千——从天水归汉,到跟随诸葛亮北伐,再到如今率领大军南征,平定东吴,他走过了无数风雨,心中的“兴复汉室”之志终于即将实现。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番禺城的街道上,百姓们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士兵们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姜维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还要协助陛下治理天下,让大汉的旗帜飘扬在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太平日子。

三日后,姜维写了一封详细的奏折,派人快马送往洛阳,向刘禅禀报——东吴全境已平,天下即将统一。奏折中,他还建议刘禅在洛阳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告慰列祖列宗,同时昭告天下,大汉复兴,天下太平。

奏折送出后,姜维站在番禺府衙的地图前,指尖从洛阳划向番禺,从北平划向交趾,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陛下的旨意便会下达,天下统一的日子,已近在眼前。

而在洛阳城内,刘禅接到姜维的奏折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在德阳殿举行朝会,宣读了姜维的奏折。百官们闻言,纷纷跪地庆贺,高呼“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刘禅看着殿下文武百官,心中充满了感慨——先帝与诸葛亮丞相毕生追求的“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目标,终于在他的手中实现了。他站起身,高声道:“传朕旨意,命姜维率领南征大军班师回朝,朕将亲自在洛阳城外迎接大军凯旋!同时,命人筹备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昭告天下,大汉复兴,天下太平!”

朝会结束后,刘禅走到德阳殿的窗前,望着洛阳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姜维便会率领大军回到洛阳,天下统一的盛世,即将到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