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疯批大小姐、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怕(1 / 2)
回到酒店套房,一关上门,许凝就再也憋不住了。
“那个日本人,真的会听你的?”
“他看起来都快被你吓傻了。”
刘清明脱下外套,随手扔在沙发上,松了松领带。
酒会上的那点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般的兴奋。
“会不会听,不取决于我,取决于尼康董事会那群老头子的脑子,还愿不愿意转动一下。”
丁奇从另一个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沓刚打印出来的资料。
“我赌他们会。”
“日本人最擅长的就是犹豫,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快要被逼到悬崖边上的时候,他们会比谁都激进。”
刘清明赞许地看了他一眼。
“没错。”
他走到客厅中央那块巨大的白色书写板前,拿起一支黑色的马克笔,拔掉了笔帽。
“我们来复盘一下。”
许凝和丁奇立刻围了过来。
这已经是他们三人团队的习惯了。
刘清明在白板的正中央,写下了“王坚”两个字,然后用一个圈把它框了起来。
“王坚,是所有问题的核心。”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移动,从“王坚”的圈里,拉出一条线,指向旁边。
“技术的持有者,积架公司。”
他又拉出一条线。
“目前的合作方,或者说,王坚最想投靠的对象,阿斯麦公司。”
紧接着,阿斯麦的旁边,又出现了一个名字。
“蔡司公司。阿斯麦最重要的光学镜头供应商,德国企业,也是我们这次能接触到的关键变量。”
笔尖在白板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一个个名字和势力被标注出来。
“反对者,尼康,还有佳能。”
刘清明在尼康和佳能
在阿斯麦和蔡司
“现在,局势很清楚了。”
刘清明用笔点了点白板。
“三股力量,在围绕着积架公司的浸润式光刻技术进行角力。”
“美国资本希望扶持阿斯麦,吃下这项技术,从而在下一代光刻机领域彻底甩开日本对手,独占鳌头。”
“日本资本感受到了致命威胁,所以尼康才会不惜代价地阻止,但他们内部又充满了傲慢和犹豫,既想打压对手,又舍不得积架这个大客户,首鼠两端。”
“而我们……”
刘清明在白板的另一侧,重重地写下了“华夏”两个字。
“我们是第三方,是最大的变数。”
他画出一条条虚线,连接着各个势力方块,标注着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美国对日本的警惕和打压。
日本和岛内盘根错节的政商关系。
欧洲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矛盾与合作。
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其在国际政治中不成比例的影响力。
一张复杂到令人头晕的关系网,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三人面前。
丁奇看着这张图,补充了一句。
“你们去参加酒会的时候,我没闲着,托了个朋友,去蔡司在耶拿的工厂转了一圈。”
刘清明转过头。
“有发现?”
“有。”丁奇的表情有些兴奋,“我听到他们的生产主管在开会时抱怨,说这个季度的生产订单,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至少三成。”
“我装成一个感兴趣的华夏投资方代表,跟他们的一个销售经理聊了几句。”
“对方的反应非常积极,一个劲地向我推销他们的产品,还表示如果我们有紧急订单,他们可以随时调整生产线,优先为我们生产。”
刘清明听完,笑了。
这个信息太重要了。
“经济危机的影响已经这么深了。”
“蔡司这种级别的百年老店,也开始为订单发愁了。”
“他们已经认识到了华夏市场的巨大潜力,并且开始主动布局。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筹码之一。”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不过,这张牌要慎用,不能轻易打出去。”
许凝看着白板上那个代表“日本资本”的方块,还是有些不解。
“所以,你真的准备和日本人联手?”
“我总觉得跟他们合作,心里不踏实。”
刘清明摇了摇头。
“不能说是联手,用‘利用’这个词更准确。”
“在这件事上,日本人远比我们更着急。一旦阿斯麦拿到了新技术,第一个死的就是尼康。我们只是失去一个可能的机会,他们失去的却是整个未来。”
“我们的目标和他们的目标,看似在‘搅黄阿斯麦’这一点上重合,但本质完全不同。”
许凝还是觉得云里雾里。
“绕来绕去,我还是没看出来,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到底在哪里。”
刘清明坦然承认。
“没错,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还只是在外围敲边鼓。”
“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可以一击制胜的核心阵地。”
丁奇此时也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清明,我还是不太明白。”
“你的任务,是为清江省引进技术和产业。就算我们成功搅黄了积架和阿斯麦的合作,你准备怎么把他们引到清江去?”
“我们国内,并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替代阿斯麦的角色。你干掉了阿斯麦,王坚和积架公司又能选择谁呢?”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
刘清明放下马克笔,转身在沙发上坐下。
“这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看着丁奇和许凝。
“所以,我的计划,得分好几步走。”
“第一步,也是最理想的一步,就是入股阿斯麦。”
丁奇和许凝都愣住了。
“入股阿斯麦?”
“对。”刘清明点头,“由省里的投资平台出面,收购一部分阿斯麦的股份,然后以此为条件,要求他们在清江省建立生产工厂或者研发中心。”
丁奇立刻摇头。
“可能性不大。他们背后的美国资本不会同意的。”
“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刘清明说,“但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一个展示我们实力和诚意的策略。我要让王坚,让积架公司看到,我们不是在空手套白狼,我们是带着真金白银和巨大市场来的。”
丁奇追问:“那如果不成呢?”
“那就启动第二套方案,自己来。”
刘清明说出了一个名字。
“国信组那边,有意让沪微公司和积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新型光刻机。”
“沪微?”丁奇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对,国内的一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去年刚在沪市成立的。”
丁奇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一家去年刚成立的公司?他们有什么实力?积架公司能看得上?”
“当然看不上。”刘清明毫不避讳,“所以这事才头疼。我个人也更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什么方案?”
“由我们清江省牵头,联合几家有实力的国企,组建一个全新的合资公司,来承接积架公司的技术。”
丁奇立刻明白了。
“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