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省城办事(2 / 2)
听到陆卫民他们的计划,张淑慧眼睛一亮,手指轻轻敲着石桌边缘:“这种专业设备确实不好找,需要我帮忙吗?”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自信。
陆卫民闻言立刻坐直了身子,茶碗里的水都晃出了几滴:“淑慧,你有门路?”
他的眼神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有个同学在省农科院工作。“张淑慧从随身带的印花布包里取出钢笔和便签本,一边写一边说,“他应该清楚哪里能买到正规的孵化设备。”
娟秀的字迹在纸上舒展开来,她写下了一个名字和电话号码。
等写完后,李艺清激动地握住老同学的手:“淑慧,真是太谢谢你了!这可帮了大忙!”
“跟我客气什么。”张淑慧笑着摆摆手,将便签撕下来递给陆卫民,“都是老同学,这点小忙算什么。”
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在她浅蓝色的确良衬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陆卫民接过纸条,看到上面工整地写着“周明远”三个字,心头猛地一跳。
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在前世的记忆里,这正是张淑慧后来的丈夫,是省农科院的研究员。
他不动声色地折好纸条,小心翼翼地放进衬衣口袋:“真是太感谢了,这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
张淑慧看了看腕表,站起身:“时候不早了,我还得赶回了。”
三人走到院门口,张淑慧从自行车筐里取出一个笔记本,又写下一串地址:“你们到省城后一定要来找我,我带你们好好逛逛。”她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家就在农科院家属区,很近的,很好找的。”
李艺清接过纸条,小心的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一定去。这么多年没见,可得好好聚聚。”
夕阳的余晖中,张淑慧骑上那辆二八自行车,回头挥了挥手:“记得来找我!”
她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村道的拐角,车铃的叮当声也随风远去。
回到院子里,陆卫民掏出那张纸条又看了一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原来张淑慧和她的丈夫这么早就处上了。
李艺清好奇地问:“怎么了?这么高兴?”
“没什么。“陆卫民收起纸条,帮媳妇收拾茶具,“就是觉得,咱们这趟省城之行,突然有了着落。”
他望着远处养鸡场的方向,塑料棚顶在夕阳下泛着橘红色的光芒,“要是能买到好设备,明年开春就能自己孵小鸡了。”
…………
时间很快来到了陆卫民夫妻俩去省城的这一天。
而他们夫妻俩会跟着同样要到省城开学的二姐一起出发。
本来这一趟去省城找孵化设备,李艺清是不太想去的,毕竟多一个人就多花一些钱。
但是陆卫民却是一直要她一起去。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李艺清反复检查着提包里换洗衣物,眉头微蹙:“要不我还是不去了,这一趟得多花不少钱...”
陆卫民突然握住自己媳妇的手,目光灼灼地看着她:“阿清,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你一起去吗?”
李艺清摇摇头。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不光是要去买孵化设备,我更想和你一起—去看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坐火车穿越戈壁草原,乘飞机俯瞰万里河山。”
他转身凝视媳妇的眼睛,“将来有机会,我们还要环游世界…”
李艺清先是一愣,随即又好气又好笑地拍了下丈夫的肩膀:“尽说些没边儿的话!还环游世界呢,能把咱们国家走遍就不错了。”
她的耳根却悄悄红了,丈夫描绘的图景像一阵暖风,吹进了她从未敢想象的心田。
陆卫民开玩笑的问道:“那你给个准话儿,跟不跟我去?要是不去,以后环游世界这事儿我可就找别人喽!”
“你敢!”李艺清瞪圆了眼睛,第二下拍打却轻得像拂过肩膀的柳枝。
她别过脸去,声音细如蚊呐:“我去就是了...省得你整天胡说八道...”
陆卫民顿时眉开眼笑,还哼起了小曲。
………
出发的那天,天刚蒙蒙亮,陆母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她布满皱纹的脸庞忽明忽暗。
她要为大女儿、小儿子自己小儿媳妇做路上的食物。
“妈,你起这么早做什么?“陆卫华揉着眼睛走进厨房,看到老母亲已经忙活得满头是汗。
“给你们路上吃的。”陆母用围裙擦了擦手,从橱柜深处取出三个铝制饭盒,“我给你们煮了六个鸡蛋,你们仨一人两个。”
陆卫华鼻子一酸,眼泪差点落了下来。
太阳渐渐升高,院子里热闹起来。陆父蹲在门槛上,他虽然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去省城买什么孵化设备,不过既然小两口有他们自己的打算,他也就不多说了。
“妈,我们走了!”陆卫民把行李搬上牛车。李艺清跟在一旁,手里拎着婆婆准备的吃食。
因为要送三个人上县城,所以负责送他们去县城车站的陆父借了辆牛车。
正说着,陆卫华也准备好了。
陆卫民连忙上前帮姐姐装行李。
人齐后就开始出发了。
因为陆卫民他们是坐的中午的班车,所以时间很充裕。
陆父驾驶着牛车在上午的十一点半到达的车站。
在临别前,陆父走到大女儿面前,粗糙的大手替她整了整衣领:“老二,回学校好好学,将来...”他顿了顿,似乎有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别辜负了国家的培养。”
陆卫华抿着嘴点头,眼眶已经有些发红。她想起两年前第一次去省城上学时,陆父也是这样叮嘱着自己。
“爸您放心。”陆卫民揽过话头,“有我在呢,路上不会有事的!”
陆父“嗯”了一声,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趁着这个机会,跟阿清好好在省城玩玩。”
“嗯。”
客车站门口,陆父执意要等他们上车后才离开。
十二点的太阳晒得人发晕,他却像棵老松树似的立在站外,目光穿过熙攘的人群,始终追随着三个孩子的身影。
客车缓缓启动时,陆卫民正忙着帮姐姐安置行李,错过了窗外老夫亲久久伫立的身影。
陆卫华坐在靠窗的位置,却被其他乘客挡住了视线。
同样是送陆卫华上学,在两年前的那个中午,是全家人送陆卫华上车。
当时客车还没发动,陆卫华就哭得不能自已,引得周围乘客纷纷侧目。
最后还是站在车外的陆父板着脸说了句“像什么样子”,才止住了这场“生离死别”般的哭戏。
“票拿好。”乘务员的声音把陆卫华的思绪拉回现实。
她悄悄抹了抹眼角,接过车票。
身旁的弟弟陆卫民正兴致勃勃地给第一坐客车的李艺清做讲解,眉飞色舞的样子让她不禁莞尔。
很快,客车缓缓的驶出了客车站。
陆父在车站外看着载有女儿,以及儿子儿媳妇的客车驶远了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