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 第208章 新的节奏

第208章 新的节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是,在来陆卫民他们这参观之后,很多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看到陆卫民的养鸡场规模不小,鸡舍建设、饲料供应、疾病防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还得投入大量的资金。

觉得以家庭饲养的能力,根本养不起这么大规模的鸡,还得多学习养殖技术、积累经验才行。

于是,有要办养鸡场的村民们只能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等以后有了足够的准备,再尝试涉足这个领域。

老支书坐在大队办公室里,坐在他那张有些陈旧却擦得锃亮的办公桌前,手中握着一支磨得有些掉漆的钢笔,听着陆卫民说要承包村后那座小山包。

他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

在听完陆卫民的话后,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和关切,缓缓开口道:“阿民啊,你真的想好了要承包这个小山包?这小山包可真真是完全没什么用处的呢。”

说着,老支书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正好可以看到远处那座小山包,不过只能看到个小尖尖。

“就那地儿,连咱们村先人埋葬都不会选那里。一铲子下去,全是石头,还是那种又大又硬的石头,想在上面种点啥都难,更别说有啥别的用途了。”

老支书说的小山包的情况,陆卫民又不是不知道。他站在一旁,眼神坚定,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同时心里清楚老支书的担忧,但他早有打算。

“老支书,我确定要承包。我又不需要在那小山包上盖什么大房子,最多搭几个给鸡休息的棚子就行。我真正需要的是空间,一个能容纳更多鸡的地方。”

陆卫民耐心地解释着,向老支书表达自己不是昏了头。

老支书见陆卫民态度如此坚决,心里虽然还是有些疑惑,但也决定遂了他的意。

他让陆卫民先回去,回头他会在大队干部会议上说这件事,跟干部们研究承包价是多少。

在会议上,干部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觉得这小山包不值钱,承包费可以低一些;也有人担心以后会有啥纠纷,建议把条款定得细致些。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

老支书把陆卫民找来了,告诉他商议的结果,经过大队干部的研究,决定以每年150块钱的承包费用把这座小山包承包给他们,承包期限是3年。

3年承包期到后,陆卫民他们可以拥有优先续约的权利。

陆卫民听了,心中一阵欣喜。他连忙点头说道:“行,老支书,我同意。太感谢您和大队干部们的支持了。”

就这样,关于新养鸡场的地界问题算是处理好了,接下来就可以着手买材料搭建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陆卫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又充实。

每天上午,他都会早早地来到养鸡场,和阿福阿贵俩兄弟一起熟练地配鸡饲料,然后开始给鸡喂食。

喂完鸡后,又拿起扫帚,认真地打扫鸡舍,把鸡粪和杂物都清理干净,尽量保证鸡有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同时每隔几天,他骑着三自行轮车,去县里的各个公社从收饲料的合作者那里把鸡饲料拉回来。

下午,陆卫民就会叫上阿泽以及阿崴他们,一起去搭建新的养鸡场。

他们扛着铁丝网、木桩等材料,来到小山包上,挽起袖子,拿起锤子,开始用力地敲打木桩,把它深深地打进地里。

阿泽和阿崴则负责拉铁丝网,把铁丝网绕在木桩上,然后用钳子把铁丝拧紧,防止铁丝网松动。

在小山包的一些地方,他们还要搭建给鸡休息的棚子。

“这边再高一点,不然下雨的时候鸡会淋到的。”

“那边再固定一下,别让风吹倒了。”

陆卫民作为总指挥,一边干活一边指挥着。

在他们三人的努力下,新的养鸡场渐渐有了模样。

可以说,这段时间陆卫民过得相当充实,每天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一刻闲着。

对于之前在县城帮着抓捕逃犯的这件事,他早就抛之脑后了。

他的心里只有这座即将建成的养鸡场,只有那些即将在这里生活的小鸡们。

虽然陆卫民自己把抓捕逃犯这件事给忘了,但是对于他提供的帮助,却有人一直记在心里。

张建军自从那次抓捕行动后,就对陆卫民印象深刻。他觉得陆卫民勇敢、机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他一直想着找个机会好好感谢一下陆卫民,只是一直忙于工作,没找到合适的时间。

…………

十一月中旬的第一天,天空湛蓝如宝石,几朵洁白的云朵悠悠地飘浮着,阳光暖暖地洒在大地上。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安平村村口,突然来了两位骑着自行车的生人。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建军和杨爱国。

此次他们前来,是为了感谢陆卫民在抓捕逃犯的事件中提供的巨大贡献。

当时那场抓捕行动惊心动魄,陆卫民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警方提供了关键线索,使得行动能够顺利推进。

张建军作为刑侦队队长,一直惦记着要代表县公安局上门感谢陆卫民。

于是他找到杨爱国,向他询问陆卫民的情况。

杨爱国在得知了张建军的打算,而他自己也正好要去拜访陆家,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同前往。

其实,他们本应该早就去拜访的。

只是张建军作为刑侦队队长,手头总是有各种案件要处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抽不出时间。

而杨爱国也正处于安排岗位的关键阶段,上级正在对他进行考察,每天都有大量的任务和考核,同样是无暇分身。

就这样,拜访的事情一直拖了一个多月,直到今天才有了机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