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有条不紊(1 / 2)
县城的国营菜市售卖的鸡有着两种方式,为客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一种是已经经过宰杀处理的鸡。这些鸡被处理得干干净净,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给客人挑选。
对于那些忙碌于生活、无暇处理活禽的县城居民们或者不擅长宰杀的客人来说,这种即买即用的方式无疑十分便利。
而另一种则是直接卖活鸡。由客人自己挑选活鸡,这样胜在新鲜。
当然即使是卖活鸡,菜市场还是会贴心地提供现场宰杀处理的服务,不过这个是要支付杀鸡费。
由于菜市场有这两种售卖鸡的方式,所以菜市场每天要劏的鸡那是着实不少。
因为长年累月的工作,菜市场的工作人员们已经能快速而精准地将一只只鸡处理完毕,而每天,拔下来的鸡毛鸡羽的数量之多会令人咋舌。
所以每日天的产出的鸡毛鸡羽数量十分可观,都能堆起成一座“小山”了!
这菜市场每天堆积如山的鸡毛鸡羽,对于陆卫民他们合作社来说是有价值的。
所以陆卫民才会寻求与菜市场合作。
当然,这些鸡毛鸡羽并非全部都是有用,如果合作社全部购买回去,他们还得专门安排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出可用的部分,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增加了人力成本。
陆卫民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与赵济明谈论价格的时候提了这一点,希望国营菜市场的工作人员在劏鸡处理鸡毛鸡羽时,能够帮忙挑选出可用的出来。
当然,他也明白这个请求会给菜市场的工作人员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所以他表示合作社愿意为此加价,以表达诚意和补偿。
赵济明在听到陆卫民的请求后,陷入了短暂的思考。
他知道这项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需要工作人员付出一些精力和时间。
不过,考虑到菜市场能够把这些无用的鸡毛鸡羽卖出去,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赵主任最终还是同意了陆卫民的请求。
他可以让菜市场负责劏鸡的工作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帮忙挑选可用的鸡毛鸡羽。
而他到时候可以用多出来的售卖价格来补偿给工作人员,给他们发放补贴。
在价格和挑选鸡毛鸡羽的事情谈妥之后,陆卫民和国营菜市场郑重地签订了一份合约,合约期限为一年。
这份合约不仅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为合作社后续的鸡毛鸡羽供应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签约结束后,陆卫民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知道这次合作能够如此顺利地达成,主要是赵济明做了决定。
于是,他在结束后真诚地提出想请赵济明吃饭,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毕竟,有了赵济明的帮忙,合作的事情才能如此顺畅地进行下去。
然而,赵济明却微笑着拒绝了陆卫民的好意。
他摆了摆手,真诚地说道:“真的没有必要这么客气,合作的事情本来就是互利共赢的,不论谁作为领导,都会同意这样的合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不需要特别感谢我。”
被拒绝后,陆卫民也没有说现场就一定强行请客吃饭,他到时候会在日后找机会把这个客给请了!
就这样,陆卫民成功地解决了合作社后续鸡毛鸡羽短缺的问题。
在合作社的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鸡毛鸡羽的供应问题是一道沉重的枷锁,限制了走下去的脚步。
如今,随着与国营菜市场合作事宜的顺利敲定,那道枷锁暂时被打破,而合作社前面的道路也暂时没了阻碍。
而合作社也无需再对各个家庭的制作数量加以限制。
因为担心随着合作社里大家制作的技艺日益娴熟,到时候制作速度如同火箭般飞速提升。
而到时候陆卫民就担心鸡毛和鸡羽的存量渐渐跟不上制作的需求了。
所以一开始为了确保合作社能够平稳运行,陆卫民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给每个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在前三个月设定规定的制作数量。
这一决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供应的压力,但也让不少家庭感到有些束手束脚,大家都盼望着能早日摆脱这种限制,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好在现在合作社与国营菜市场达成了合作,就没有这个限制了。
不过还有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合作社得安排一个人,每天来国营菜市场去取他们收收集挑选的鸡毛鸡羽。
因为鸡毛鸡羽拔下来之后就必须尽快处理,否则很容易产生难闻的味道,影响后续的使用。
而在安排取货人员这件事上,陆卫民一开始想到了自己的大哥陆卫国。
大哥在水泥厂上班,陆卫民就想着大哥下班时能顺带把鸡毛鸡羽带回来。
可是大哥下午三点半就下班了,而那时候菜市场还没有迎来晚饭买菜的高峰期,而大哥下午三点去拿鸡毛鸡羽也拿不了多少。
那什么时候去取鸡毛鸡羽最合适呢?
经过一番考量,陆卫民发现晚上菜市场收市之后才是最佳时间。
然而,这个时间实在是太晚了,晚上往返县城不安全,所以这个时间段就只能放弃了。
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第二天早上去菜市场把鸡毛鸡羽拿回来。
可陆卫民自己每天都有一堆事情要忙,根本抽不出时间在每天早上跑到菜市场去拿鸡毛鸡羽。
于是,他只能把这个活儿放在合作社的其他成员身上。
陆卫民想着,合作社的25个家庭里,应该是有人能接下这个活儿,大不了他给接下这活的人支付一定的工钱。
所以陆卫民回到村里后,立刻召集了大家,把每天上县城去菜市场拿鸡毛鸡羽的活儿通知给了大伙。
一开始,大家的反应并不积极,甚至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活儿。
毕竟,这活儿实在是太累了,每天要往返县城好几公里的路程。在那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这一来一回,不仅耗费大量的体力,还十分耽误时间。
看到大家都不愿意,陆卫民心里有些着急。
但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提高嗓门说道:“大家放心,只要愿意接下这个活儿,每个月会给5块钱的运费补贴!”
这话一出,原本沉默的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
大家伙儿立刻争相要接下这份活儿,原本无人问津的苦差事瞬间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当然,这5块钱的运费补贴目前只能由陆卫民自己掏腰包。
因为合作社刚刚起步,还没有任何收入,账上是一分钱都没有。就连购买制作产品材料的钱,也都是陆卫民自己垫付的。
最后,经过一番筛选,陆卫民选了一位会骑自行车,并且家里有自行车的合作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