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人心执念(1 / 2)
王徽的话,那是信誓旦旦,只是仍不能令天子心安,李焕年龄虽不大,但其颇为聪慧,在他心中,细细衡量,琢磨之后,仍感此胜算极其微弱。
国家颓丧至此,便是重新控制长安,又有何用,要知道此时李克用的势力,遍布各地,其中保塞军节度使是李克用之弟李克修,三川节度使李嗣源又是李克用之子,长安神策军使,左右龙武军使等职。
这样的力量,比起如今雄据北方的陈从进,那是弱了一些,但是对上长安朝廷,那就是一个庞然大物。
所以说,李克用虽然占据长安,控制朝廷后,是挨了一些骂名,什么王莽,董卓之类的话,但是实利,李克用还是拿到了很多。
王徽缓缓离开宫廷,天子虽年幼,可却还是很坚定的说出了“不准”二字。
但天子拒绝了王徽的提议,可王徽却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王徽如今,七十有二,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沟壑,花白的胡须垂至胸前,可他的脊梁却未曾弯过半分,依旧是那般挺拔。
王徽抬头望向殿外,长安的暮色正浓,宫墙巍峨,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颓败之气,便连这座宫殿,也是王徽和郑昌图二人,绞尽脑汁,四处筹措钱粮营建而成的。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不,李克用来了长安后,曾经威风凛凛的宦官集团,已经是孱弱不堪。
可没了宦官集团,又来了个以武夫控遏朝堂的李克用,如今陛下年仅十四,自幼养在深宫,被一群宵小之辈环绕,哪里懂得江山社稷的沉重。
王徽叹了口气,心中却没有半分退意。重振大唐,这是王徽在这个年纪里,最念念不忘之事。
京兆王氏虽非五姓七望,却也是关中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先祖自隋末起便追随高祖于晋阳起兵。
王徽自入仕以来,历任校书郎,右拾遗,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再迁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尚书左丞,直至如今的朝廷宰辅。
他见过河陇收复的人心振奋,也见过大中之治的清明,那时候,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西域的商队带着奇珍异宝往来不绝,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到了王徽这般年纪,他最看重的,便是自己的身后名,更是京兆王氏的门楣。
古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权力,富贵于他而言,早已是过眼云烟。唯有这身后之名,是他此生最后的执念。
于是,一回到家中的王徽,当即严令家族子弟,悉数离开长安,或迁他镇官职,或托辞祭祖,总之,在王徽的严厉要求下,王家嫡系支脉,在短短两天内,便匆匆离开长安。
想要玩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曹操当时雄据北方,差一点就要一统天下的实力,朝廷还能整出一堆的幺蛾子出来,比如衣带诏啥的。
而李克用的实力,还不如当年的曹操,长安朝廷的官员,能忍到现在才动手,那已经是大唐武夫跋扈的国情所在了。
当王徽长子临行前,王徽只对其说了一句话:“吾为大唐尽忠,生死未卜,尔等恪守家风,勿以吾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