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709章 我们要去抵御汉贼入侵

第709章 我们要去抵御汉贼入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刘璟看着群情激昂的将士,欣慰地点了点头,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语气恳切地说道:“诸位将士的心意,我刘璟心领了!但请诸位记住我今天的话:从今往后,我不希望再听到‘南蛮’、‘北虏’这样伤和气的称呼!普天之下,但凡认同华夏衣冠、礼义廉耻者,皆是汉人,皆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家人!这些梁国的百姓,将来也必然是我们的家人!对待家人,岂能刀兵相向?”

他随即下令:“徐度、蔡路养二位将军听令!”

“末将在!”徐度和另一位江南籍将领蔡路养立刻出列。

“命你二人,专门负责后勤护卫。从今日起,若有流民靠近,不得驱赶,更不得杀伤!他们要吃的,就管他们一顿饱饭!临走,再每人送上一袋粮食,告诉他们,这是我汉军,是我刘璟,对不起江南父老,这点粮食,略表心意!”

“末将遵命!”徐度和蔡路养大声应道,心中对汉王的仁德敬佩不已。

帐内所有将领,无论出身南北,此刻都被刘璟这番胸怀和举措所折服,纷纷下马,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汉王仁德!”

“汉王仁义!”

声音震天动地,军心士气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只有高昂撇了撇嘴,小声说:“这一幕好像有点眼熟啊…”

---

与此同时,建康外围·姑熟联军大营

与汉军同仇敌忾的气氛截然相反,所谓的“讨景联军”大营内,此刻正弥漫着一种迷茫、猜忌和各自盘算的气息。一顶宽大的营帐里,联军剩余的几位主要将领正在召开一场决定未来走向的会议。

皇帝萧绎在建康城外染上瘟疫暴毙的消息早已传来,但在座的将领们脸上看不出丝毫悲戚,甚至无人主动提及。对他们而言,一个刻薄寡恩、在危难时刻表现不堪的“太监皇帝”的死,毫无讨论的价值,甚至是一种解脱。

他们聚集于此,只有一个原因——收到了确切情报,汉王刘璟亲率七万精锐,已过鄱阳,正浩浩荡荡向建康开来!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迫使这些各怀鬼胎的将领们必须做出选择。

大帐内,争吵声不绝于耳。

程灵洗、胡颖、李孝钦、赵伯超、陈文彻等人认为,联军已名存实亡,建康周边无险可守,且资源匮乏,不如挥师向东,去与占据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富庶之地、且实力最强的副盟主陈霸先汇合,奉他为首,再图后计。

而柳仲礼、胡龙牙等人则慷慨激昂地表示,身为大梁将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汉贼南侵,岂能望风而逃?应当集结兵力,择险固守,抵御汉军入侵,保境安民!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互相指责,吵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陷入了僵持。

这些人大都是官场老手,乱世军阀,所谓的“商讨对策”,本质上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前途和手下兵马寻找一个最有利的“下家”。忠义于梁室?那不过是摆在台面上最好看的招牌而已。

在场众人中,唯有已故名将陈庆之的儿子陈昕,还带着几分父亲留下的忠贞气节和书生意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本意是想去投奔看起来更像“正统”且颇有能力的陈霸先。

柳仲礼看准了这一点,私下里找到陈昕,一番慷慨激昂的“忠义”说辞,痛陈陈霸先已有割据之心,未必是梁室忠臣,此去恐怕要改天换日,我等家门世受陛下厚恩,岂能不效死力,阻止汉贼灭亡梁室?

一顿忽悠之下,年轻气盛、缺乏政治经验的陈昕热血上涌,改变了主意,决定留下跟随柳仲礼“共御国难”。

争吵终究要有一个结果。最终,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联军正式分裂。

以柳仲礼、胡龙牙、陈昕为首的一部分将领,率领约一万五千人马,决定南下驻守宣城,试图凭借地形阻击汉军东进。

而以程灵洗为首的更多将领,则带领约三万人马,拔营东向,前往三吴地区投奔陈霸先。

曾经声势浩大的“讨景联军”,在侯景未灭、汉军压境的关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瓦解了。

而那个死在瘟疫中、几乎被所有人遗忘的皇帝萧绎,则成了这场动乱中,最无声、也最彻底的输家。

他的死,甚至没能在这乱世中激起一丝应有的涟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