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 第731章 王伟的命运

第731章 王伟的命运(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刘璟走到沙盘前,手指轻轻划过代表江南的区域,目光深邃:“王先生久在江南,熟知此地情弊。若我汉国欲长治久安于此,你认为……还有哪些阻碍?”

王伟略一沉吟,既然已置生死于度外,便也无所顾忌,坦然道:“殿下雄才大略,然欲统治江南,恐阻碍重重。”

“哦?愿闻其详。”刘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王伟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说道:“其一,民心不附,积重难返。江东百姓仇视北人,此观念已根深蒂固数百年,非一日之寒。绝非殿下发放几袋米粮,斩杀几个贪官污吏,或是帮忙剿灭几股山贼流寇便能轻易扭转。建康城内的士族虽被侯景屠戮大半,元气大伤,但地方上的豪强士族依然盘根错节,把持地方,横行乡里,对北人政权心存抵触,阳奉阴违者必众。”

刘璟默默点头,这一点,他这些日子已有深切体会,王伟所言非虚。

王伟继续道:“其二,水师不振,江河难越。汉军虽陆战无敌,然水师不过两万余人,战船仅二百余艘,且多不适江南水网。反观南梁,虽朝廷倾覆,但其庞大水师根基尚在,如今尽归陈霸先麾下。据罪臣所知,陈霸先盘踞三吴之地,借平乱之名,已拥兵不下十五万,大小战船超过两千艘!其势已成,殿下不可不防,不可不慎!”

刘璟面色凝重,这也是他心头一大患。陈霸先此人,简直堪称时势造英雄的典范,跑去三吴平乱,结果如同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如今已成江东最大割据势力,其实力远非穷途末路的侯景可比。

“其三,”王伟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警示的意味,“北方或有肘腋之变。汉军如此重兵集结于江南,北方防线势必空虚。若罪臣是齐主高洋,绝不会坐视殿下吞并江南,壮大实力。必会趁此良机,乱中取利,袭扰边境,甚至直捣要害。至于具体攻何处……那就非罪臣所能妄加揣测了。”

刘璟眼中精光一闪,这第三点,正是他一直以来最深层的忧虑。高洋此人,性情难测,二月时已亲率精锐北征突厥阿史那土门,至今音信全无。他下一步棋会落在何处,直接关系到汉国的北疆安危和整个天下战略。

王伟将三点阻碍一一阐明,随后整理衣冠,对着刘璟深深一躬到底,语气平静而决绝:“良言已尽,利弊已陈,还望殿下深思熟虑,妥善权衡。罪臣……言尽于此。”说罢,他闭上双眼,挺直身躯,一副引颈就戮、从容待死的模样。

刘璟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助纣为虐,却又在临死前展现出惊人洞察力和坦荡态度的谋士,心中一时五味杂陈。王伟追随侯景祸乱江南,杀了他,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足以祭旗立威。但……如此人才,就此湮灭,实在可惜。他那份于绝境中展现的冷静与才华,正是目前汉国急需的,尤其是对于了解江南错综复杂局势而言。

刘璟凝视王伟良久,内心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权衡。最终,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语气带着一种复杂的意味:“罢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蝼蚁尚且贪生。谁让我刘璟……立志要做一位心怀天下的仁君呢?”

说着,在王伟惊愕的目光中,刘璟“锵”的一声拔出腰间的佩刀。他没有挥向王伟,而是刀光一闪,割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接着,他又走到王伟面前,同样割下了他的一缕头发。

王伟先是茫然,随即猛地明白了刘璟此举的深意——这是古老的“割发代首”之仪!汉王这是在用他自己的身份和信誉作保,要强行保住他王伟的性命!

刹那间,巨大的冲击和难以言喻的感动如同潮水般涌上王伟心头。他原本已抱定死志,此刻却得遇明主宽恕并如此看重,这种从地狱到天堂的转折,让他这个历经沧桑的谋士也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顾形象地以头抢地,声音哽咽,连连叩首:“罪臣……罪臣……叩谢大王不杀之恩!大王再造之恩,罪臣万死难报!”

刘璟将两人的头发缠绕在一起,小心收好,然后俯身将王伟扶起,语气郑重:“从今日起,世间再无伪唐左丞相王伟。你,改名杨津,录入弘农杨氏族谱。暂于绣衣卫中效力,戴罪立功,以备咨询。”

这不仅给了他新生,还给了他一个清白的出身和新的起点!王伟——不,现在是杨津了,他再次深深拜下,声音带着颤抖却无比坚定:

“臣……杨津!领旨谢恩!必当竭尽心力,效忠大王,万死不辞!”

(《汉书·杨津传》杨津,字悔之,弘农杨氏人也,生卒年莫考。高祖南征之际,投效军中。性练达,多智略,为高祖所器,擢入绣衣卫。高祖再下江南,津说降陈将,累建奇功。及陈亡,津拜绣衣卫指挥使,镇江南。在任惩豪强、肃士族,民皆归心。杨檦尝荐津继绣衣卫统领,津固辞,自言有愧于民,唯以自效赎罪耳。开皇二十年,津忽失踪,或传病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