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两个山大王(2 / 2)
王琳目光闪烁了一下,语气依旧带着那份刻意的疏离:“琳别无他求,只愿能为汉军效力,共图大事。”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却透着一股言不由衷。
刘璟心中了然,他笑了笑,语气变得格外“善解人意”:“王将军,我刘璟并非不能容人之主。将军乃人中龙凤,志向高远,若不愿屈就于人下,亦在情理之中。这样吧,无论事成与否,本王愿借鄱阳郡予将军驻扎,钱粮军械,亦可酌情资助。将军可在鄱阳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你我互为犄角,共御外敌,如何?”他给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半独立的地位和地盘。
王琳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明显心动。他曾在姐夫湘东王萧绎手下任职,深知寄人篱下、受制于人的憋屈,尤其是侍奉一个庸主。能做一方逍遥自在的诸侯,显然比在别人帐下听令要舒服得多。他略一思忖,便不再犹豫,抱拳道:“汉王如此厚待,王琳感激不尽!愿从汉王令,共御陈霸先!”
“好!”刘璟抚掌笑道,“得王将军之助,陈霸先何足道哉!”一场基于利益而非忠诚的临时同盟,就此达成。
---
与此同时,在通往建康的另一条要道——经山脚下,陈霸先率领的庞大军队正在缓慢行进。
突然,前方一阵骚动,斥候来报,说有一大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如同乞丐般的汉子从山上冲下,拜倒在大军阵前,黑压压一片,哭声震天。
陈霸先勒住马,眉头微蹙,示意部将保持警戒。只见为首一名身材魁梧、却面有菜色的汉子,连滚带爬地来到陈霸先马前,涕泪交加地哭诉道:“将军!将军明鉴啊!小的庄胜,原是京口大营的守将!当日……当日是被侯景那奸贼花言巧语所蒙蔽,一时糊涂,才……才从了贼啊!后来侯景倒行逆施,我等兄弟迷途知返,不愿再追随此獠祸国殃民,便……便带着兄弟们逃到这经山之中落草……日日盼着王师,以期戴罪立功,重归朝廷啊!”他这番话半真半假,声情并茂。
其实真实情况是,庄胜带着这三万人马在经山上落草,起初还能靠打猎和抢掠附近村落度日,但这三万人实在太能吃了,不过数月,就把经山上的飞禽走兽、野果根茎几乎啃食殆尽,眼看就要断粮,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边缘。再不下山找个稳定的“饭票”,他们这支“义军”就要内部火并或者活活饿死了。此刻看到陈霸先这支军容相对整齐、看起来粮草充足的“官军”,自然是如同看到了救星。
陈霸先打量着眼前这群饿得眼睛发绿的“叫花子兵”,心中快速权衡。他沉吟片刻,问道:“庄将军,你山中尚有多少人马?”
庄胜连忙磕头,带着哭腔回答:“回将军,不下……不下三万人马!皆愿追随将军,讨伐侯景,将功折罪!”
陈霸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三万人!虽然看起来狼狈,但毕竟是经历过战事、有战斗经验的兵员,稍加整编和补给,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对付北面的汉军和城中的侯景,兵力自然是越多越好。
他脸上顿时露出宽厚仁德的笑容,大手一挥,声如洪钟:“庄将军及诸位将士迷途知返,心向朝廷,此乃忠义之举,何罪之有?既然都是大梁的将士,理应接纳!本都督准尔等重归行伍,共讨国贼侯景,光复社稷!”
庄胜闻言,如蒙大赦,激动得连连叩首:“谢都督!谢都督收留之恩!庄胜及三万兄弟,愿为都督效死!”他立刻派人飞奔回山,通知山上的“兄弟们”赶紧下山投奔“陈青天”。
于是,在三万多个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叫花子”殷切的目光中,陈霸先的队伍再次膨胀,浩浩荡荡地继续向建康进发。虽然粮草压力骤增,但兵力的充实,也让陈霸先对接下来的局势,多了几分底气。
至此,因为王琳和庄胜这两位“山大王”的加入,汉、梁两方的军力都得到了意外的补充和增强。战争的天平似乎仍在微妙地摇摆,而唯一确定正在吃亏的,恐怕只剩下那位困守孤城、日渐窘迫的“大唐天子”侯景了。
他的末日,正在各方势力的汇聚中,加速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