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泰州沦陷(2 / 2)
齐军前锋,以娄睿为首的悍骑,如同旋风般冲到了城下,趁着守军慌乱试图关闭城门的那一瞬间,硬生生从门缝里杀了进去!后续骑兵如同决堤洪水,汹涌而入!
安邑城内,顿时大乱!
此时镇守安邑的汉军将领,乃是老将王思政年仅十六岁的儿子王元逊。这位少年将领虽初经战阵,却颇有其父之风,临危不乱。
他迅速集结起城内的三千汉军守军,在街巷之间,与涌入城内的齐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
“弟兄们!身后即是家园,一步不退!杀!”王元逊手持长枪,身先士卒,怒吼着冲向敌人。三千汉军将士亦是以一当十,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数倍于己的齐军殊死搏杀。
一时间,安邑城内每条街道、每个巷口都变成了血腥的战场,喊杀声、兵刃碰撞声、垂死哀嚎声响彻全城。
然而,兵力悬殊实在太大。齐军源源不断地涌入,而汉军则是在孤立无援地战斗。王元逊虽勇,终究年少,在连续挑落数名齐军骑兵后,被一直在冷静观察战局的段韶盯上。
段韶拍马挺枪,如同闪电般突入战团,一杆长枪如同毒龙出洞,精准而狠辣地刺穿了王元逊的胸膛!
“父亲……孩儿……尽力了……”王元逊看着透胸而出的枪尖,眼中满是不甘与遗憾,缓缓栽落马下。
主将战死,剩余的汉军将士更是陷入了绝境。但他们无一投降,战斗至最后一刻,三千汉军将士,最终无一生还,全部壮烈殉国!鲜血,染红了安邑城的每一条街巷。
拿下安邑后,高洋并未让军队休整。他眼中闪烁着征服的火焰,迅速下达了后续命令:兵分两路!一路由大将娄睿率领,领骑兵一万,以其迅猛的机动力,迅速横扫泰州其他各郡县;另一路由段韶率领,领骑兵五千,迅速东进,攻占河内郡,打通与河北齐军主力的联系,接引他们进入泰州战场。
娄睿得令,立刻率领一万铁骑,如同燎原之火,扑向泰州各郡。此时的泰州,承平日久,各郡县兵力极为空虚,郡兵多则千余人,少则仅数百,主要用于维持地方治安,何曾见过如此规模的野战精锐骑兵?再加上汉王刘璟对王思政的守城能力极为信任,认为有他坐镇泰州,西线可保无虞,并未给泰州配备其他能征惯战的大将。
因此,面对娄睿这支来去如风的凶悍骑军,各郡县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闻喜、解县、猗氏、汾阴……短短三日之内,泰州各郡县如同被狂风扫过的落叶,相继沦陷,告急的烽火甚至来不及完全传递。
再看河内郡方向。河内守将杨敷,乃是汉军大将杨忠的弟弟,亦非庸才。他一见到河东郡方向升起的异常烽火,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必有敌军自东面渡河,入侵泰州!然而,他手中仅有不到三千步兵,且河内郡治野王县城池低矮,年久失修,根本无力抵挡大队骑兵的进攻。
杨敷当机立断,做出了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决定:立刻放弃河内,保存实力!他率领三千部众,迅速南渡黄河,退往洛阳,向坐镇洛阳的中原大都督于谨寻求支援和指示。也正是他这果断的撤退,保住了这三千将士的性命,为日后反击留存了力量。
段韶几乎兵不血刃便拿下了空虚的河内郡。他立刻派出快马,向驻扎在河北黎阳大营的齐军主力发出命令:命黎阳大营守将万俟洛、万俟普父子,及副将破六韩常,即刻率领五万大军,进入泰州,巩固战果,并准备下一步作战!
五日!
仅仅用了五天时间,整个泰州,除了那座如同磐石般屹立、由王思政亲自镇守的玉壁孤城之外,全部沦陷于北齐的铁蹄之下!
消息传开,举世震惊!
长安枢密院内,刘亮看着手中雪片般飞来的噩耗,脸色煞白,几乎站立不稳。没想到真如世子所言,高洋竟有如此魄力与手段,从龙门渡河,直插腹心?!
蓝田大营内的骠骑大将军贺拔岳接到军报,一拳狠狠砸在案几上,目眦欲裂,既怒于齐军的狡诈凶残,也痛心于王元逊等将士的殉国。
洛阳的中原大都督于谨和副都督李弼,亦是措手不及。他们刚刚稳定中原局势,注意力多在东南的侯景和山东方向,万万没想到后院起火,泰州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易主!
而此刻,远在江北,刚刚平定侯景之乱、正率领大军班师返回中原的汉王刘璟,对于这场发生在自己势力腹地的惊天巨变,还一无所知。
凯旋的喜悦,即将被来自西面的紧急军报彻底击碎。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已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