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官场:白球掉袋,告别编外! > 第304章 锦旗

第304章 锦旗(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萍想了想:“这样吧,如果您真想表达感谢,就给我们写一封表扬信,我们会把它贴在荣誉墙上。”

“好!我这就回家写去!”老太太高兴地离开了。

看着这一幕,参观团里的人都很感动。

“这种氛围很好。”一个参观者感慨道,“群众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很和谐。”

“这就是我想让大家看到的。”李萍说道,“真正的政务服务改革,不只是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人心的改变。”

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了会议室。

“各位同志,刚才的参观有什么感想?”省宣传部的领导主持会议。

“很震撼。”张主任首先发言,“以前我们总想着引进什么先进系统,花多少钱买设备。但今天看到,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

“对。”另一个参观者附和道,“同样的系统,不同的人操作,效果完全不一样。”

“我想问李部长一个问题。”一个年轻的女干部举手,“这种服务理念的改变,是怎么推动的?靠开会?靠培训?”

李萍摇摇头:“都不是。”

“那是什么?”

“靠感化。”李萍的回答让大家有些意外,“靠真实的故事去感化人心。”

“能具体说说吗?”

李萍站起身:“我给大家讲讲我自已的变化。”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

“一个月前,我还和在座的各位一样,觉得宣传工作就是包装美化,就是展示成就,就是讲数据说政绩。”

“我们接待外国记者,总是带他们去高楼大厦,去工业园区,去现代化的设施参观。结果呢?人家对我们的印象越来越差,说我们缺乏人文深度,说我们只会炫富。”

“后来,周市长亲自接待了一批国际媒体。他没有带他们去看高楼大厦,而是带他们去了老街,去了渔人码头,去了年轻人的创业工作室。”

“结果,这些外国记者对临海市的看法完全改变了,写了很多正面报道。”

参观团里发出了惊叹声。

“我当时很不理解,觉得那些老旧的地方上不了台面。”李萍继续说,“直到周市长问了我几个问题,我才意识到,我对自已工作了十多年的城市,竟然一无所知。”

“什么问题?”有人好奇地问。

“他问我,临海市有什么文化底蕴?老街有多少年历史?渔民的生活状态如何?年轻人在创业做什么?”李萍苦笑着,“这些问题,我一个都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GDP增长了多少,投资了多少项目,建了多少高楼。但我不知道这座城市的灵魂在哪里。”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很多人都在反思,自已是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

“那您后来是怎么改变的?”年轻的女干部问道。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深入到各个社区、各个行业去体验生活。”李萍说道,“我去老街的茶馆坐了一下午,听老板讲那些古建筑的历史。我去渔人码头和渔民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我去创业园区和年轻人交流,看他们怎么传承传统文化。”

“这一个月,我对临海市的了解,比过去十年都要深刻。”

“这种深刻的了解,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省里的领导问道。

“帮助很大。”李萍毫不犹豫地回答,“以前我做宣传,总是感觉很空洞,很虚假。现在不一样了,我知道每一个宣传点背后都有真实的故事,都有鲜活的人物。”

“我现在写宣传稿,不再是堆砌数据和华丽词汇,而是讲述真实的故事。效果比以前好多了。”

“那您觉得,其他地方的同志应该怎么借鉴您的经验?”省里的领导继续问道。

李萍想了想:“我觉得不能简单地复制我们的做法,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

“但有几点是共通的:第一,要真正了解自已的城市;第二,要真诚地对待工作对象;第三,要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有人不理解。

“对。”李萍点点头,“不要觉得自已的地方土气,不要觉得传统的东西上不了台面。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需要包装,它本身就会发光。”

会议持续了一个下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分享了很多经验。

会议结束时,张主任走到李萍面前:“李部长,您今天的分享让我很受启发。我想请问,您愿意到我们那里去指导一下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