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423章 草原发展

第423章 草原发展(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因为她看到,草原上的人们已经成长起来,他们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如何争取自己的利益,也知道了如何在发展中守住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朱昭熙也越来越清楚,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虞元国的发展始终是靠整个虞元国乃至整个熙洲大陆上两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推动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自己这个虞国的皇帝,虽然也是虞元国的上国皇帝,但终究不是虞元国的皇帝,虞元国的皇帝是朱见沽。

给朱见沽培养的助手朱见明现在已经能独立处理国家的日常事务,从制定贸易政策到协调部落矛盾,都做得井井有条。

之前有一次,宁国商人想通过贿赂他获取矿产开采权,被他严词拒绝,还把这件事公开通报,让所有商人都知道,虞元国的官员不会为了利益出卖国家资源。

刘志远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教育和文化传承上。他组织编写了一套完整的草原文化教材,从草原的历史、传统习俗到放牧技巧,都收录其中,让孩子们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他还在大学里开设了草原文化研究专业,吸引了不少对草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有的甚至是从其他国家来的留学生。

朱昭熙看着他们的成长,很是欣慰。“草原的未来终究是你们的。”她不止一次对朱见明和刘志远说,“我能做的,就是给你们铺好路,剩下的,要靠你们自己走下去。”

朱见明和刘志远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他们经常深入部落,听牧民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

草原的风依旧每天吹拂着大地,牛羊依旧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但熟悉草原的人都知道,草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草原了。

以前,牧民们靠天吃饭,遇到灾年就只能忍饥挨饿;现在,他们有了学堂、医院,有了工厂、公路,遇到问题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以前,草原上只有游牧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有人当工人,有人当教师,有人做商人,还有人研究草原生态,多元的生活方式让草原充满了活力。

这种从传统游牧社会向现代多元社会的转型,过程并不容易。一开始,有不少老牧民不适应,觉得机器取代了手工,定居取代了游牧,丢掉了草原的根。

但随着日子一天天变好,他们也慢慢接受了这种变化。现在,不少老牧民会主动去学堂听历史课,了解草原的过去和现在;会去工厂看机器生产,感叹科技的力量;甚至会用政府发放的补贴,给家里买一台电视机,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虞元国选择了一条开放胸怀,放开眼界的道路。它没有因为害怕制裁就依附于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因为依赖过虞国的援助就失去自主发展的意识。

面对外部压力,它没有退缩;面对内部矛盾,它没有回避。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个小国、一个曾经落后的国家,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团结一心,就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这种精神,成了草原上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草原上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着先辈们在制裁中坚持发展的故事长大,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是靠奋斗才走到今天的。在学堂里,老师会告诉他们:“草原的辉煌不是天生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用双手创造的。未来,你们也要接过这个担子,让草原变得更加强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