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携手共进(2 / 2)
\"我赞同您的想法。\"王明点头,\"我们会和你们的团队一起制定详细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会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双方签署了《虞国-虞元国友好合作条约》。
晚上,朱昭熙在草原大学礼堂做了演讲。她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从自己的经历谈起。
\"我年轻时也在基层工作过,知道发展的不易。\"她说,\"社会主义不是口号,是要靠一步步做出来的。虞国和虞元国是伙伴,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有人提问:\"陛下,您为什么选择留在虞元国,而不是回虞国?\"
朱昭熙笑了笑:\"因为这里需要我,而虞国现在有李怡同志。她比我更适合在国内推动那些改革。我来这里,是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帮助朋友,也希望能为南熙洲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礼堂里响起掌声。演讲结束后,学生们围上来提问,朱昭熙一一回答,直到天色已晚。
第二天,代表团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学校、工厂、医院和边境地区考察。他们与当地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钢铁厂,专家们仔细查看了生产流程,指出了几个可以改进的环节。\"你们的设备不算落后,但管理和操作上还有提升空间。\"一位专家说,\"我们可以帮你们制定更科学的生产计划,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在医院,虞国的医疗专家与当地医生一起会诊了几个疑难病例,分享了最新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远程会诊系统,遇到复杂病例,可以直接连线虞国的大医院。\"医疗专家建议道。
在边境地区,安全顾问们查看了防御设施,与巡逻队一起巡逻了一段边境线。\"你们的巡逻频率和路线都需要优化。\"安全顾问说,\"我们可以帮你们设计一套更高效的巡逻方案,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代表团考察的同时,朱昭熙与王明进行了一次闭门会谈。两人讨论了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包括如何应对外部压力、如何协调两国的外交政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发声等。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围堵不会停止。\"王明说,\"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这是一定的。\"朱昭熙说,\"虞元国虽然是小国,但他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他们作为以蒙古族为主导的族群,绝对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也不会放弃他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正是我们欣赏他们的地方。\"王明说,\"一个国家的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骨气,有没有自己的方向。\"
会谈结束时,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保持高层互访,及时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三天,代表团参观了和林大学。学生们正在上课,有的在上机械课,有的在上草原生态课。代表团成员走进教室,听了几节课,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这里的课程设置很有特色。\"王明说,\"既注重实用技术,又不忽视文化传承,这种平衡很难得。\"
\"他们也是有想法的,他们的目标是培养既懂现代技术,又了解草原文化的人才。\"朱昭熙说,\"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为草原的发展服务。\"
参观结束后,代表团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如何加强两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包括互派教师、联合培养学生、共享教学资源等。
\"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王明说,\"同时也欢迎你们的教师来虞国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