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药田(1 / 2)
回到村里后,张杨又去找了村书记田济源,商量了修建道观的地皮和种植药草的土地。
很快,便商量出结果。
现在到村里,空的最多的,就是地。
所以,张杨说要承包,那田济源这边是肯定同意。
至于,少一块地皮修建道观,那更是多的多。
村里虽然因为张杨的缘故,已经有很多在外务工的人回村工作了。
可是,依旧有很大一部分在外地生活,并不打算回来。
原因也是各式各样。
有因为已经在外地房子买了,工作也很稳定,让他们放弃这些回村,这明显不可能。
有的则是孩子要上学,所以,他们需要在城市里面陪孩子。
还有的则是父母已经去世了,他们孤家寡人一个,回来也没有意义,所以,便没有回来。
所以,村里依旧有很多破烂不堪,没人再住的房子,张杨如果要地皮的话,直接将这些房子给买下来,修建成道观就好了。
正好,既可以帮助村里多一个景点,又可以帮助村里去掉一部分影响美观的老房子。
承包土地,种植药草,是最简单的,只需要寻找一片都连在一起的就可以,如果,有其他村里人的土地,他村委出面沟通就好了。
唯一有点问题的,就是道观的修建位置。
在村里修建道观肯定是好事。
可问题修建在哪里?
空的地皮和房子很多,修建道观的地皮肯定是有点,可问题是道观修建,这个地皮周围的村民怎么办?
有一些不信道的人,或者敏感的人,可能忌讳这个,不愿意道观在自己房子旁边,这就容易产生纠纷。
还有道观的搭建,也不能离农家乐和商业街太远,总不能游客想去道观上香,还要开车个几公里吧!
这明显也不合适。
在多方面的考虑下,张杨最后和田济源意见一致,将农家乐对面的一排房子全部拆迁掉,然后,一部分修建道观,另外一部分,则是用来扩建民宿。
这也算是两全其美。
毕竟,我不管是村里还是镇上,游客们的住宿问题,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和田济源商量出结果后,田济源便立刻去沟通去了。
得和所有房主沟通好拆迁的问题。
还要和承包那片土地的村民,商量好承包的价钱,下午田济源的电话就没停过,不过,事情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忙活,也算是初步的解决了。
首先,就是种植药草的土地,这个已经解决了。
按照九百块一亩地的价格,承包一百亩的价格,总共是九万块,张杨直接让大师兄张归真回家拿九万块现金过来。
他家里有一个地下室,地下室内有保险箱,都是存放黄金古董,还有一些现金。
现金的话,多了没有,两三百万还是有的。
这么大一片土地,要是指着他一家一家的打款,还得累死,索性,就取现金,刚在村委,让村民自己去拿。
接着,就是拆迁房子,修建道观和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