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招聘会(2)(1 / 2)
最后一点,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点。
现在,经济动荡,大环境不好。
最关键,因为特殊三年时期的缘故,太多人发现了有一个稳定工作的好处。
目前来说,国内什么工作最稳定?
无非就是国家公职人员。
每个区域每年都会招聘公职人员,可难度确实是太高了。
往往都是只招聘两三个人,却有几百个人报名。
难度太高。
张杨的打算就是,让县里释放一些名额出来,对外招聘,而且,要放弃笔试这些环节,直接在招聘大会上进行面试。
这样的招聘模式,对国家公职人员的招聘是前所未有。
但是,这样前所未有的招聘模式,没准真能吸引很多外来的人才。
这些人到时候就算无法面试入职公职人员,但是,也可以入职张杨的公司或者其它的公司,这不管入职哪里,对县里都是大好事。
想法是好想法。
陈昌兵也认同这个想法,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这个想法不符合规矩和流程。
他要是敢这么做,弄个不好,很有可能会被相关监察单位审查,到时候,连累他的仕途就算了,他都担心会不会被弄进去坐牢。
想着,陈昌兵开口说道:
“第一点和第二点,县里会配合,第三点,县里没办法。”
张杨倒也理解陈昌兵拒绝第三点的原因。
第三点确实有点为难。
毕竟,公职人员的招聘不是县里能说的算的,而是,首都来决定的。
他一个县里领导,怎么能改变国家的决策。
这已经不是越级了,这是目无王法了,知法犯法了。
但是,他早就替陈昌兵想了另外一个办法。
“可以增加一些县级编制。”
“县级编制是什么意思?”陈昌兵有点不太能理解张杨的意思。
张杨解释道:
“就是在本县之内是得到认可的编制,出了本县之外,就不是了。”
陈昌兵听到了这话,也了解了。
张杨所说的编制,实际上,早就已经存在了。
在警察系统内,也已经开始使用了。
叫做“员额制。”
在工作的单位,是享受和编制相似的待遇和福利,但是,离开单位之后,便没有了。
这个模式对上班的人很友好,但是,对地方财政很不友好,所以,一直以来,县里都没有释放出多少的聘用名额。
总的来说,就是个鸡肋。
类似的待遇和福利,那为什么不留着招聘公职人员呢?
非得费劲巴力的放低要求,招聘这些人,这不是有钱没地方花吗?
但是,这一次,如果是为了配合张杨吸引一些高精尖人才的话,释放一些这样的名额,也不是不可以。
思考了片刻,最后,陈昌兵开口道:
“我可以招聘十人。”
话音刚落,张杨便直接出言道:
“最起码一百人。”
十人够干嘛?
他希望能吸引到几千人来面试,十个人怎么可能吸引到几千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