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先斩后奏(1 /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米风此刻已无暇去深思宇文晦为何如此慷慨,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对方传递的潜台词——你若真不放心,就亲自去验证。
路,给你铺了,但怎么走,能走多远,全靠你自己。
他接入“钧天”系统的事,如同一个只有他本人和多克知晓的秘密,在其他人眼中,他依然是那个没有直属部队的校官。
那么,他真的要……“抢人”吗?
按照这个账号的权限等级,理论上,他甚至可以尝试将陈晓本人直接划归自己名下。
但他不能这么做。
系统里的身份录入是一回事,现实中让那些骄傲的军官和士兵心悦诚服地听命于一个“空降”的指挥官,则是另一回事。
就在这时,上层的最终命令终于下达——拓跋烈成功说服了王黎,破晓骑维持原定“斩首”计划,北上围困单于庭。
然而,这或许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
拓跋烈说服王黎的理由听起来无懈可击:
花旗人必然已经预判到破晓骑在其侧后,早已做好应对夹击的准备。
此刻南下,无异于将这支精锐直接撞向敌人严阵以待的枪口。
但他们,包括远在指挥部的拓跋烈与王黎,乃至对面的可汗、凯文和乌骓,都犯了一个关键的认知错误——他们都坚信,龙城已在“普罗米修斯”的爆炸中被彻底气化,无论乎浑邪的驻军还是秦军的快反部队,都已灰飞烟灭。
即便烈日当空,他们也懒得,或者说在心理上已经放弃,再去确认那片在他们心中早已成为绝对“废墟”的区域。
这个基于错误情报的战略误判,让拓跋烈做出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为后悔的一个决策。
军令如山。
庞大的破晓骑军团重新集结,钢铁洪流发出低沉的轰鸣。
龙城距离单于庭已不远,全军开拔,全速推进之下,只需半日便可兵临城下。
陈晓的部队被正式整合进徐思远的破晓骑序列。
庞大的车队正在进行出发前最后的检修与准备。
所有人都明白,这将是最后一击,因为他们携带的油料和补给,已不足以支撑他们完成作战后全身而退。
米风望着眼前集结的、黑压压的破晓骑方阵,那股盘踞在心头的不安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强烈。
如果真的跟随主力北上单于庭,这支小部队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将自己的担忧,连同冰青、多克一起,在水厂废墟中找到的那枚记录了乎浑邪军官与花旗人密谈的内存卡,带到了徐思远面前。
当录音中关于“单于庭防御手段”的模糊信息播放出来时,指挥车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也就是说,单于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能量护盾?但单于庭面积如此广阔,他们怎么可能有第二座‘普罗米修斯’来维持这种级别的护盾?”
他陷入沉默,眉头紧锁。
事实上,他对这道北上命令本就心存疑虑。
即便抛开录音中提及的、尚未证实的护盾不谈,单于庭本身还拥有数量可观的卫戍部队和百万人口。
战场已经变了,破晓骑已经不再是最快最利的刀刃,他们没有抓住右贤王遇刺,单于庭内乱的大好时机,现在可汗肯定已经重整旗鼓,势必要做最后的抵抗。
用这两万疲惫之师去强啃这块硬骨头?
难度太大了。
即便最终目标只是突入宫殿斩杀可汗,其间的不确定性也实在太多。
北上,注定是一场苦战。
南下,情况或许同样不容乐观。
更何况,徐思远内心一直有个隐约的猜测——那位可汗,说不定早已通过北冰洋的通道溜之大吉了。
然而,单于庭又不能不围。
只要有一支利剑悬在对方首都之上,敌军主力就必然感到如鲠在喉,难以全力应对其他方向的战事。
而且,文斯文那边就算再消极,理论上也应该会想办法拖住敌军主力,阻止其回援。
思前想后,徐思远认为,如果能有一支规模可观的部队,配合文斯文有效牵制住敌军主力,那么破晓骑北上面对的压力就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