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刘錡登基(2 / 2)
“维雍定元年,岁次壬子,二月朔,越二日……臣錡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上帝:赵宋失德,神器蒙尘,金瓯残缺,生民倒悬……臣承天命,顺人心,扫荡西夏,抚定雍凉……谨以今日,祗告昊天,正位称尊,国号华夏,改元雍定……惟祈苍天垂鉴,锡兹祉福,佑我烝民,永清四海……”
声音在空旷的郊野传开,庄严肃穆。
刘錡依礼跪拜,献酒,燔柴升烟,告天礼成。
这一刻,他不再是宋臣刘錡,而是承受天命的“华夏”朝开国之君。
这套源自周礼的仪式,其核心在于向天下宣告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并非夺朝篡位,而是天命转移。
祭天之后,便是入太庙告祖。
新朝太庙虽为仓促设立,但刘錡追尊数代祖考的牌位已供奉其中。
此礼意在宣示孝道与继承,将家族创业置于宗法伦理之下,赋予其正统性。
刘錡率宗室及重臣入庙行礼,告慰先祖,完成血缘上的承续。
随后,大队人马返回宫城,举行最核心的登基大典。
勤政殿内外,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从李椿年、常同、李孝忠等元老,到范烨等新晋心腹,再到以曲端为代表、神情复杂的各级将领,乃至新附的西夏“顺义王”等人,皆屏息凝神。
刘錡升御座,宝座虽非金碧辉煌,却自有一股沉雄之气。
殿中寂静无声。
宣制官展开诏书,朗声宣读《即位诏》暨《改元诏》,宣告大赦天下(十恶不赦者除外),免除辖区一年钱粮,并定国号为“华夏”,改元“雍定”。
诏书内容早已传开,但在此刻由官方正式宣示,仍具有石破天惊的效力。
接下来是“奉玺”仪式。
传国玉玺自是虚无缥缈,但新刻的“华夏皇帝之玺”由仪仗官恭敬捧出,象征着皇权的信物正式移交至刘錡手中。
他接过玉玺,感受着那冰冷的重量,目光扫过殿中群臣。
最后,便是群臣拜贺。
以李椿年、常同为首,百官依序跪拜,山呼“万岁”。声浪如潮,涌出殿外,与城中隐约传来的军民欢呼汇成一片。
大典持续了近三个时辰,从黎明直至午后。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礼,又因时制宜。刘錡始终保持着帝王的威仪,但衮服内的中衣已被汗水浸透。这不仅是体力的消耗,更是精神上的极致考验。
礼成后,新皇赐宴群臣,宴席并不奢靡,只为体现与新朝共庆。
而京兆府乃至整个控制区内,也按照诏书,进行了有限的庆祝活动,尤其是对军队的犒赏,迅速落实,以稳定最重要的支柱。
夜幕降临时,喧嚣渐止。
刘錡独自回到寝宫,在内侍的帮助下,褪下沉重的衮服冕旒,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雍定……”他低声念着这个全新的年号。
今天,他以一场融合了天命、祖灵、武勋与文治的宏大仪式,为自己这个穿越者加冕,也为这段被篡改的历史,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