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我要站灶台(2 / 2)
下定决心,李香琴也没耽搁,直接去市场买了几个陶罐,小火慢煨的红烧肉,用陶罐炖出来,才足够入味。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香琴隔三差五的去农庄转一趟,顺便把饺子馆需要的韭菜带回来。其余的时间就带着芳芳在家里做菜,然后带到饺子馆,让大家一起品鉴。
从陶罐红烧肉,红烧鱼,干煸小河虾,鱼香肉丝,青椒炒肉片,到素菜木耳腐竹,烧茄子,番茄鸡蛋,酸辣土豆丝,清炒绿豆芽……
有些菜虽然听着普通,但要做的好吃,光是火候,就得学习一阵子。
好在李芳有基础,也有些做饭天赋,学起来,没啥压力。
而且,有些东西,一通百通。在她倾囊相授之后,芳芳自己还改良了几道菜,还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历时二十天,房子改造成功,两个卧室全都摆上桌椅,墙上是色彩明亮的彩绘。
一侧是春日盎然的自然景观,另一侧则是机械厂车间的繁忙景象。
虽然她不太懂艺术,也没啥审美,但看着挺有意思。
两套房挨着,共用一个楼栋,不用内部打通,过道就可以进出,相互送个菜,也方便的很。
芳芳为了验证学习成果,在房子装修好之后,准备给大家做一顿饭,特意请龙飞贺琏几人过来品菜,指点意见。
按照李香琴的想法,她这个小饭馆,面对的就是普通职工,再加上这个时期经济条件限制。饭菜只要油水足够,火候到位,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若是再往后推个二十年,大家见惯了好东西,嘴巴养刁了,或许会挑三拣四,但目前,即便是一般的手艺,也足够吸引人了。
再说,芳芳的手艺本身就不错,从七岁开始给家里做饭,到现在,工龄也不算短。
但侄女想试菜,她自然不反对,一大早,就跟芳芳一起,把需要的菜品采购齐全,开始忙碌。
一个灶头上煨着一罐子红烧肉,肉香味弥漫着整个房间,惹人垂涎。
装修房子时,吴老太给介绍了两个服务员,一个叫王小雅,另一个叫孙来娣。
了解后,才知道王小雅是家里的老大,因为是个闺女,父母不是那么满意,报户口的时候,随口叫了声小丫,户籍人员看不过眼,给上了谐音小雅。
即便如此,这闺女一点怨言都没有,勤快又能干,带着弟弟妹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现在弟弟上高中住校,妹妹也上了初中,她一直到处打零工,跟吴老太认识好几年了。
半个月前刚好给吴老太送蜂窝煤,聊起工作,老太太起了恻隐之心,把她介绍到饺子馆。
李香琴第一眼看到她,就十分满意,一脸倔强不认命。就凭这劲头,就算不来饺子馆,这闺女也能混出个名堂来。
或许会经历些波折,但一定能冒出头。
至于孙来娣,是机械厂小学门卫孙大头的孙女,跟吴老太是老相识,帮忙介绍来的。
孙来娣虽然性格腼腆点,但手脚麻利,锻炼一阵子,应该能改过来。
此时,俩丫头把店面打扫的干干净净,拿着抹布又去了隔壁,帮忙洗涮盘子碗。
“大姑,小雅真不错,干活又快又利索。我约摸着,过阵子就能把我比下去了。”李芳擦了把手,端着豆芽坐在李香琴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