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生产(1 / 2)
老王回家片刻后再次返回,手里提着一个红色铁皮盒,递至梅疏月面前。
“梅同志,这是我朋友从山东带回来的阿胶糕。我家没女同志,男人吃着也不合适,你就收下补补身子吧。”
梅疏月连连摇头:“这太贵重了,我不能要。”
“放着也是浪费,我家人都不爱吃这个味道。”
“你可以给女儿或儿媳啊。”梅疏月心想他该先想到家人。
老王摇头:“都送过了,她们都不喜欢。梅同志,你不收的话,这东西就真的浪费了。”
但梅疏月依旧觉得难以接受。
“王大哥,东西太珍贵了,我实在不能收。”
“不珍贵的话,浪费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老王见梅疏月仍推辞,脸色沉了下来。
“梅同志,远亲不如近邻,我最喜欢和邻里相处。你若不收这份心意,岂不是瞧不起我,不愿维系邻里情谊?”
经他这般说,梅疏月无言以对,只好接过盒子。
“王大哥,我也得回礼才行。”
思量片刻,她拿出几个香包:“你可拿去送家人。”
老王笑着摆手:“这多不好,送我东西还让我又要你的,显得我居心不良似的。”
其实,确实有几分私心。
“王大哥,不用客气,你也别跟我生分。”梅疏月转身取来阿胶放好,又拿了几个香包出来递给他。
老王见她拿出五六只香包,只取了两只。
“够了。”
随后笑着回屋去了。
阿胶是补血佳品,梅疏月想起许楠楠怀孕在身,正适合食用,便将阿胶送给了她。
"楠楠,这是你王叔送来的,我不肯收,他偏要留下,说不然就浪费了。这东西补气血,你收下吧。"
然而,许楠楠却婉拒了。
"妈,我的营养够了,而且我不太喜欢这种东西的味道,实在受不了,还是您自己留着吃吧。"
隔壁的老王能够给婆婆这样的珍贵礼物,显然对他婆婆颇有好感。或许不久后,婆婆又要面对江景行带给她的伤痛。
老王是一名教师,为人正直,若他们真有缘分走到一起,或许能让梅疏月免受江景行的伤害。
尽管许楠楠认为婆婆再婚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孩子都长大了——但在她的传统观念中,婆婆更可能会选择独居。
许楠楠无意推动隔壁老王和梅疏月的关系,但如果他们真有可能走到一起,她也不会干涉。
婆婆独自生活这么多年,如今又要承受背叛之痛,许楠楠只愿婆婆能远离伤害,过得更好些。
两天后,江一鸣来找江淮,因为接到一项装修工程,想邀他一同参与。
他来到许楠楠的四合院时,发现好多人在院子晒太阳,除了江淮,其他人全都在场。
许楠楠和江婷见到他神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静静观察江一鸣此行目的。
还没等他们发问,江一鸣已注意到梅疏月,径直走向她。
"大婶,原来你也住这儿,你是阳哥的什么人啊?哦对,那天你要找的那个江叔叔,找到没?"
梅疏月摇头道:"没找到,他可能不住这里。对了,你说的阳哥是不是江淮?我是他妈妈。"
"哎呀,原来您是阳哥的妈妈啊。最近阳哥一直跟我一起干活,这阵子他没来,刚好我接到个活儿,就来看看他有没有空。"
梅疏月见这孩子乖巧懂事,站起身:"江淮在屋里,我去喊他。"
江一鸣对梅疏月和江淮的态度表明,他对两人的关系并不知情。在场的人都清楚情况,只有他们三人被蒙在鼓里,彼此间却无法明说。
梅疏月喊江淮出去:“小阳,上次常跟你一起干活的那位兄弟找你,现在在咱们院子等呢。”
江淮一听是江一鸣来了,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他来啦!”
江一鸣已经见过江淮的母亲了!
“行,我这就去看看。”
江淮刚出门便瞧见江一鸣正朝他走来,江一鸣笑容满面地说:“阳哥,歇了这些天,咱们继续干活吧。”
“好。”
江淮明白推托或逃避都无济于事,索性坦然面对,跟江一鸣一起去干活也无妨。
江一鸣对梅疏月说道:“婶儿,我喜欢跟阳哥一起干活,我们俩是铁哥们儿。”
“嗯嗯,真好。”梅疏月为江淮有这样的朋友感到欣慰。
江淮准备随江一鸣离开时,梅疏月注意到江一鸣衣服侧边有个大裂口,于是叫住他:“哎呀,孩子,你这件衣服破得这么厉害。”
“没事的,婶儿,不影响干活。”
“把衣服脱下,我帮你缝一下,总比这样敞着强。”
江一鸣有些尴尬,他母亲都没过问,只会笑话他穿得寒酸,更别说帮他补衣服,她甚至觉得这会弄脏她的手,让她觉得丢脸。
“婶儿,真的不用。”
“脱下来吧,咱们是一家人,别跟我客气。”
江一鸣不好再拒绝,便将衣服脱下交给梅疏月。
“婶儿,您真好。”
“小事一桩,很快就好。”
梅疏月拿起针线,不一会儿就把裂口缝好了,针脚细密,不易再次崩开。
递回衣服,“试试看合不合适。”
“婶儿,谢谢您。”
“别客气啦。”
江一鸣深感触动,吴敏都不愿做的工作,竟由工友的母亲承担,这让他既心酸又感激。
两天后,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公布,全国知识青年欢欣鼓舞,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
高考定于12月举行,距今还有两个月。
江淮正与江一鸣一同清理某单位厕所的粪坑,听到隔壁厕所有人谈论此事,才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
起初,江淮难以置信,停下手中的活计,仔细确认后发现确为真事。他兴奋至极,差点将手中的粪勺失手扣到身旁的江一鸣头上。
为了核实消息真实性,江淮放下工具,走到厕所外,拦住那两位交谈者。
见两人出来,他急忙询问:“我刚刚听见你们在厕所里提到恢复高考的事,是真的吗?国家真的要全面恢复高考了吗?”
两人瞥了他一眼,起初以为他是疯子,随意敷衍道:“是的,将在12月恢复。”
但随后,他们认为一名掏粪工人对这类话题感兴趣,不过是想引起注意,甚至怀疑他能否真正参加考试或考上大学。
二人轻蔑地扫了江淮一眼,便各自离去。
江淮愣在当地,久久未能回过神来。
直到江一鸣拍了他一下,他才醒悟过来。
“阳哥,你怎么了?是不是被人点了穴?”
江淮立即想把自己听到的好消息告诉江一鸣,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他作为倾诉对象。
他们是挚友、兄弟,更是真正的亲兄弟。
“一鸣,我刚才听说国家要恢复高考了,我能考大学了!我已经盼这一天盼了好久,梦里都在期待这一刻。”
江一鸣看着他欣喜若狂的模样,明白了阳哥一直怀揣着大学梦。
“阳哥,恭喜你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然而,阳哥即将离开。
“谢谢,一鸣。”
江淮因喜悦决定请江一鸣吃饭。
江一鸣说道:“阳哥,让我来请吧,祝贺你获得高考资格,也祝愿你能考上理想大学。”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但为时已晚,他无法重返校园弥补失去的时间,后悔当初未能用心学习,那样就能与阳哥一同考大学了。
江淮随口问:“你想试试吗?每个人都有机会。”
江一鸣苦笑道:“我从小就是个逃学的,七年学业,竟在外晃荡五年,什么都没学到,考了也是白考。”情绪低落。
江淮拍拍他的肩:“走,我请你吃饭,等你真考上,你再请我。”
“行。”
江淮想到高考和大学,自然联想到沈若瑶,不知将来是否会在同一所学校。
可转念一想,若瑶姐已为,见面与否无妨,甚至可能会引起误会。
此时,沈若瑶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首先想给江淮写信分享喜讯。
然而,脑海中浮现出江淮与张晓燕恩爱的画面,便放弃了写信念头。
若信寄至村里被张晓燕发现,定会影响夫妻感情。
反正消息总会传开,江淮迟早会知晓。
江淮回家后,院子站满人,纷纷送上祝福。
为庆祝,桌上摆满佳肴,亲人之爱让他倍感温暖。
因考试在十二月举行,他暂时不急着回清平湾,计划临近前几日返回。
消息迅速传回清平湾大队,知青们兴奋不已。
这是他们进入大学的机会,也是回城的契机。
可能是命运的转折点。
如今不上工,知青们忙于寻找学习资料,日夜努力备考。
洛瑶怀孕六个月,向傅牧川诉苦:“我是不是该放弃考试?到时候肚子大了不方便,即使考上了,孩子也出生了。我要在家带娃还是继续读书?总不能带着孩子去学校吧。”
傅牧川安慰她:“安心养胎就好,其他的事别担心。”
“可要是……”
傅牧川承诺:“我会加倍努力,考上大学后带你一起过去,别怕。”
洛瑶不再担忧,她信任他的能力,只要一家人能团聚就好。
与此同时,村里的知青如李苗、赵疏月等人学习热情高涨,仿佛要把书本吞进肚子里。不仅知青们在备战高考,连村里的文化人也在积极参与。
许楠楠怀孕九个月,怀的是三胞胎,通常容易早产,但她因灵泉水的帮助及家人的精心照料,身体状况良好,硬是撑到了九个月。
江川至今未归,她担心肚子里的孩子能否坚持到他回家。午间她还这么想,傍晚就觉察到异样,小腹有下坠感,意识到即将临盆。
她急忙告知方念初和梅疏月:“妈,我想是发动了,快去医院!”
二人迅速行动,一个收拾物品,一个通知亲友。家中早已备好待产包。关老太太让关老爷子联系部门,派车来接。关老爷子曾是前首长,享有特殊车辆使用权。不久,一辆吉普车赶到。
梅疏月与方念初搀扶许楠楠上车,江婷携带待产包,关老太太执意同行,许鹤轩和关老爷子也跟着前往,唯恐有失。但车内空间有限,加上许楠楠需要舒适环境,众人只能留下部分人在后。
许鹤轩决定骑车带着关老爷子随后赶到。
“爸,我骑车载您过去吧。”
“好好好,这辈子第一次坐女婿的自行车。”
吉普车离开前,许楠楠嘱咐江淮:“哥回来后,让他去医院找我,我们在最近的医院。”
尽管她明白江川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心存一丝希望。
她多么希望能有江川陪伴在侧。
江淮答应道:“嫂子放心,我会留意的。”
家人大多已赶往医院,江淮与团子留在家中守候。
到达医院后,许楠楠连台阶都难以攀登,医生准备了担架,将她送至待产室。
经产科医生初步检查后,她被推进产房。
方念初、梅疏月以及关老太太均是过来人,深知生育耗力巨大,何况许楠楠怀的是三胞胎,所需能量更甚。
趁他人不察,许楠楠从空间取了些巧克力藏于手中,假装自口袋取出,撕去包装递给自身食用。
巧克力高热量,可为她补充大量能量,支撑生产所需。
许楠楠躺在产床上,感受到宫缩愈发强烈,梅疏月打开待产包,取出新生儿用品,静待宝宝降临。
两小时过去,宫口仅开五指,离十指还需漫长过程。
因怀有多胞胎,每次宫缩都带来极大痛楚,生子本就艰辛,若无孩子降生之喜,每分每秒都如酷刑。
再过两小时,宫口才增开一指,许楠楠汗流浃背,身旁众人亦焦虑万分。
“为何如此缓慢?这实在太难熬了。”关老太太恨不得代其承受此痛。
医生显得格外从容:“别担心,这是正常过程,通常二十四小时内宫口开到十指就无需担忧。”
“二十四小时?天啊。”方念初几乎站立不稳,短短几个小时已让女儿备受煎熬,若还需十几个小时,许楠楠如何熬得住?
作为独女的母亲,她对许楠楠疼爱至极,见女儿受苦比自己受伤更痛心。
医生继续道:“我们无能为力,这是每位产妇必经之路,我们会密切监护,通常不会出问题,请放心。”
“可孩子会受苦啊。”
许楠楠因剧痛无法多言,仍努力安慰母亲:“妈,想想吧,我即将迎来三个小天使,幸福翻三倍,承受三倍痛楚也是理所当然。”
即使如此,她感到无比幸福,因为很快就能见到他们了。
唯遗憾的是孩子的父亲未能及时到场,无法第一时间目睹孩子的到来。
医院食堂提供煮熟的鸡蛋,梅疏月买来十个剥皮后递给许楠楠。
许楠楠只能少量进食,刚吃了巧克力,又勉强吞下两个鸡蛋便饱了。
余下的鸡蛋留待她下次想吃时再处理。
许鹤轩与关老爷子守在产房外,焦急地踱步。
临近午夜十二点,许楠楠的宫口开到八指,医生表示再等四小时左右即可达到顺产标准。
然而,是否顺产还需观察具体情况。
此外,他们也做好剖腹产准备,以防生产现突发状况。
两小时悄然过去,这对守候的人而言显得漫长,但许楠楠却觉短暂又漫长。
缓慢是因为她每分每秒都承受着宫缩之痛,她又不愿时间流逝太快,多么盼望江川能尽快归来。
她意识到,此刻多么需要他,真的非常需要他。
医生再次检查时,发现宫口仍停留在两小时前的状态,仅开到八指,这让医生也十分焦急。
这可是医院近年来接诊的第一位三胞胎产妇,所有人都希望一切顺利。医生与许楠楠及她的家人商议后决定,再观察一小时,若宫口仍未扩张,则需准备实施剖宫产手术。
许楠楠内心更倾向于自然分娩,因为这种方式对孩子健康更有利,也能帮助她更快恢复身体。至于未来夫妻生活是否受影响,她并未多虑,首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健康和自身的安全。相较之下,其他事情都不重要,她相信江川定能理解。
家中其他人则更为关心她的生命安全以及孩子们的情况,在确保双方无虞的前提下,他们对剖宫产并无异议。许楠楠亦未坚持己见,同意遵循医生建议。
她注视着产房墙上的挂钟,时间所剩无几,不知江川是否还能及时赶到。或许下一刻,那个熟悉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眼前。
阵痛不断来袭,她唯有想象江川的到来才能稍微减轻不适。夜深人静时,一辆辆满载归来的缓缓驶入营地,刚下车的江川心急如焚地往家赶,却被几名下属拦下。
砚舟堵截江川的几位属下皆为他的部下。
“营长,您手臂受伤打上了石膏,身上还有枪伤,必须先去医院检查并住院接受治疗,哪里都不能去。”
“不行,我必须回家!我算准了日子,我妻子应该快要生产了,她怀孕、生孩子都很不容易,我现在必须陪在她身边。”
不知道妻子是否已经顺利生产,无论如何,他都得马上赶回去见到妻子。
离开时他曾承诺尽快返回,妻子一定等得很焦急。
他必须立刻赶回家才行。
"营长,你现在真的不能回家,必须先去医院检查。"手下小李依旧试图阻止。
"我不去医院,我就要回家。不让我回去,比伤口再裂开还要让我痛苦。"
"营长..."
"别说了,如果是为了我好,就别拦我,也别劝我了。最好帮我找辆车,送我回去。"
小李深知这位营长一向固执,于是不再多言。
"营长,见到嫂子后,一定要记得去医院看看伤。无论在哪一家医院,都得去看看。"
"知道了,知道了。"
"那好,我去借摩托车。"
"麻烦了,谢谢。"
小李迅速拿来一辆摩托车,带着江川往家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