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76集:富商崛起

第676集:富商崛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相邦,"乌氏倮忽然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枚玉印,"这是西域大宛国的通关印信,他们的国王说,愿与大秦商人互市,以葡萄美酒换我大秦的铁器。"

玉印上的驼纹在灯光下流转,吕不韦忽然觉得,这枚小小的印章,或许比十万铁骑更能丈量大秦的疆土。他想起前日翻阅的户籍册,西市周边的里坊中,已有三成住户登记为"商贾",而那些曾经鄙视商人的宗室子弟,如今却纷纷托人打听西域的商机。

"明日巳时,带你的账房去少府。"吕不韦忽然说道,"廷尉正在修订《关市律》,或许你们能有些话说。"

乌氏倮猛地抬头,眼中的震惊毫不掩饰。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商贾将首次有机会参与律法的修订,那些刻在竹简上的条文,终于要染上些市井的烟火气了。

夜色渐深时,乌氏倮走出相府,西市的灯火已连成一片星河。街角的酒肆里传来歌女的吟唱,唱的竟是蜀地的新词,据说那是某位盐商请人写的。他想起十年前牵着骆驼走出北地时,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咸阳的朝堂议事录上。

而此刻的相府内,吕不韦正铺开一张巨大的舆图。他用朱砂笔在玉门关到咸阳的商道上画了个圈,又在圈旁写下"乌氏倮"三个字。舆图的角落里,还标着其他几个名字:蜀地的卓氏、临淄的程郑、南阳的孔氏......这些曾经被《商君书》贬斥的"末业"之人,如今正用他们的驼队和商船,在大秦的土地上织出一张无形的网。

铜漏滴答作响,吕不韦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濮阳做生意的日子。那时他总觉得,商人最大的本事是低买高卖,直到辅佐秦王亲政后才明白,真正的商贾,能让货物流通如江河奔涌,能让人心归附似草木逢春。

窗外的月光漫进书房,落在那卷《商君书》上。吕不韦伸手将书合上,仿佛想将那些陈旧的教条暂时封存。他知道,重农抑商的国策不会轻易改变,但当西域的葡萄藤沿着商道爬进关中,当蜀地的丝绸穿过玉门关走向更远的西方,有些东西,终究是要变了。

远处的西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几家昼夜不休的货栈还亮着灯。据说卓氏的船队明日就要从巴蜀出发,载着井盐和铁器顺流而下,那些货物会先到江陵,再转卖给南下的楚商,最后或许会出现在更遥远的百越之地。

吕不韦望着舆图上那些被朱砂笔标记的商道,忽然笑了。他想起秦王昨日说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若能因势利导,利亦可成国之利器。"

或许,这些崛起的富商,终将成为大秦另一种形式的疆土开拓者。当他们的商队走过戈壁,当他们的货船渡过江河,带去的不只是丝绸和铁器,还有大秦的度量衡,大秦的文字,以及一个统一王朝的赫赫声威。

铜漏的水滴落在玉盘里,发出清脆的声响。吕不韦拿起笔,在舆图的最西端,轻轻画下一个小小的骆驼图案。那里是西域,是传说中的大夏国,是乌氏倮说过的,能种出比车轮还大的葡萄的地方。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大秦的商队就会走到那里。就像渭水终究要汇入黄河,这些逐利的商人,终将把分散的天下,连成一片属于大秦的版图。而那些曾经被轻视的货殖之道,或许正在悄然改写着一个王朝的根基——不是用刀剑,而是用丝绸、盐铁和一颗想要互通有无的心。

西市的第一声鸡鸣响起时,吕不韦终于放下了笔。晨光从窗棂照进来,恰好落在舆图上"咸阳"二字的位置,那里仿佛有无数条看不见的线向四方延伸,穿过山川湖海,连接起一个个陌生的地名。而在那些线条的起点,一群穿着锦袍的商人正整理着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