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集:素问下乡,亲诊疑难杂症获乡民认可(2 / 2)
妇人接过药丸,慌慌张张地抱着孩子跑了。围观的农人们见素问两下就稳住了两个重症,先前的警惕渐渐变成了好奇,有几个家里有病人的,开始小声打听能不能也给看看。
日头升到头顶时,素问已经在张老丈家的院里摆了张木桌,给村里的人看起了病。李阿婆的风湿痛,她教了按压穴位的法子,还留了外敷的草药;赵小哥总咳嗽,她说是肺热,让他用梨煮水喝,再配上两包草药;就连村里最调皮的狗蛋,手上长了冻疮,她也用草药汁给他涂了,说过几天就能好。
可到了下午,气氛突然又紧张起来。村正领着几个汉子抬着门板跑来,门板上躺着个面色青紫的妇人,呼吸微弱,肚子却高高隆起,像是怀了足月的孩子。
“素问姑娘,这是刘三家的媳妇,”村正急得直跺脚,“怀娃七个月了,从昨儿晚上开始腹痛,刚才突然就没了力气,村里的稳婆说……说大人小孩都保不住了,您快救救她!”
围观众人顿时安静下来,连大气都不敢喘。稳婆站在一旁,皱着眉道:“姑娘,这是难产的征兆,妇人已经没了力气,怕是……”
素问没说话,快步走到门板边,先摸了摸妇人的脉搏,又轻轻按了按她的肚子,脸色渐渐凝重:“不是难产,是胎位不正,加上气血不足,胎儿在里面缺氧了。”她从药箱里取出一根长针,又拿出一小瓶红色的药汁,“稳婆,麻烦您帮我按住妇人的腿,我要施针刺激她的气血,再调整胎位。”
稳婆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做了。素问深吸一口气,银针精准地刺入妇人的合谷穴和太冲穴,又让村正的媳妇喂妇人喝下那瓶药汁——那是用当归、红花熬制的补血剂,能快速补充气血。
时间一点点过去,妇人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也恢复了些血色。素问趁着她气息稍顺,双手轻轻放在她的肚子上,一边按压一边轻声说:“放松,跟着我的力道走。”
突然,妇人闷哼一声,肚子猛地一缩。稳婆眼睛一亮,喊道:“动了!胎位正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降生了。刘三扑到门板边,看着平安无事的媳妇和孩子,眼泪直流,“扑通”一声就给素问跪下了:“姑娘!您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我刘三这辈子都记着您的好!”
夕阳西下时,柳溪村的人都聚到了张老丈家的院里。老妇人端来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李阿婆提着一篮刚蒸好的窝头,赵小哥扛着一捆晒干的草药,就连刚生完孩子的刘三媳妇,也让刘三扶着,给素问送来了一布包鸡蛋。
“姑娘,您真是活菩萨啊!”张老丈已经能坐起来了,握着素问的手,激动得话都说不完整,“先前村里来了好几个游医,不是骗钱就是治不好,您一来,我们这些老毛病都好了!”
素问笑着接过鸡蛋,把剩下的草药分给众人,又拿出一本小册子,上面记着常见病症的治法和预防法子:“这是《乡野常见病防治册》,你们留着,要是有不舒服的,先照着上面的法子试试,要是不行,就去县城的医馆找我们。”
农人们小心翼翼地接过小册子,像是捧着宝贝一样。村正站在台阶上,大声道:“乡亲们!素问姑娘是大秦医署的好大夫,真心实意为咱们治病!以后医署的人再来,咱们可不能再像先前那样提防了,得好好招待!”
“对!好好招待!”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暮色中传得很远。
轺车再次驶动时,身后传来农人们的呼喊声,素问回头望去,只见柳溪村的人都站在村口,挥着手向她告别。她低头看着袖中那本被农人们的体温焐热的手记,嘴角扬起一抹浅笑——原来医道的真谛,从来都不在高高的医署里,而在这田埂间,在百姓的笑容里。
车辙在泥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痕迹,像是在大地上写下的承诺。素问知道,这只是大秦医署惠及乡野的开始,往后,会有更多的医者走进村落,把健康和希望,送到每一个百姓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