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56集:资质考核,老乡医因经验足获高评

第956集:资质考核,老乡医因经验足获高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你这是风热咳嗽,”陈九叔笃定地说,“乡里入夏后常有人得这病,多是贪凉吹了夜风,又吃了辛辣的东西。俺常用桑叶、菊花、杏仁熬水,再加点冰糖,喝个三天就见效。去年夏天,云阳乡有个孩子咳得喘不过气,俺就是用这个方子,两天就不咳了。”

第三位“患者”是个小姑娘,装作头痛。陈九叔诊脉时,发现她的脉跳得又快又细,便问道:“你头痛是两边痛,还是前额痛?有没有觉得头晕、心慌?最近是不是常熬夜?”

小姑娘愣了一下,她事先只被安排说“头痛”,没准备其他台词,只好如实答道:“是两边痛,有时候会头晕,最近帮着家里织布,常熬夜到半夜。”

陈九叔笑了笑:“这就对了,你这是血虚头痛。小姑娘家熬夜多了,气血不足,就会头痛头晕。俺在乡里遇过不少织布的姑娘,都有这毛病。只要用当归、白芍、川芎熬水喝,再让她少熬夜,多吃点红枣、桂圆,过几天就好了。”

三位“患者”的病症全被陈九叔说中,王医正终于开口,语气缓和了些:“你诊脉很准,问诊也细致,只是这些病症都不算疑难,若遇紧急情况,你又该如何处置?”

林溪随即让人抬上最后一试的道具——一个模拟“溺水昏迷”的假人,旁边放着针灸用的银针、艾草和一碗清水。“陈老丈,”林溪说,“假设此人溺水被救起,已经昏迷,没有呼吸,你该如何急救?”

这是应急处置的关键一试,此前已有三位考生因不知如何急救而被淘汰。陈九叔却没有丝毫慌乱,他快步走到假人身边,先将假人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理了“口鼻”中的异物,随后跪在假人身边,双手交叠放在假人的胸口,一下一下按压,力度均匀。

“大人,溺水的人最怕口鼻堵塞,先清理异物,再按压胸口,能把肺里的水挤出来。”陈九叔一边按压,一边解释,“俺在乡里救过两个溺水的孩子,都是这么做的,按压了几十下,孩子就吐出水来了。”

按压了约百下后,陈九叔拿起银针,在假人的“人中”“内关”“涌泉”三个穴位各扎了一针,手法娴熟,针深恰到好处。随后,他点燃艾草,在假人的“关元”穴上熏了片刻,又端起清水,用手指蘸了水,滴在假人的嘴唇上,轻声说道:“若真有人,这时候该轻声呼唤,让他保持意识。俺救第一个溺水孩子时,扎完针熏完艾草,喊了他的名字,他就慢慢睁开眼了。”

李默看着陈九叔的动作,想起此前考核的年轻考生,大多只记得《秦医规范》上的“按压、人工呼吸”,却忘了针灸急救的法子,更没有陈九叔这般从容熟练的手法,他忍不住说道:“陈老丈,你这急救手法,比不少医馆弟子都熟练。”

陈九叔擦了擦额头的汗,笑道:“大人过奖了。乡里条件差,没有医馆的好药材,遇到紧急情况,只能靠这些老法子。俺行医四十多年,救过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些手法都是在死人堆里练出来的,不敢不熟练。”

考核结束,三位考官凑在一起商议。李默先开口:“陈九叔辨药准确,诊症细致,应急处置也熟练,尤其是针灸急救,很有乡野实践经验,符合资质考核的要求。”

王医正点头:“他虽然没读过多少医书,但若论实际行医经验,比不少年轻考生强多了。乡医最需要的就是经验,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他显然符合这点。”

林溪最后总结:“素问先生常说,医道不分高低,只看能不能治病救人。陈老丈的经验,是乡医最宝贵的财富,理应获高评,纳入官方诊疗体系,让他在乡里更好地为百姓治病。”

商议完毕,林溪走上前,对陈九叔说:“陈老丈,经考核,你辨药、诊症、应急处置均优异,尤其是实践经验丰富,获本次考核高评,授予‘甲级乡医’资质,纳入大秦医署乡医体系,每月可从医署领取药材补贴,还能参加医署组织的培训,学习新的诊疗方法。”

陈九叔愣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双手颤抖着接过林溪递来的资质文书,文书上盖着大秦医署的朱红大印,还有“甲级乡医”四个大字。他突然老泪纵横,抬手抹了抹眼睛,又摸了摸怀里的铜诊脉枕,声音哽咽:“俺行医四十多年,从来都是一个人走山路、熬药汤,如今终于有了‘官方身份’,以后给乡亲们治病,也能更有底气了。”

广场上的考生们听到陈九叔获高评,都围了过来,有人羡慕,有人敬佩。一位年轻考生问道:“陈老丈,您这么厉害,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陈九叔笑了笑,指了指怀里的诊脉枕:“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多走些路,多摸些脉,多记些百姓的病痛罢了。这诊脉枕陪了俺三十年,上面的裂痕,都是俺在乡里行医的印记。只要心里装着百姓,就算没有高深的医书,也能当好一个乡医。”

阳光洒在陈九叔的白发上,也洒在他手中的资质文书上。远处,医署的钟声响起,宣告着首日考核的结束,而陈九叔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他乡医生涯的新开始——从今往后,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大秦医道体系中,为乡野百姓守护健康的一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