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集:长生术传,仅限医署核心医者研习(2 / 2)
苏珩点头应允:“理应如此。秦伯,明日起,你守在秘典阁三层外,禁止任何人入内。我们五人,每日辰时到申时,在此研习《长生秘要》,务必在三日内参透‘续元汤’的配方。”
秦伯应了声,将青铜灯的灯芯调亮了些。灯光下,五人围在案前,翻开了《长生秘要》的第一页。书页上的字迹虽已泛黄,但每一个字都透着古老的智慧,也藏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手中捧着的,不仅是救人的药方,更是医署的规矩,是医者的仁心,是北境数十万百姓的希望。
次日辰时,沈砚青准时来到秘典阁。李默已在案前摆放好药材,周若彤正用银针测试雪莲汁的纯度,赵垣则在记录古籍上的配伍比例。苏珩站在窗边,望着远处的宫墙,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院正,雪莲汁纯度达标,可入药。”周若彤放下银针,轻声说道。
苏珩转过身,拿起一株干枯的植物:“这是‘凝露草’,是‘续元汤’中的辅药,需用温水浸泡三个时辰,才能析出药性。沈医官,你擅长药材炮制,此事便交给你。”
沈砚青接过凝露草,仔细观察着:“凝露草的叶脉已发黑,怕是存放过久,药性有所流失。我需多加两钱,才能补足药效。”
苏珩点头:“可行。赵医官,你负责熬制汤药的火候,‘续元汤’需用文火慢熬,中途不可停火,你需时刻盯着。”
赵垣应下,取来砂锅,将活玉髓与雪莲汁放入其中,点燃了炉中的炭火。周若彤则在一旁记录着每一步的时间,李默则对照着古籍,核对药材的用量,生怕出现半分差错。
时间一点点过去,砂锅中的汤药渐渐泛起了淡绿色的泡沫,散发出一股奇异的药香。沈砚青每隔半个时辰,便用银勺舀出一点汤药,滴在试药纸上,观察颜色变化——这是他自创的试药方法,能及时发现药性是否异常。
“不对。”申时将至时,沈砚青突然开口,“试药纸的颜色偏深,说明药性过烈,若给萧将军服用,恐伤他的内腑。”
众人闻言围了过来,周若彤拿起试药纸,眉头紧锁:“确实如此,古籍上明明说‘续元汤’熬成后,试药纸应呈淡青色,为何会偏深?”
李默翻看着古籍,忽然指着一行小字:“这里写着‘活玉髓需去芯’,我们昨日只清洗了活玉髓,却忘了去芯。玉髓芯性烈,若不去除,会导致药性过强。”
苏珩叹了口气:“是我疏忽了。今日已来不及重新熬制,明日需先将活玉髓去芯,再按步骤熬药。”
接下来的两日,五人更加谨慎。沈砚青提前将凝露草浸泡四个时辰,确保药性充分析出;赵垣守在炉边,寸步不离,连吃饭都只是匆匆几口;周若彤则反复核对试药纸的颜色,确保每一次测试都准确无误;李默则每日对照古籍,查漏补缺,生怕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苏珩则每日午时,派人去北境打探萧将军的病情,以便及时调整药方。
第三日申时,当最后一滴汤药滴在试药纸上,呈现出淡青色时,阁内的五人都松了口气。苏珩拿起砂锅,将汤药倒入瓷瓶中,封好瓶口:“秦伯,即刻派人将汤药送往北境,务必在明日辰时前送到萧将军手中。”
秦伯接过瓷瓶,快步离去。阁内静了下来,五人看着案上的《长生秘要》,心中百感交集——这三日,他们不仅参透了“续元汤”的配方,更明白了“仅限核心医者研习”的意义。长生术虽能救人,但也藏着凶险,唯有经过千锤百炼、心怀仁心的核心医者,才能在使用它时,守住规矩,不违本分。
苏珩将《长生秘要》合上,放入暗格中,锁上了铜锁:“此事已了,诸位今日便可歇息。日后若无紧急之事,绝不可再提及长生术,更不可私藏配方。”
四人应下,依次走出秘典阁。沈砚青走在最后,回头望了一眼三层的窗户,青铜灯的光芒在窗纸上摇曳,像一颗守护着秘密的星辰。他知道,今日之事,会成为他从医路上最深刻的记忆——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救死扶伤,更是在危难时,扛起责任,守住底线,不辜负身上的白大褂,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三日后,北境传来消息,萧将军服用“续元汤”后,神志渐清,病情已稳定。太医院的众人听到消息,都松了口气。沈砚青站在药圃中,看着刚种下的雪莲种子,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知道,这不是长生术的胜利,而是医者仁心与责任的胜利。而那本藏在秘典阁三层的《长生秘要》,也将继续沉睡,等待着下一次,在危难时刻,被心怀敬畏的医者唤醒,续写救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