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集:批量制药,秦斩协调工坊赶制药剂(2 / 2)
少年小口小口地喝着药,没一会儿,咳嗽竟真的轻了些。老汉感激得热泪盈眶,又要下跪,被秦斩拦住:“老人家,您先带着孙儿在旁边歇着,等这一批药熬好,就给您装够三天的量。”
安顿好老汉和少年,秦斩抬头看了看天,日头已过正午,他估算着,加上新改好的石碾,一个时辰能多碾两批药材,熬药的铁锅也多了十口,照这个速度,天黑前应该能凑齐剩下的三成药剂。
可没等他松口气,负责洗药的工匠忽然跑过来:“将军,不好了!洗药的水不够了!井里的水抽不上来,好像是井绳断了!”
秦斩皱起眉,跟着工匠走到井边,果然,井绳断在井里,只露出一小截绳头。工坊里的水都是靠这口井,若是没水,洗药熬药都成了问题。他蹲下身,看着井口,忽然对亲卫说:“你去附近的农户家借几架水车,再调十个兵卒来,从城外的河里引水过来,务必保证供水。”
亲卫刚走,张老三又凑过来,脸色为难:“将军,刚才去酒楼借锅的人回来了,说酒楼的大铁锅都在用,只借到五口,还差五口……”
秦斩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城南的军营里,有几口煮马料的大铁锅,虽不如酒楼的干净,却也能用。他立刻吩咐另一名亲卫:“去城南军营,找校尉李奎,让他把煮马料的五口大铁锅卸下来,用马车运过来,就说本将军要用,事后给他换十口新的。”
亲卫领命离去,秦斩回到熬药棚,见工匠们正围着几口铁锅忙碌,药香渐渐弥漫开来,那是知母和贝母混合的清苦香气,却让他觉得安心——这香气里,藏着大秦百姓的生机。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引水的水车到了,兵卒们推着水车,将河里的水引入工坊的蓄水池,洗药的工匠们又忙碌起来。紧接着,军营的铁锅也运到了,铁匠们帮忙把铁锅架起来,生上火,加入药材和水,不一会儿,又有五口药锅开始咕嘟咕嘟地熬制。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口药锅的药剂熬好了。工匠们将药剂装进陶罐,封好口,整齐地摆放在推车上。张老三擦着汗来报:“将军,所有药剂都熬制完成了,一共三千陶罐,够城西和城北的百姓用三天了。”
秦斩点点头,看向院外,只见医署的小吏带着十几个杂役赶来,正准备将药剂装车运往医署。他走到推车前,拿起一个陶罐,掂量了掂量,忽然对张老三说:“明日一早,再熬两千陶罐,送到城东和城郊的军营,不能让一个百姓、一个士兵断了药。”
张老三连忙应下,秦斩又叮嘱:“药材若是不够,就去医署的储备库取,让素问大人给你开条子。还有,碾药和熬药的工序不能省,哪怕慢一点,也要保证药效,若是出了差错,你知道后果。”
“属下明白!”张老三躬身应道,语气里满是敬畏。
秦斩转身走出工坊,乌骓马还在门口等着,亲卫牵着马走过来:“将军,要不要先回府歇息?您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过东西呢。”
秦斩摇了摇头,翻身上马,目光望向医署的方向,此刻那里的长队应该短了些,百姓们拿到药剂,咳嗽也该渐渐止住了。他勒紧缰绳,对亲卫说:“去医署,看看素问那边的情况,顺便把这些药剂的数量报给她,让她放心。”
马蹄声再次响起,沿着城西的街道向前,夕阳将秦斩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这大秦的土地上,像一道坚实的屏障。风里的焦热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药香,那药香飘过街巷,飘进百姓的院落,也飘进了大秦的未来里——只要这药剂不断,只要这人心不散,再烈的瘟疫,也挡不住大秦向前的脚步。
亲卫跟在秦斩身后,看着将军的背影,忽然想起前日在军营里,将军说的一句话:“我秦斩杀敌,是为了护大秦的疆土;今日协调制药,也是为了护大秦的百姓。疆土在,百姓在,大秦才能在。”那时他还不太懂,此刻看着街道上渐渐散去的人群,看着百姓们捧着陶罐露出的笑容,忽然就明白了——将军的剑,既能斩外敌,也能护民生;将军的甲,既能挡刀枪,也能遮风雨。
马车轱辘声从身后传来,是载着药剂的推车,正朝着医署的方向去。秦斩回头看了一眼,嘴角微微扬起,随即策马向前,玄甲在夕阳下泛着金光,像一颗定心丸,落在这关中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