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集:贵族献礼,暗藏试探(2 / 2)
就在这时,庙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蒙恬带着一队秦军士兵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一份名单。“各位族长倒是好兴致,大清早的在破庙里‘议事’,不知是在商量如何配合征兵,还是在商量如何拖延时间?”
旧族族长们脸色骤变,李氏族长强作镇定地说:“蒙将军说笑了,我们只是来这庙里上香,祈求邯郸平安,哪有什么议事?”
“上香?”蒙恬冷笑一声,将名单递到他面前,“这上面记着昨日你们在李府的谈话,还有今日要送老弱充数的计划,你还要狡辩吗?”
李氏族长看着名单上的内容,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上面连他说的“拖延伐楚准备”的话都记着,显然是被人监听了。他还想辩解,却被蒙恬打断:“秦将军有令,凡参与今日议事的贵族,需在三日内将族里的青壮全部送到征兵点,若有一人拖延,便按秦律治罪——私藏青壮、干扰征兵,可是重罪,你们担待得起吗?”
旧族族长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再说话。他们原本以为秦斩只会稳住局面,不会轻易动他们,却没想到秦斩早就布下了眼线,把他们的计划摸得一清二楚。
蒙恬见他们不敢反抗,又补充道:“另外,秦将军还说了,若是你们能主动配合,将族里私藏的粮草和兵器上交,之前的过错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是还想耍花样,就别怪秦军不客气了。”
说完,他带着士兵转身离去,留下一群面如死灰的旧族族长。李氏族长瘫坐在地上,喃喃道:“完了,这下彻底完了……秦斩这人心思太细,咱们根本斗不过他。”
其他族长也没了主意,只能点头同意:“罢了,还是按秦将军说的做吧,不然真要被治罪,咱们的族人就惨了。”
三日后,五个旧族的青壮陆续赶到征兵点,足足有三千余人。蒙恬将此事禀报给秦斩时,秦斩正在查看军备库的兵器。“这些贵族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敲打一下,他们就不知道规矩。”他放下手中的铁剑,对蒙恬说,“你把这些青壮编入新兵营,让赵虎带他们训练——赵虎是赵地人,跟他们沟通起来更方便,也能让他们尽快融入秦军。”
蒙恬应下后,又问:“将军,那李氏族长他们,还要继续监视吗?”
“当然要,”秦斩点头,“这些人只是暂时服软,心里肯定还憋着劲。咱们得继续盯着,不能给他们翻盘的机会。另外,巨鹿郡的粮草清点得怎么样了?新兵的口粮可不能断。”
“已经清点完了,”蒙恬答道,“加上之前查抄的粮草,足够十五万大军食用半年。铁矿那边也安排好了,下个月就能开始开采,到时候每月能打造千余柄铁剑。”
秦斩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这样一来,伐楚的准备就差不多了。你去传令各营,明日开始加强实战训练,尤其是新入伍的士兵,要让他们尽快适应战场的节奏。”
蒙恬领命离去后,秦斩走到窗边,望着邯郸城外的训练场。那里,新兵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口号声震天动地。他知道,这些士兵中,有赵地的平民,有旧族的青壮,还有曾经的赵军士兵,但现在,他们都是大秦的兵,是即将踏上伐楚战场的力量。
而那些曾经试图阻挠他的旧贵族,此刻已掀不起风浪。这场关于“礼”的较量,最终以秦斩的胜利告终。但他也清楚,这只是伐楚前的一个小插曲,接下来,还有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和秦军。
第四章民心归秦
旧族风波平息后的第五天,邯郸城迎来了一场大雨。雨停后,城西的低洼处积满了水,不少百姓的房屋被淹,粮食也被泡坏了。
秦斩得知消息后,立刻带着亲卫和士兵赶到城西。只见街道上全是积水,百姓们正挽着裤腿,在水中抢救家具和粮食,脸上满是焦急。一名老妇人坐在门槛上,看着泡在水中的粟米,忍不住哭了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家里就这点粮食,泡坏了,我们娘俩该怎么活啊……”
秦斩走上前,蹲在老妇人身边,轻声说:“老人家,您别着急,秦军会帮您解决的。”他转头对亲卫说:“传我命令,让军需库调五千石粟米过来,分发给受灾的百姓。另外,派工兵营的士兵来,帮百姓修补房屋、疏通积水。”
亲卫刚要离去,老妇人却拉住秦斩的衣袖,犹豫着说:“将军,我们……我们之前还怀疑您推行的爵制是骗人的,您现在还愿意帮我们?”
秦斩笑了笑,说:“爵制是给想参军的人机会,而帮助百姓,是大秦的责任。不管你们之前怎么想,只要你们是邯郸的百姓,秦军就不会不管你们。”
很快,军需库的粟米送到了城西,工兵营的士兵也带着工具赶来。士兵们挽着裤腿,跳进水中,帮百姓搬家具、挖排水沟,有的还帮着修补漏雨的屋顶。秦斩也加入了其中,他拿起铁锹,和士兵们一起疏通积水,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铠甲。
百姓们看着秦斩和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之前李氏族长等人散布谣言,说秦军是来欺压赵地百姓的,但现在,秦军不仅帮他们救灾,还分粮食给他们,显然不是谣言说的那样。
一名曾在征兵点犹豫的青年,看着秦斩的背影,对身边的同伴说:“我之前还在担心参军后得不到爵位,现在看来,秦将军是个靠谱的人。我决定了,明天就去征兵点报名,跟着秦军打仗,挣个爵位,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同伴也点点头:“我也去!之前听旧族说秦军不好,现在才知道,他们是怕我们参军,才故意造谣的。”
当天傍晚,城西的积水基本疏通完毕,百姓的房屋也修补好了。秦斩站在街道上,看着百姓们捧着粟米,脸上露出笑容,心中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要让赵地真正归顺大秦,光靠武力和爵制还不够,还得让百姓们感受到大秦的温暖,让他们从心里认可秦军。
这时,之前被李家掳走的布庄女儿,带着她的父母来到秦斩面前。女子的父亲捧着一匹布,递给秦斩:“将军,谢谢您救了我的女儿,还帮我们救灾。这匹布是我们家自己织的,您收下,就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秦斩接过布,又递了回去,笑着说:“老人家,您的心意我领了,但这布我不能收。您还是留着,给您女儿做件新衣裳吧。只要你们能好好过日子,就是对秦军最大的支持。”
女子的父亲还想再说什么,秦斩却转身继续忙碌起来。百姓们看着他的身影,纷纷议论起来:“秦将军真是个好官啊!”“咱们之前错怪秦军了!”“以后要是秦军有需要,咱们肯定支持!”
民心的转变,很快反映到了征兵上。接下来的几天,征兵点的人数比之前多了一倍,不少百姓都是主动前来报名,甚至还有一些之前被旧族藏起来的青壮,也偷偷跑出来报名参军。
军需官将征兵数据禀报给秦斩时,脸上满是兴奋:“将军,截止到今日,赵地的征兵人数已经突破四万了!比预期多了一万!”
秦斩看着数据,满意地点点头:“这都是民心归秦的结果。只要百姓认可我们,何愁兵力不足?你再去安排一下,让新入伍的士兵尽快投入训练,争取早日形成战斗力。”
军需官领命离去后,秦斩调出系统界面,上面的“赵地民心指数”已经从最初的40分涨到了80分,“征兵完成度”也达到了85%。系统还弹出一条提示:“民心提升,解锁“百姓支援”功能,战时可获得赵地百姓提供的粮草和情报支持”。
秦斩看着提示,心中感慨:这几日的辛苦没有白费,不仅稳住了旧族,还赢得了民心。有了百姓的支持,伐楚之战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