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自然智慧(2 / 2)
“我查了资料,油菜花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我们这里大片都是!”
“我家孩子画了他看到的花,能不能发上来?”
叶之澜一一回复,将大家发来的照片和信息整理成表格:“太感谢大家了!我们已经收集到了向日葵、紫花苜蓿、油菜花、薰衣草等十多种植物的信息,接下来会分析这些植物的花粉营养成分,然后在观测棚周围种植一些,给蜜蜂补充营养。”
萧汀翻到《昆虫记》的另一页,念道:“‘Lesabeilleschoisissentlesfleursselonqualitédupollen,carcestbasedeleurénergie’(蜜蜂根据花粉质量选择花卉,因其是能量的基础)。原来它们不是随便采花的,是在找优质花粉!”
“说得对,”萧凡点点头,“筑巢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优质的花粉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让它们分泌更多蜂蜡,筑出更坚固的巢房。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还提到‘Ladiversitédupollengarantitbaritionnelle’(花粉的多样性保证营养均衡),单一花粉肯定满足不了需求。”
接下来的两天,叶承宇从实验室带来了各种花卉的种子,萧凡和姐弟俩在观测棚周围开辟了一小块“蜜源花园”。叶澜负责播种,萧汀则在每个花盆上贴上标签,用中法双语写下植物名称:“tournesol(向日葵)”“Luzerne(紫花苜蓿)”“lza(油菜花)”。
“我们要让蜜蜂有更多选择!”叶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种下的种子,“等它们发芽开花,蜜蜂就能采到各种优质花粉了。”
萧汀突然想起什么,跑到工具箱旁翻出之前的无菌软探针:“爸爸,我们可以做一个‘花粉采集偏好实验’吗?”他指着《昆虫记》中的一段话,“法布尔说‘Lesabeillesontunepréférencepourlesfleursdeuleurvive,lejauleviolet’(蜜蜂偏好鲜艳颜色的花卉,如黄色和紫色)。我们可以测试一下,它们是不是真的更喜欢这两种颜色!”
萧凡眼睛一亮:“这个实验太棒了!”他立刻找来四张透明卡片,分别涂上黄色、紫色、红色、白色,然后在每张卡片上涂上等量的蜂蜜水,放在“蜜源花园”旁边,“我们观察一小时,看看它们在每种颜色卡片上停留的时间。”
实验开始后,姐弟俩轮流记录数据。“05号先落在黄色卡片上了!”“07号飞到紫色卡片上了!”“它们都没去红色和白色的卡片!”
一小时后,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蜜蜂在黄色卡片上停留了28分钟,紫色卡片上停留了25分钟,红色和白色卡片上停留时间加起来不足7分钟。“和法布尔说的完全一致!”萧汀兴奋地跳起来,“蜜蜂真的更喜欢黄色和紫色!”
叶之澜将实验过程和结果拍成短视频发到读者群:“大家看!我们验证了法布尔的理论,蜜蜂对黄色和紫色的花卉更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它们之前只采集一种黄色花粉,因为周围只有这种颜色的花比较多。”
群里的家长们纷纷留言:“我家孩子也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一模一样!”“原来蜜蜂也有颜色偏好,太有趣了!”“我们已经在阳台种了黄色的向日葵和紫色的薰衣草,等着蜜蜂来做客!”
一周后,“蜜源花园”里的种子发芽开花,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薰衣草、金色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了许多野生蜜蜂前来采蜜,05号和07号也终于迎来了充足的优质花粉。
观测棚内,新的巢房已经搭建了五十多个,排列得如同精心设计的蜂窝图案。05号和07号的振动频率恢复到27赫兹,飞行速度也回到了之前的水平,筑巢效率大大提高。叶承宇再次检测花粉成分:“蛋白质含量26%,维生素b族含量充足,营养完全达标!”
“它们现在越来越有干劲了!”叶澜看着巢箱里忙碌的蜜蜂,笑着说,“你看,这个巢房比之前的更大更坚固,应该是用来培育幼虫的。”
萧汀翻到《昆虫记》中关于蜂巢结构的章节,念道:“‘Lescellesderuchesontdiviséesenrégions:unepourleiel,unepourlepolleunepourlesrves’(蜂巢的巢房分为不同区域:一个用于储蜜,一个用于储粉,一个用于培育幼虫)。我们来看看这些巢房是不是有不同的功能!”
在萧凡的帮助下,他们通过微距摄像头观察发现,靠近巢箱外侧的巢房里储存着蜂蜜,中间层储存着花粉,最内侧的几个较大的巢房里,已经出现了细小的白色卵粒。“是蜜蜂的卵!”叶澜激动地大喊,“它们要繁衍后代了!”
叶之澜立刻开启直播,将镜头对准那些白色卵粒:“各位家长和小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05号和07号的蜂巢里出现了蜜蜂卵,新的生命即将诞生!法布尔说‘Larucheestununiversvivant,ouvieserenouvellesanscesse’(蜂巢是一个鲜活的世界,生命在其中不断延续),今天我们终于见证了这个时刻!”
直播间里一片欢呼:“太神奇了!从羽化到筑巢再到产卵,我们全程见证了!”“小科研团队太给力了,让孩子学到了好多知识!”“期待小蜜蜂宝宝孵化,我们会一直关注!”
夕阳西下,草原被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观测棚周围的“蜜源花园”里,蜜蜂们在花丛中飞舞,翅膀扇动的声音如同轻柔的乐章。叶澜和萧汀坐在观测台前,整理着筑巢观测的所有数据,他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精准的图画,还有一句句法语原文和翻译。
叶之澜轻轻抚摸着孕肚,腹内的萧予安和萧予宁同步胎动,力道温柔而坚定。“予安、予宁,”她低声说,“你们看,蜜蜂们用协作和智慧搭建了自己的家园,孕育了新的生命。等你们出生后,爸爸妈妈会带着你们一起,去探索更多自然的奥秘,去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萧汀突然指着巢箱:“姐姐你看!它们在守护那些卵呢!”
叶澜抬头望去,05号和07号正停在储存花粉的巢房旁,用触角轻轻触碰着卵粒,像是在温柔地呵护着新的希望。她拿起彩笔,在画纸上写下法布尔的一句话,旁边附上翻译:
“‘Lanatureestuneélesansur,ouchaquecreatureestunprofesseurdesagesse’(自然是一所无墙的学校,每种生物都是智慧的老师)。”
观测棚内的灯光柔和而温暖,设备运行的轻微声响、蜜蜂翅膀的振动声、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一首动人的生命之歌。巢箱里的白色卵粒在夜色中静静孕育,等待着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就像草原上所有的生命一样,在自然的怀抱中,不断成长,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