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古墓派(1 / 2)
永航仰天望向天际,只见黄沙漫漫奔流似海,太阳变得昏黄如同是在沙海中翻滚蛋黄。
那太阳好似被这漫漫黄沙裹挟,没了往日的耀眼与炽热,只余下一抹黯淡又朦胧的光,似是疲惫了,在这沙海中无力地挣扎着,想要透出些许光亮,却又被这无边的黄沙一次次地掩埋,只留下这昏黄的颜色,给这天地间添了几分萧索与寂寥。
一声声的声唱自黄沙中传来:
“河声流月漏声残,咫尺西山雾里看。
远树依稀云影淡,疏星寥落曙光寒。”
这儿没有月亮,没有潺潺波光的河水流淌,此时风沙如流水一般路过,永航眼望西山昏黄的雾沙后似是有巨龙翻腾,恰是一副龙腾飞跃欲要吞噬了蛋黄般的太阳。远处几处微弱的灯光映射恰似点缀了昏黄的寥落。
“大师,这是为何。”
“你看到了什么?”
“巨龙吞珠,寥落星河。”
话音落,永航感觉到的是一股磅礴龙啸裹挟着滚滚黄沙向自己迎面扑来,磅礴龙啸到的永航身前转瞬间磅礴力量消散无踪,唯有黄沙飒飒飘落。
“阿弥陀佛......”
又是阿弥陀佛,这老和尚你倒是说啊,这又是哪门子的“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是古代“燕京八景”之一,“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卢沟桥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因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古称卢沟河)。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乾隆皇帝在每一处景点所在地树御碑一通,上书正面是钦定的八景名称,背面是御题七律诗一首。
“卢沟晓月”说的是每逢拂晓时分残月西沉、月影倒映水面而得名。
现在拂晓已过,河水低浅,莫说在黄沙漫天的天空,就是正常时日也难现残月西沉、月影倒映的壮观美景。
老和尚你又不长居燕京,在这儿也就住了不到2月余时光,还能知道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过来看这不一样的卢沟晓月。
“都一样,小友所见只是你本身自我感觉而已,并没有与其他人不同。老衲见到的就是黄沙漫漫后面树木残影,说明老衲的感觉并没有与他人不同,就如同一片树叶,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人看,每个人看到的也是不同的。”
这不是废话吗,你个老和尚还不如直接说,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一个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任何一样东西不就得了。
盛传“幽燕之地”乃华夏龙兴之地,其特殊的地理和战略地位也许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弘通则不免又对这个小子更加的在意。
这小子能看到龙首高昂吞日,华夏中国自西向东一条秦岭山脉贯穿东西成就了巨龙的身躯脊梁。燕京再向东就是大海,渤海之水浩渺无垠,与那龙首高昂之态相呼应,仿佛真有吞吐日月之气魄。燕京之地,依山傍海,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蕴含的深厚底蕴与磅礴气势,或许正是它被视为华夏龙兴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从来没有能窥见龙首高昂吞日之景的人。
从来没有记载,也没有其中的任何传说。
有的只是龙吟之声的传言。
宛平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于大台村。1952年,划归燕京市,撤销县的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分别划入丰台区、京西矿区(门头沟区)、房山县(区)、大兴县(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宛平青砖城墙门楼依旧高耸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穿城而过的行人蒙面躲避着黄沙匆匆而过。城内路旁的树枝绿芽摇摆身躯也讨厌这天空的糟糕弄脏了自己的新衣。
“我说大师,你这样兜兜转转意在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