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98章 秦楼素手理新弦(柒)

第98章 秦楼素手理新弦(柒)(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锦帕?什么锦帕?”赵香香一怔。

“你不知情?”阿秀满脸疑惑,“当年曹家的人来搜绣坊,把嬷嬷为你绣的那些绣品都抢走了。

“嬷嬷拼死护着那方鸳鸯锦帕,纠缠中被他们推倒在地,这才一病不起……”

那鸳鸯锦帕随着容嬷嬷的离世,而不知所踪。

所以,她自然就不知道其中还有这般隐情。

赵香香心生痛楚,原来容嬷嬷的死,真的与自己有关。

回到茶肆,她心绪难平。

夜深人静时,她取出随身携带的木匣。

那里面,放着的是柳七的词稿。

这些年来,她走遍大江南北,到处搜集他的散佚词作。

每一首她都亲手誊抄,然后,再装订成册。

如今,这木匣子里,快要放满了。

匣子的底部,依旧压着那一条,血迹早已泛黄的锦帕。

虽然锦帕泛黄,然而,那一个“香”字,依然清晰如昨。

十年前,当朝的皇帝给柳七平了反,各地掀起了“柳词热”。

赵香香通过范大人,给柳七在城南的山脚下建了个祠祠。

几天后,阿秀就过来找赵香香。

赵香香便请求阿秀,带她去词祠看一看。

词祠在溪山山脚东南,前水后山,风光甚好。

祠中供奉着柳七的泥塑,香火颇盛。

祠柱上刻着他的《望海潮》,落款竟是“赵香香敬立”。

她怔在原地,自己何曾立过什么词祠?

守祠的老人见她面生,热情地介绍。

“这是汴京歌妓赵香香姑娘,出资修的。”

“听说她倾尽所有,只为让柳公子的词传世。”

“可惜祠成之日,听说她就病逝了,也没葬在这里,不知魂归何处……”

“不是范大人建的么?”

“不不不,捐钱的人说了,就叫赵香香,不会错的。”

她默默听着,原来,世间早已有个“赵香香”离开了。

原来,范大人的高义,青天可见。

阿秀婆婆本想要解释,却被赵香香阻止了。

这样也好,至少世上还有柳七和赵香香的故事在流传。

听说是苏州的来人,又和范大人是故旧。

临走时,守祠的老人拿出一个沉甸甸的陶罐送给赵香香。

说是当年盖词祠时,一位撷芳阁姑娘捐来的旧物。

回到茶肆,周婆婆的孙女小莲正在院里读书。

见她回来,小丫头蹦蹦跳跳地跑来。

“香婆婆,我今天学了柳七的词。”

“先生说是您教他唱曲的,是真的吗?”

香香摸摸她的头,微微一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您能教我唱吗?”小莲眨着大眼睛,“我想学《雨霖铃》!”

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神,她忽然觉得,也许这就是她回来的意义。

让那些美丽的词句,继续传唱下去。

从此,每到午后,茶肆后院就会传来轻柔的歌声。

先是小莲,后来是邻家的孩子。

再后来,连茶客们都忍不住驻足聆听。

周婆婆的茶肆,因此生意越发红火。

无论是赵香香还是周婆婆,从不收孩子们一分学费。

“您这是给我们茶肆添彩呢!”周婆婆总是这么说。

那日,赵香香打开陶罐,发现了许多未见过的残片。

在一首《一枝春》草稿旁,柳七密密麻麻写满小字。

“香香性嗜酸,尤爱糖渍梅子……”

“香香谱曲时喜蹙眉...香香虽处风尘,心比皎月……”

“今见其修补旧衣,针脚细密,忽然想起‘慈母手中线’句,竟不能自已……”

字迹潦草,像是随时记下的。

她想象他在流浪的岁月里,就着孤灯残酒,一笔一画记录这些细节的样子,泪水终于滚滚而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