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残茶玉璜照汗青(叁)(1 / 2)
第一百零二章:残茶玉璜照汗青(叁)
第三回:星槎渡海传虎符霜刃裂帛写龙韬(上)
书接上回!
德佑二年的春寒,比往年来得更刺骨。
临安城破的余烬未冷,南迁的人流如同受伤的巨蟒,在泥泞官道上艰难蠕动、流离颠沛。
陈璧娘拎着包袱,立于钱塘江口一处蒹葭丛生的渡头。
咸腥的海风,卷起她素色的裙袂,猎猎作响。
此刻,她不再是那个暖阁中点茶的贵妇。
披肩的长发盘起,用一根普通的木簪牢牢绾住。
肩上裹着深色的挡风斗篷,目光沉静地望向烟波浩渺的海面。
身后,是愿意追随他们南下的忠仆、部曲,约百余人。
陈文龙也在人群之中,神情依旧倔强。
但沾满泥巴的衣衫,让他放下了书生的倔强。
他一手扶着妻子陆文茵,一边逗孩子说话。
前几日,陈璧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文龙……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固然要以家国为重。”
“但孩子,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无论如何,活下去,才有翻盘的机会。”
老仆陈忠,正低声指挥着青壮收拾最重要的行李。
几袋黍米、一些药材、以及陈璧娘坚持要带的书籍卷轴。
这些东西,必须一件不少的搬上那几艘雇来的疍家渔船。
“阿姊,我们当真要弃陆路走海路?风波险恶啊。”
陈文龙望着浑浊翻涌的潮水,开口说道。
他虽听从了姐姐的安排离开临安,但心中对前路依旧充满疑虑。
“陆路关卡林立,元军游骑纵横,我们老弱妇孺众多,走陆路无异于羊入虎口。”
陈璧娘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海路虽险,却有一线生机。”
“我听闻张世杰将军,已率部分水师南下。”
“我们在海上,或能寻得联系。”
“况且,孩子经不起陆路颠簸与风险。”
她顿了顿,回头看了一眼陆文茵怀中入睡的侄儿。
在调兵遣将方面,陈文龙自知比不上陈璧娘。
所以,他那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就在这时,一辆马车在数名劲装护卫的护送下疾驰而至。
车未停稳,一名身着低级文官服饰的中年人便跳下车。
来人快步走到陈璧娘面前,深深一揖。
“下官枢密院编修江宗杰,此次奉陆秀夫大人密令,特来拜见夫人,并交一物给夫人,望转交给张大人。”
说完,江宗杰从怀中取出一个以火漆密封的竹筒。
双手捧住,郑重交给跪迎的陈璧娘。
“此乃朝廷授予张达将军的正式任命虎符,以及关防文书。”
说完,扶起陈璧娘,又轻声关照道。
“陆大人嘱托小人,务必将文书亲手交到夫人手中。”
“得知张大人先行由陆路出发闽粤,先行开路,万般敬佩。”
“望夫人到达闽粤之后,将文书交给张将军。”
“届时,方便张将军调动人手,便宜行事。”
“此外,陆大人与文丞相已分头行动。”
“文丞相北上募兵,陆大人护卫圣驾先行,约定在福州汇合。”
陈璧娘接过竹筒,入手沉重。
她知道这里不仅是丈夫的权力凭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她将竹筒小心翼翼收入贴身行囊,与那半枚玉璜放在一处。
“有劳江大人。不知陆大人还有何吩咐?”
江宗杰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陆大人言,局势糜烂,各地守臣心思难测。”
“此行南下,恐多有波折,望夫人善自珍重,若有万一……”
“可凭此虎符,便宜行事,集结义士,以为后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