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残茶玉璜照汗青(陆)(2 / 2)
奈何四年来的抗元历程,如同这伶仃洋的孤舟,艰难支撑。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句如泣如诉,临安的陷落、皇室的流亡、百姓的苦难、自身的囚困,尽在这“风飘絮”、“雨打萍”的意象之中,字字血泪。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笔锋陡转,回忆起当年在江西惶恐滩与元军激战的险境。
与如今身陷囹圄、孤身飘零于零丁洋的境地,形成残酷的对照。
两个地名,巧妙地化作了心境的最佳注脚。
无尽的忧愤与孤独,几乎要破纸而出。
运笔至此,文天祥已是目眦欲裂。
热泪混着墨迹,洒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悲壮的痕迹。
他猛然挺直脊梁,用尽全身力气,挥毫写下最后两句。
如同金石掷地,铿锵作响,穿越海风,响彻历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成,笔掷于地。
那墨迹淋漓的诗稿,仿佛凝聚了他全部的精神与气节。
他望向南澳的大致方向,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迷雾。
他看到了那面或许正在飘扬的、衬有他血书的旗帜。
也看到了陈璧娘、张达、陆秀夫、张世杰……
所有,仍在为故国挣扎的灵魂。
他之死志已决,唯愿这颗赤诚的丹心。
能如明灯,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在青史上留下不屈的一笔。
伶仃洋的波涛,见证了这一曲绝唱。
而这首《过零丁洋》,也随着元军船上的汉人水手、往来商旅,迅速在沿海传开。
如同一声悲怆的惊雷,震动着所有心怀故宋之人的心弦。
当诗句传到南澳时,陈璧娘正与众人商议下一步行动。
信使哽咽着诵完全诗,整个议事棚内,一片死寂,唯有海风呜咽。
陈璧娘缓缓站起身,走到帐外。
她仰望着那面猎猎军旗,神情肃穆。
仿佛能透过旗面,看到文丞相挥泪泼墨的刚毅面容。
她没有哭,只是将下唇咬得发白,紧握着手中那半枚玉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她低声重复着,不断地重复着。
声音由最初的颤抖,逐渐变得坚定,如同淬火的钢铁。
“丞相放心,璧娘虽一介女流,亦知丹心为何物。”
“这面旗帜,不会倒!这条路,我们会继续走下去!”
她转身,目光扫过跟出来的欧冶子、陈文龙、阿螺等人。
待到所有闻讯的将士,聚拢过来后,她朗声道。
“传令下去,全军缟素三日,以为文公志哀!”
“三日后,操练如常。”
“我们要让元虏知道,大宋的脊梁,未曾断折。”
“这伶仃洋的泪与墨,必将化作我等效死复国的血与火。”
文天祥的绝唱,在空中不停地回响。
非但,未能摧垮南澳义军的意志。
反而,如同一种精神的洗礼与加持。
让那面衬着血书的军旗,更具悲壮的力量。
召唤着更多孤忠之士,来到这南海之滨。
续写,末路王朝不肯屈服的传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