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银针绣尽山河图(柒)(1 / 2)
第一百十八章:银针绣尽山河图(柒)
第七回情定水绘园镜影照肝胆(上)
书接上回!
中秋将至,如皋乡野的枫叶已染上一层浅绯。
这日黄昏,冒辟疆独坐在水绘园的“寒碧轩”中,第三次展读家书。信是母亲李氏亲笔,娟秀的楷书间透着殷切期盼:“……族中长老皆言,歌姬入祠,恐辱门楣。然为娘知你素重情义,若真心相待,当以正礼相迎……”
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投在窗纸上。窗外丹桂飘香,可他心中却如压着重石。自金陵归来已一月有余,族中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三叔公冒起渊,每每在祠堂议事时,必以“维护门风”为由,极力反对接纳小宛。更棘手的是,这位三叔公在族中威望颇高,其子冒襄又在朝中任职,说话颇有分量。
此时的董小宛,正独坐“影梅阁”中刺绣,身边是丫鬟琥珀。这是冒辟疆特意为她在水绘园安排的居所,院中植满梅树,虽未到开花时节,但枝叶扶疏,别有一番清雅。
她手中正在绣制的是一幅《秋江待渡图》,针线穿梭间,忽觉指尖刺痛,一滴血珠落在素绢上,恰染红了画中落日。
“姑娘可是有心事?”侍立一旁的琥珀关切地问。这丫头自金陵一路跟随而来,最是知晓董小宛的心思。
董小宛轻轻摇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望向窗外。暮色中,可见冒辟疆在园中踱步的身影。这些日子,她虽住在水绘园,却始终以客礼相待,从未逾矩。
然而园中下人的窃窃私语,她不是没有听见。昨日在回廊,她就无意中听到两个婆子在议论:“这般品貌,可惜了出身……”
次日清晨,董小宛以散心为由,独自来到瓜洲渡口。晨雾未全散去,江面烟波浩渺。她站在渡口的青石台阶上,望着滔滔江水,想起这些年的飘零身世,不禁黯然神伤。
忽然,她注意到渡口石阶上刻着些模糊的字迹,俯身细看,竟是前朝文人题的诗句:“瓜步烟波阔,金陵王气收。”字迹苍劲,似乎暗含玄机。
正当她神思恍惚之际,忽见江心波涛翻涌,一个巨大的黑影缓缓浮出水面。竟是一只千年巨鼋,龟甲大如车盖,其上纹路天然形成《河图》之象。更奇的是,那巨鼋向她点了点头,旋即沉入江中,只余一圈圈涟漪在晨光中荡漾。
董小宛心中震动,忽忆祖父曾言:“河图洛书,乃天地至理。若能参透,可知兴衰。”她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绣帕,将所见纹路细细描摹。就在她专注描画之时,忽觉身后有人,回头却见一个老渔翁正含笑看着她。
“姑娘,可是在画那只神鼋?”老渔翁须发皆白,目光却炯炯有神,“传说这神鼋每甲子现身一次,能预知天下兴衰。万历年间现身时,老朽的祖父也曾得见。”
董小宛心中一动,恭敬行礼:“还请老丈指点。”
老渔翁遥指江心,说道:“神鼋现世,必有大事。姑娘既得见此祥瑞,必非凡人。”他顿了顿,“只是这乱世将至,姑娘正值青春年华,还需早作打算。”
回到水绘园,董小宛闭门不出,以“灵纹绣”绝技,取江畔的芦花为线,晨露调色,连夜绣制《洛鼋献瑞图》。绣到第三日深夜,她忽觉心神不宁,针下的丝线仿佛有了生命,自行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