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玄桢记 > 第648章 风嘶异响疑奸踪,未遑轻语路千岑

第648章 风嘶异响疑奸踪,未遑轻语路千岑(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参将率残兵与瓦剌兵缠斗,士兵们虽多带伤,却个个奋勇——有的士兵断了臂,便用嘴咬着刀,扑向瓦剌兵;有的士兵中了箭,却仍死死抓住瓦剌兵的马腿,不让他们前进。参将的左臂旧伤被震开,血顺着甲胄往下流,却仍挥舞着长刀,斩杀了三名瓦剌兵。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玄夜卫的哨探!“参将大人!谢太保率援军来了!”哨探的声音带着激动,手中的玄夜卫令牌在瘴雾中闪着微光。

瓦剌兵见援军到来,顿时慌了神,纷纷转身想逃,却被随后赶来的玄夜卫截住,尽数斩杀。宣府卫千户见大势已去,翻身下马,跪在地上,声音发颤:“参将大人,臣错了!臣是被镇刑司的人逼的,他们抓了臣的家人,臣不得不从!”参将走到千户面前,长刀指着他的咽喉:“你可知你这一错,害了多少弟兄?左路的两名士兵,还有那些被内奸误导的探兵,都是因你而死!”

皇帝与亲卫小校折返回来,见瓦剌兵已被歼灭,便对参将道:“算了,饶他一命吧。他也是被胁迫的,若杀了他,反倒让镇刑司的人得了逞。”参将收刀,对身后的玄夜卫道:“把他绑起来,带回京师,交由刑部审讯,让他指认镇刑司的人。”玄夜卫应下,将千户绑了起来,押在队伍后面。

往西南走的路上,皇帝对参将道:“你们发现的血迹、箭簇、令牌,都是镇刑司的人故意留下的吧?他们想引你们往东南走,好让伏兵截杀,再嫁祸给瓦剌。”参将点头:“陛下英明。那些血迹里混着诏狱署的止血墨,箭簇是诏狱署锻造的,令牌也是旧党伪造的,都是为了误导我们。若不是陛下谨慎,绕开了山洞,恐怕真的会落入他们的圈套。”皇帝叹了口气:“内奸不除,朕就算回到京师,也不得安宁。谢爱卿那边,还需多费心。”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片开阔地,谢渊率援军正列阵等候,玄夜卫北司指挥使骑着马,立于阵前,见皇帝到来,立刻翻身下马,跪在地上:“臣等参见陛下!陛下平安,实乃大吴之幸!”皇帝扶起指挥使,道:“辛苦你们了。这次能找到朕,多亏了宣府卫参将和残兵们,你们要好好奖赏他们。”

谢渊走到参将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你做得好。朕就知道,派你去寻陛下,定不会让朕失望。那些内奸留下的线索,你都带来了吗?”参将从怀中摸出箭簇、伪造令牌和半片龙袍布屑,递给谢渊:“回谢太保,都在这里。箭簇是诏狱署的,令牌是旧党伪造的,布屑上有刀痕,像是故意留下的。”谢渊接过线索,递给身后的玄夜卫文勘房主事:“你立刻核验这些线索,确认是不是镇刑司和诏狱署的手笔。”文勘房主事应下,立刻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起来。

皇帝看着残兵们疲惫的模样,对谢渊道:“这些弟兄们都带伤,辛苦了。你让人安排军医,给他们医治伤口,回京后,每人都要赏良田、给俸禄,不能让他们白受委屈。”谢渊点头:“臣遵旨。朕已令军医营在前方的废弃驿站等候,弟兄们到了那里,就能得到医治。”参将躬身道:“谢陛下、谢太保恩典!臣代弟兄们谢过陛下和太保!”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很快核验完毕,走到谢渊和皇帝面前,躬身道:“回陛下、谢太保,箭簇上的‘诏’字印记,与诏狱署去年失窃的模子完全吻合;伪造令牌的边缘刻痕,和镇刑司旧党令牌的刻痕一致;龙袍布屑的材质,是内织染局专为陛下织造的,只是布屑上的刀痕,是工部特制的短刀造成的,这种短刀,只有镇刑司的人才有。”

谢渊的脸色沉了下来:“看来,镇刑司和诏狱署的人,早就勾结在了一起,想趁陛下失踪,谋夺皇位。朕回京后,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为那些死去的弟兄们报仇!”皇帝点头:“说得好。内奸不除,朝堂难安。这次多亏了参将和残兵们,若不是他们识破了内奸的诡计,朕恐怕真的回不来了。”参将道:“陛下言重了。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抵达废弃驿站时,军医营已等候在那里,军医们立刻为残兵们医治伤口,有的士兵需要缝合箭伤,有的士兵需要处理骨折,驿站内到处都是士兵的痛呼声,却没有一人抱怨。皇帝站在驿站门口,看着残兵们的模样,心中满是愧疚:“都是朕的错,若不是朕轻信了内奸,也不会让这么多弟兄受伤。”谢渊道:“陛下不必自责。内奸隐藏得深,就算这次没有出事,他们早晚也会作乱。这次能识破他们的诡计,也是一件好事。”

参将走到谢渊面前,躬身道:“谢太保,宣府卫千户还在外面绑着,要不要现在审讯他?他知道镇刑司的一些情况,或许能问出更多线索。”谢渊点头:“好,你带他去驿站的偏房,朕和你一起审讯。陛下,您先在正房休息片刻,审讯有了结果,朕再向您禀报。”皇帝点头:“好,你们去吧,注意安全。”

偏房内,宣府卫千户被绑在柱子上,脸色苍白,见谢渊和参将进来,立刻道:“谢太保!臣错了!臣是被镇刑司的副提督逼的,他说若臣不引参将往东南走,就杀了臣的妻子和孩子!臣也是没办法啊!”谢渊坐在椅子上,语气平静:“你说说,镇刑司的副提督,还让你做了什么?他们的伏兵都在哪些地方?”

千户咽了口唾沫,声音发颤:“他还让臣在陛下的食物里下毒,只是臣没敢做。伏兵除了东南的据点,还有西南的断魂桥,那里有二十多个镇刑司的人,都带着诏狱署的兵器,想等陛下经过时动手。”参将道:“断魂桥?我们刚才往西南走时,怎么没见着伏兵?”千户道:“可能是他们见陛下身边有援军,就撤了。镇刑司的人都很狡猾,一旦发现情况不对,就会立刻撤离。”

谢渊点头:“看来,镇刑司的人早就做好了退路。你知道他们的老巢在哪里吗?”千户摇头:“臣不知道。他们每次和臣联系,都在不同的地方,而且都戴着面罩,臣从没见过他们的真面目。只知道他们的联络暗号是‘黑鸦’,只要在指定的地方放一只黑鸦,就会有人来和臣接头。”谢渊对参将道:“你立刻派人去查‘黑鸦’的联络点,务必找到镇刑司的老巢。”参将应下,立刻转身走出偏房。

夜幕降临,驿站内的灯火忽明忽暗,军医们仍在为残兵们医治伤口,谢渊坐在正房内,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商议后续事宜:“陛下明日要回京,我们需安排好护送的队伍。镇刑司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在回京的路上设伏。你率玄夜卫在前开路,我率京营在后断后,确保陛下安全。”指挥使点头:“臣遵令。臣已派玄夜卫哨探去查‘黑鸦’的联络点,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

参将回到驿站时,正好遇到玄夜卫哨探回报:“参将大人,我们在东南的黑松林里,发现了一个‘黑鸦’的联络点,那里有一只黑鸦,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日在回京的路上,截杀皇帝’。”参将立刻拿着纸条去见谢渊:“谢太保,镇刑司的人想在回京的路上截杀陛下!”谢渊接过纸条,仔细查看,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与伪造令牌上的“玄夜”二字笔迹相似。“是同一个人写的,”谢渊道,“看来,伪造令牌和写纸条的,是同一个内奸。明日回京,我们要多加小心。”

皇帝听到消息,却并不慌张:“朕倒要看看,他们敢不敢来。明日回京,朕就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让他们有本事就来截杀。”谢渊忙道:“陛下不可!太危险了!”皇帝摇头:“朕就是要引他们出来。只有把他们都抓了,朝堂才能安宁。你们只需做好准备,等他们动手,就把他们一网打尽。”参将道:“陛下英明。臣愿率残兵在马车队两侧护卫,若有伏兵,臣定能抵挡。”

深夜的驿站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响,和残兵们偶尔的咳嗽声。参将站在驿站门口,望着远处的黑松林,心中满是警惕——他知道,明日回京的路,定不会平静,镇刑司的伏兵随时可能出现,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保护好陛下和谢太保。

谢渊走到参将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明日过后,若能顺利回京,朕会向陛下举荐你,让你升任宣府卫副总兵。你是个好将才,不该只做一个参将。”参将躬身道:“谢太保抬爱。臣只求能肃清内奸,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至于官职,臣并不在乎。”谢渊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明日,就靠你了。”

次日清晨,驿站拔营,皇帝坐在最前面的马车上,车帘敞开,以便观察四周的动静。参将领残兵在马车队两侧护卫,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率玄夜卫在前开路,谢渊率京营在后断后,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京师的方向走去。路上的瘴雾比昨日更浓,能见度不足五丈,每走一步都需格外小心。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异响——是马蹄踏在石板上的声音,却不似大吴士兵的马蹄声,更像是瓦剌兵常用的劣马。“有伏兵!”参将大喝一声,残兵们立刻举起长刀,警惕地盯着四周的密林。玄夜卫北司指挥使也率玄夜卫停下脚步,手中的弓箭对准了密林。

片刻后,密林里冲出二十余名黑衣人,手中拿着诏狱署的兵器,朝着马车队扑来。“是镇刑司的人!”参将率残兵冲上去,与黑衣人缠斗。黑衣人虽凶悍,却不敌残兵们的奋勇,很快便有几人倒下。谢渊率京营从后面包抄,将黑衣人团团围住,不让他们有逃跑的机会。

皇帝坐在马车上,看着外面的厮杀,心中满是感慨——这些残兵们,个个带伤,却仍为了保护他而奋勇杀敌,他定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黑衣人见大势已去,有的想自杀,却被玄夜卫拦住;有的想投降,却被参将喝止:“你们杀了那么多弟兄,现在想投降,晚了!”

厮杀结束后,玄夜卫北司指挥使走到谢渊面前,躬身道:“谢太保,所有黑衣人都被抓获,没有一人逃脱。我们在他们身上搜出了镇刑司的令牌,还有与瓦剌往来的密信。”谢渊接过密信,查看后道:“看来,镇刑司的人不仅勾结内奸,还勾结了瓦剌。回京后,定要将他们的同党全部抓起来,严加审讯。”

卷尾语

宣府卫参将率残兵寻帝半日,于瘴林腐叶间勘破内奸诡计——血迹掺墨、箭簇藏印、令牌伪造,每一线索皆为“引君入瓮”之局,幸得参将细察、残兵死战,终护帝脱险。然镇刑司伏兵虽败、千户就擒,却仍有内奸潜藏朝堂,“黑鸦”联络点未除,瓦剌与旧党勾结之网仍在。此半日寻帝路,悬疑未散:伪造令牌的匠人是谁?诏狱署失窃的兵器藏于何处?镇刑司副提督的真实目的为何?皆待后续谢渊审奸、玄夜卫查案,方能揭晓。残兵之忠、参将之智,虽暂解危局,却仅为肃清内奸之始,未尽之事,待续笔详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