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纨绔六皇子,从八岁开始布局天下 > 第630章 寒门入兰台,书香继世长

第630章 寒门入兰台,书香继世长(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

晨光透过文渊阁的高窗,打在厚重的书案上,尘埃在光柱中浮游,像无数微小的思绪,在沉寂与光明之间游移。新近修葺的抄经房内,纸墨清香,檀木与羊皮卷的气息交织成一种独特的书卷味。书吏与学子们分列案前,或誊录、或校勘、或注释,笔声沙沙,犹如千溪细流汇入同一条历史之河。

苏若雪今日未着朝服,只披素色鹤氅。她立于檐下,远眺春雨后新润的宫墙,神情温和却专注。眼底那抹静意,不再是昔年掌国大权时的冷冽锋芒,而是一种沉稳的慈念。

“若雪大人,齐州来书,前朝孤本《农律新编》已抵京。”抄经房外,一名侍女小心行礼。

苏若雪回眸微笑,语气轻柔:“送至西阁,由张主事登记入册,慎重封存。记得——逐页复印,三人对校。”

“是。”

她缓步入内,行过一排排书案。年轻的抄手们神情专注,有的因抄错一字而惶然自责,有的低声讨论典籍版本的差异。灯火虽未点燃,却仿佛每一盏心灯都在燃烧。

“宁凡之治,不止立国于武,更立心于文。”苏若雪轻声对身侧的副主事言道,“若天下皆知何为义、何为信、何为法,则再大的风浪,也摧不垮根基。”

副主事点头,声音低哑:“阁中有言——盛世修史,乱世藏书。今日之功,后世当记。”

苏若雪只是淡淡一笑,不语。

那笑意中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一种跨越生死的安宁。她忽想起宁凡退位那日——天光如洗,百官跪于金銮殿外。那时的自己,跪在文榜之首,泪水不觉浸透衣襟。如今,数年已过,天下无战,无饥,无疫。可她知,这世上最难守的,往往不是盛世的果实,而是盛世之心。

午后,天阴微雨。文渊阁深处,寒门学子们聚于东抄间。屋外竹影婆娑,窗纸被雨点轻拍,发出细微的沙响。

一名瘦削的少年正伏案抄写《玄朝律疏》。他来自北地边州,姓沈,名桓。手指因寒而僵,却仍执笔不止。忽然,他眉头一皱,在一行注疏中发现一处文义不通之处。他翻阅上下两页,指尖沿着微黄的纸纹滑过,眼神愈发明亮。

“这段……应为‘刑以止恶,德以化民’,非‘刑止恶德化民’。”他低声自语。

身旁的老校勘师抬眼,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小子,你可知你改的是先贤圣注?”

沈桓立起,拱手道:“弟子斗胆。然‘恶德化民’四字,义理不通。此处原卷或有误抄。若依前意,句法顺而义达。”

老者沉吟片刻,复查原稿,果然笔划略有残缺,遂拍案而叹:“好眼力!记你一功。”

屋内顿时传来低低的欢笑与羡叹。沈桓脸上泛起微红,手却更稳了。窗外雨渐大,竹叶滴水入石槽,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声响。那声音,似乎在诉说某种温柔的延续——文明的呼吸,不止在庙堂,也在这千万个伏案之人心头。

苏若雪巡视至此,目光落在那少年笔下,不禁微微一笑:“名曰沈桓?可记下。此子有慧根。”

主事点首应下,轻声记入册中。

夜幕渐降,抄经房内灯火次第亮起。每盏灯下,都有一双眼睛在闪光。那些来自山野、贫户、商贾之家的年轻人,在笔墨之间,重塑着自己与天下的关系。

有人低声道:“昔日学子皆望登科入仕,今日能入兰台,誊录先贤文字,已是无上荣光。”

另一个人笑着答:“若这《玄朝全书》传之后世,我等之名或隐,然字字皆吾辈心血,也算留迹。”

烛火映照他们的神情,既纯粹又热切。苏若雪站在廊下,听着这些细语,心中忽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柔。

“天下有才而不困,斯文幸矣。”她低声呢喃。

雨停后,天色微凉。东阁传来一阵轻笑声,几位年轻学子正围着一幅古老的海图。那是沈桓在整理旧卷时意外发现的。

“你看这地方——波形线不似江河,而似……潮汐?”

“还有这兽形标记,似鱼非鱼,似龙非龙。”

“海怪?”

几人面面相觑。有人笑说:“也许只是古人幻想。”

沈桓却摇头,神色凝重:“非也。纸墨虽旧,但描线极细,尺度一致,不似妄绘。若真有此地,或是极东之域。”

说话间,文渊阁副主事闻声而至,取图细看,眉目微动:“此图……交予格物院吧。李老前辈定会感兴趣。”

就这样,那张海图在数日后被送入格物院。

苏若雪得知此事时,正于西阁校阅《史记全注》。她停下笔,目光落在窗外远处灰白的天光上。

“格物者,究理也。若真有未知之地,何妨一探?”她轻声道。

此话,传至格物院之时,已化为一道新的命令——对世界的再次凝视。

夜色渐深。文渊阁外,宫灯成列,宛如一条延绵的星河。

苏若雪回到书案,展开一卷未完的《玄朝全书·序》。她提笔,缓缓写下最后一段:

“天下之治,系于人心。人心若光,则万卷皆明。若暗,则兵起于书。故立言者,慎之慎也。”

写罢,她放下笔,阖卷而叹。

风自窗外吹入,灯焰轻摇。她似乎听见远方传来海浪的低鸣,那声音从遥远的彼岸滚来,仿佛一场尚未开始的旅程正悄然酝酿。

“未知之地……或许,才是文明的试金石。”

她喃喃一笑。

翌日清晨,天朗气清。格物院传来讯息——李子清已召集门徒,正研那幅古图。

苏若雪合上书卷,神情淡然。

她知道,历史从未真正停止。人间每一次的宁静,背后都潜伏着新的浪潮。

而这浪潮,并非毁灭,而是新的方向。

书香仍在,墨香愈浓。寒门入兰台,百年书香继世。

盛世的脉搏,正在纸墨之间,缓缓跳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