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枸杞续命(2 / 2)
大家对这片林子的来历充满了好奇。村子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怎么从没人知道山里有这么一片宝地呢?
村里年纪第二大的王大爷,拄着拐杖,在枸杞林里转悠了好几天。他懂一些风水地理,越看越觉得这地方不一般。这片林子所在的山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不像山里其他地方那么贫瘠。而且,他在林子深处,还挖出了一些断瓦残砖,上面刻着模糊不清的字迹。
一天,王大爷把石头和村里几个有见识的老人叫到一起,指着一块挖出来的石碑,激动地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里……这里以前是个驿站!”
“驿站?”众人不解。
“对!”王大爷一拍大腿,“你们看这地势,背山面水,是古时候商旅来往的必经之路!我听我爷爷的爷爷说过,几百年前,官道从这里经过,设有一个叫‘望风驿’的驿站。后来官道改了,驿站也就荒废了,慢慢就成了传说。”
大家恍然大悟,可这跟枸杞林有什么关系呢?
王大爷抚摸着一株挂满红果的枸杞树,缓缓讲起了一个他从祖辈那里听来的,早已被遗忘的故事。
传说,望风驿的最后一任站长,姓陈,是个心善如佛的人。那年,也是一场大旱,瘟疫横行。南来北往的商旅走到这里,又累又饿,不少人还染上了病,常常就倒在驿站门口,再也起不来。
陈站长看着那些素不相识的商客,于心不忍。他自己掏钱买米,熬成稀粥,无偿供给过路人。他又懂一些草药,知道枸杞能补元气、祛虚劳,就带着驿站的伙计,在驿站周围的山坡上,遍植枸杞。
那时候,驿站里天天都飘着枸杞粥的香气。每一个路过这里、患病在身的人,都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枸杞粥。许多人的命,就是这样被陈站长和他的枸杞粥给救下来的。有人要给他钱,他摆摆手;有人要给他磕头,他赶紧扶起。他总说:“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一碗粥而已,不值什么。”
陈站长在这里救了一辈子的人,直到他白发苍苍,走不动路了,驿站也完成了它的使命,被废弃了。陈站长去世前,对儿子说:“我没什么财产留给你,就把这片枸杞林留给你吧。记住,要让它一直长着,万一以后再有难处,或许能救人性命。”
故事讲完,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枸杞林,仿佛看到了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端着一碗热粥,微笑着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王大爷感慨道:“这片枸杞林,长在驿站遗址上,喝的是陈站长当年积下的善念之水,受的是他救下无数人的感恩之气。它不是普通的果子,那是陈站长的一颗善心,化作了这满林的红果,世世代代,救人续命啊!”
石头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片枸杞的药效如此神奇。原来,他采摘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一份跨越了数百年的善意和慈悲。
从此,干草坡的村民们对这片枸杞林充满了敬畏。他们不再随意采摘,而是精心照料,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每年收获的枸杞,他们会分出一部分,无偿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他们把这个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自己的孩子听。
而李老汉,因为孙子的孝心和这片神奇的枸杞,又健康地活了了好几年。他常常拄着拐杖,坐在村口,望着那片绿色的山坳,给围在身边的孩子们讲那个关于驿站、善心和枸杞续命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像枸杞的种子,在干草坡代代相传,告诉人们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善良,或许不会立刻得到回报,但它会像一颗种子,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一片庇护后人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