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宏观调控(1 / 2)
刘备长叹一声,拭去泪水:“诸公为汉室操劳,备岂能再负?孤继承汉祚,告慰汉室列祖列宗。望诸公助我北伐,还复洛阳,营救天子之后,当禅让退位。”
满朝文武大喜,只要刘备登基就好,至于后面半句话已经不重要了。
看群臣欣喜之色,刘备无奈看向刘禅:“阿斗,你可真是……害苦了我啊!”
“主要大家都太想进步了。”
刘禅嘿嘿一笑,你不想当皇上,可我想过把太子瘾啊!
看刘禅似有自得之意,诸葛亮也是无奈,总之目标先达成了,请刘备先回宫,吩咐众官员准备登基之事。
虽然刘备再三申令一切从简,但准备起来依然十分复杂,尤其各种礼仪更不能有丝毫差错,再加上各种官员的任命,至少要准备半月时间。
刘禅顾不得参与这些,除了自己的东宫要了几个官员之外,其余的都由他们安排,他的主要精力是趁此机会建立大汉银行、国企和军工三大部门。
军工交给黄月英,银行原本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刘巴,但年初已经病逝,反而走在法正前面,现在成立初期,还涉及不到经济调控,全交给糜竺担任。
之前刘备回成都后,已经听取刘禅意见,命糜竺建立粮行、盐业、布庄等几项重要民生业务,但并未与朝廷关联,只让他以皇商的身份着手准备,显然内心深处,对商业还是颇为抵触的。
此时听了刘禅规划,吃惊道:“朝廷经商,古所未闻,而且这是与民争利,这如何使得?”
自秦汉以来,士大夫对商人嗤之以鼻,历代朝廷也是重农抑商,士农工商,更是将商人打在最底层。
纵观数千年的华夏历史,商人大多逐利忘本,这是本性使然,将其分在最底层没有错。
但因为压制商人而忽略了商业作用,这是个极大的弊端。
后代初中生就明白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古人从上到下却将商业视为贱业,这就是以偏概全了。
“呵呵,与民争利?”刘禅冷笑一声:“大家口中的‘民’,可并非我大汉之民,而是那些豪门大族,士人乡绅吧?”
古代所谓的为民请命,其实大多都只代表地主阶层的利益,真正种地的农民等各行业,在他们眼里只是奴隶而已,甚至连所谓的“民心”,都是指这些人,而非广大普通百姓。
“这……”糜竺也是一怔,蹙眉道:“可士农工商,从来如此,商人如何为官?”
“从来如此,便对吗?”
刘禅淡淡一笑,提醒道:“舅父可曾想过,此举一旦成功,你便是朝廷商业开先河者,必将名垂青史,为后世商人所敬仰啊!”
“嘶——”糜竺浑身一颤,眼睛由迟疑变作决然,竟起身向刘禅施礼:“承蒙太子提携,糜竺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想当年他放弃家业追随皇叔,辗转荆州不离不弃,入蜀后终于创下一片基业,官拜安汉将军,看似在百官之上,其实并无实权。
当初在荆州时,他还能督办粮草,但入蜀之后,各处人才济济,能力都在自己之上,文不能治政,武不能用兵,想经营治业又放不下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