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东宫治事(1 / 2)
看着被学生慌张抬走的谯周,张苞和关兴傻了眼。
“弟儿啊,我们……这次可闯了大祸了!”
张苞此时后怕起来,这要被张飞知道,恐怕要被打断腿。
“这是我一人所为,你们不必担心。”
刘禅却早有打算,带着二人回到东宫,却见糜竺正一脸颓丧望着花园发呆。
此时早朝应该还没散,刘禅顿觉情况不妙,上前问道:“大舅,可是成立商部之事被他们否决了?”
“阿斗——”糜竺抬起头,摇头苦笑道:“我早就说过……不过自取其辱罢了。”
“究竟是什么情况?”刘禅道:“父皇和丞相都是同意此事的。”
这次刘备登基,朝堂改制和官员任命,已经做过一些微调,比如加强六曹治事的权重。
东汉废除丞相一职,改设司徒、司空、太尉三公,但三公随后仅具虚名,实际权力被集中到尚书台。
光武帝将尚书台分为三公曹(年末州郡考课)、吏部曹(选举祠祀)、民曹(工程盐池)、客曹(护驾朝贺)、二千石曹(诉讼)、中都官曹(治安)六曹,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八座”,形成“政归台阁”局面。
这次调整为刑、吏、户、礼、工、中都六曹,除了兵权外,三省六部制的雏形已经搭好。
另外就是成立科曹和商曹,科技研发和商业是历朝不重视,反受打压的行业,只能单独设立。
糜竺叹道:“只是以朝廷之面经商,便被群臣反对,更遑论要给商人官爵荣誉了。”
“这商曹的官员也不是随意挑选的啊……”
刘禅说了一半忽然停住,看糜竺这话,显然是还没有真正理解商业和经济调控的作用,还停留在经商的思想上,在朝堂上肯定更辩不过那些官员。
“不管他们如何反对,商部之事刻不容缓,”刘禅说道:“大舅你尽管去准备人手,我再与父皇商议,如果朝廷容不下商曹,就放在我东宫属下。只要我们做出成绩来,盈利赶超赋税时,他们自会闭嘴。”
“遵命!”糜竺顿时转忧为喜,赶紧前去准备。
有了刘禅的这句承诺,他就可以放心去做,太子将来继承大位,东宫的这些官署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果然历朝历代,改革都是困难重重啊!”
刘禅一声叹息,成都改制的阻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荆州各种改制推行顺利,首先是有二爷的压制,其次那些豪族做了亏心事,稍微敲打一下就不敢妄动。
但成都却不一样,这不止是触及到本地世家豪族的利益,更主要是在朝堂之上,大家都在舒适区好好呆着,都想做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做改变。
关键现在还是两国对峙,蜀汉实力稍弱的情况下,不能大动干戈,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正想着折中之策,东宫一众官员前来拜见,领头的正是太子舍人费祎和董允,这可都是出师表上留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