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244章 岐仁堂调和肝胃 半夏汤巧解痞满

第244章 岐仁堂调和肝胃 半夏汤巧解痞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补的是胃气虚,不是填东西。"岐大夫放下笔,拿起药柜里的人参片,"就像给快灭的火堆添点细柴,轻轻扇两下就着了,不会堵。这几味药补而不滞,守着胃气,不让肝邪再欺负它。"

他把药方折好递过去:"记住,这药得温服,早晚各一次,药渣别扔,用纱布包着敷心口窝,能缓解胀疼。最近别喝啤酒了,那东西最伤胃,就像往刚灭的灶膛里泼凉水,寒气都积在里头了。"

小赵接过药方,又问:"那我这嘴苦啥时候能好?同事都说我说话一股怪味,都躲着我。"

"肝火旺才嘴苦,"岐大夫指了指窗外的老槐树,"你看那树,枝桠长得太乱就招虫,得修修枝。你这脾气也得改改,少熬夜,别总对着电脑较劲,肝气顺了,胃气自然和。"

三日后,小赵的母亲替他来取药,手里拎着个空砂锅:"岐大夫,真是神了!他说喝完药第二天就不恶心了,昨天还喝了碗小米粥,没胀。"

岐大夫调了药方,把黄连减了些,加了茯苓:"湿气还没全去,加茯苓渗渗湿,就像把灶台底下的积水扫干净。"

又过了五天,小赵自己来了,穿了件干净的T恤,气色亮堂了不少。"岐大夫,嘴不苦了,就是还有点黏,吃饭也香了。"他伸舌头给大夫看,黄腻苔淡了许多,剥脱的地方也长出些薄苔。

"脉也顺了,不那么濡浊了。"岐大夫摸完脉,笑道,"再服五付,把金荞麦加上,这味药能清利湿热,就像给院子里的树松松土,让根须长得舒坦些。"

小赵挠挠头:"我想胖点,这半年瘦了十斤,同事都以为我得了啥重病。"

"胃气和了,自然能长肉。"岐大夫写下新方子,"药停了以后,早上喝姜枣茶,晚上用艾叶泡脚,别贪凉,少生气,比啥补药都强。"

送小赵出门时,雨已经停了,日头从云缝里漏下来,照得青石板路泛着光。岐大夫站在门口,看着巷子里来往的人——骑三轮车卖菜的张婶,扛着鱼竿回来的李伯,背着书包跑过的孩子,每个人的脾胃里都装着烟火气,也藏着各自的肝胃故事。

回到诊室,他翻开叶天士的医案,在"木乘土"那页轻轻折了个角。案上的半夏还带着淡淡的辛香,混着黄连的苦,干姜的温,倒像极了这市井生活——苦里带甘,寒中藏暖,总要调和着,才能过得踏实。

暮色漫进来时,岐大夫又拿起那包黄连,摊在竹筛里。月光透过木格窗,把药粒照得像撒了层碎银。他想起年轻时师父说的,医道就像调琴,肝为弦,胃为柱,弦太紧则柱易折,弦太松则音不成,得找到那个刚刚好的松紧,才能弹出顺耳的调子。

巷口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里,隐约传来小赵和同事说笑的声音,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岐仁堂的药香随着晚风飘远,混着远处饭馆的饭菜香,在老巷里慢慢漾开——原来这调和肝胃的道理,早藏在寻常人家的烟火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