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291章 岐仁堂里双脉饮 伏前一剂保安康

第291章 岐仁堂里双脉饮 伏前一剂保安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入伏前的岭南,空气像拧干的棉絮,黏在人身上挥之不去。岐仁堂的青石板路被晒得发烫,雕花木门虚掩着,药香混着薄荷的清凉从门缝里溜出来,引得路过的街坊忍不住探头张望。

"岐大夫,您这堂屋里的薄荷草,比街口凉茶铺的还提神!"快递员小张扛着包裹在门口歇脚,额头上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滚进衣领,"我这几天送件跟踩棉花似的,爬上三楼就喘得像风箱。"

岐大夫正坐在案前翻《温热论》,闻言抬眼一笑。他鬓角虽已染霜,眼神却清亮如秋水,指节因常年抓药而泛着温润的黄。"小张进来喝杯茶,看你这脸色,怕是被暑气伤着了。"

一、熬夜程序员的"续命水"

小张刚坐下,玻璃门又被推开,一阵风卷进个穿格子衫的年轻人。他眼圈黑得像被墨染过,T恤后背洇着深色汗渍,一进门就瘫在竹椅上,喉咙里发出困兽般的低吟:"岐大夫,我快扛不住了......"

这是隔壁写字楼的程序员阿杰,连续熬了半个月夜赶项目。起初只是早上起来头晕,后来发展到开会时突然心悸,手指尖发麻得敲不了键盘。

岐大夫让他伸出舌头,只见舌质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苔却薄得几乎看不见。"来,搭个脉。"三根手指刚搭上寸口,岐大夫眉头便微微蹙起,"脉细如线,还跳得慌,这是《黄帝内经》说的'气阴两虚'啊。"

阿杰急得直搓手:"我每天灌三杯咖啡都顶不住,医生说可能是心肌炎,让我做二十四小时心电图......"

"莫慌。"岐大夫翻开《伤寒论》,指着"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一段,"你这不是脏腑坏了,是耗得太狠。夜里属阴,你偏要熬夜动火,把少阴心经的津液都烧干了;白天太阳盛,又被暑气蒸得冒大汗,气随汗脱,可不就心慌手抖?"

他取过纸笔,一边写药方一边解说:"你这情况,生脉饮虽能补气养阴,但力道还不够。我给你配个'双脉饮',比生脉饮多了几味药,既能补损耗,又能清烦躁。"

笔下的方子渐渐成形:人参片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龙眼肉10克、玉竹10克、桑葚10克、茯苓10克、莲子带心10克、炙甘草3克。

"您看这人参,"岐大夫从药柜里取出一小撮,参须柔韧带金纹,"《神农本草经》说它'主补五脏,安精神',你熬夜伤的就是五脏精气。配麦冬、五味子,正是生脉饮的底子,《内外伤辨惑论》里说这三味能'补肺中元气不足',止汗固津。"

阿杰盯着药方上的"莲子带心":"莲子心不是苦的吗?我这虚成这样,还能吃苦的?"

"这你就不懂了。"岐大夫拈起粒青绿色的莲子心,"《本草纲目》说莲心'清心去热',你现在心里像揣着团火,不把这虚火降下去,补进去的气都会变成燥火。就像烧开水,壶底火太旺,不添凉水光加柴,水早晚烧干。"

他又指着玉竹和桑葚:"玉竹是滋阴的妙品,《本草经集注》说它'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比麦冬更温润;桑葚补肝肾之阴,你熬夜伤的是肝肾精血,这两样合着用,滋阴不碍脾,补气不生火。"

阿杰还是犯愁:"我这手笨,煎药怕是弄不好......"

"简单得很。"岐大夫取来个砂罐,"所有药先泡半个钟头,连水倒进罐里,大火烧开转小火煮三刻钟。记住要带莲子心,那点苦能逼出心火,喝的时候加勺蜂蜜就行。"

临走时,岐大夫又叮嘱:"《黄帝内经》说'夏三月,夜卧早起',你哪怕少写一行代码,也要卯时前睡。这药每天早晚喝,喝上十天,保管你手指不麻,心不慌。"

二、环卫工的"解暑方"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岐仁堂的门就被敲响了。环卫工陈叔背着工具箱站在门口,黝黑的脸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嘴唇干裂得起了皮。

"岐大夫,您给看看,我这两天总觉得头重脚轻,扫街时眼前一阵阵发黑。"他掀起袖口,胳膊上满是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昨天差点中暑,同事给我灌了藿香正气水,当时管用,今天又犯了。"

岐大夫让他坐在阴凉处,伸手摸了摸他的后颈,黏腻得像抹了层油。"伸舌头我瞧瞧。"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得像刚喝了米汤——这是典型的暑湿困脾。

"陈叔,您这是被暑湿裹住了。"岐大夫取过《金匮要略》,翻到"湿病脉证并治"篇,"你看这上面说'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你整天在太阳底下晒,暑气是阳邪,先伤气;出汗后又接触路边的污水浊气,湿气是阴邪,专伤脾。气被伤了就乏力,脾被伤了就头重,俩邪裹在一块儿,藿香正气水只能解一时之暑,去不了根。"

陈叔叹着气:"我这活儿,晴天晒出油,雨天泡成汤,哪躲得过暑湿?"

"所以更要调理内里。"岐大夫在阿杰的方子基础上稍作改动,把人参换成党参,加了5克炒白术,"您这情况,人参太峻补,用党参更稳妥,《本草从新》说它'补中益气,和脾胃',再配白术、茯苓,就是四君子汤的底子,能把被湿气困住的脾气提起来。"

他指着药方解释:"脾主运化,就像家里的抽湿机,脾弱了,湿气排不出去,积在身子里就成了累赘。这茯苓是云南产的云苓,你看它断面白里透粉,《神农本草经》说能'利水道',把湿气从小便排出去;莲子心清心,玉竹润燥,配上五味子收敛,不让湿气跟着汗跑出去又回头困住你。"

陈叔捏着药方犯难:"我凌晨三点就得上班,哪有时间煎药?"

岐大夫早有准备,从里屋拎出个保温桶:"我让徒弟提前给您煎好了,这药能放两天,您每天早上出门前热一热带着,喝完身上暖乎乎的,干活也有劲儿。"他又抓了把苍术、艾叶,用棉纸包好,"这个缝个布袋系腰上,苍术能燥湿,艾叶能祛寒,比你揣着冰袋强——冰是阴寒之物,喝多了更伤脾。"

陈叔接过保温桶,药香混着草木气扑面而来,眼眶一热:"岐大夫,您这药......"

"快拿去喝吧。"岐大夫摆摆手,"《脾胃论》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您这活儿费力气,更得把脾胃护好。记得别喝冰饮,渴了就喝温茶水,里头泡点陈皮。"

三、更年期大姐的"安神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