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293章 岐仁堂里话痰饮 三案道尽温化功

第293章 岐仁堂里话痰饮 三案道尽温化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枣30枚(擘破)煎汤送服药末

"温胆汤先给你清化痰浊,就像打仗前先扫战场。"岐大夫指着攻方,"这三味药是治水饮的'三剑客':甘遂专破经隧之饮,大戟能逐脏腑之饮,芫花善攻胸胁之饮。醋炒能减毒,酒浸可增力,再用大枣汤送服,护住脾胃不伤元气。"

老郑盯着药末发怵:"听说这药能把人泻垮?"岐大夫从陶瓮里舀出一勺陈酒:"我这芫花泡了三十年,药性缓而韧,不会像生药那样猛冲猛打。明早空腹服,喝完躺两小时,让药力慢慢渗。"

次日傍晚,老郑的徒弟来报喜:"郑师傅泻了半盆黑水,胁痛一下轻了!"岐大夫让他带回去旋覆花汤:"《金匮要略》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你师傅胁痛久了,肝经瘀滞,用旋覆花、茜草通经络,新绛(现用红花代)活血,再配葱茎通阳,把剩下的饮瘀慢慢化掉。"

一个月后,老郑开车来送锦旗,左胁的肿胀消得只剩浅浅的印子。"现在跑长途敢吃热汤面了,"他拍着方向盘笑,"车里常备您给的姜枣茶,再也没犯过这要命的悬饮!"

三、支饮喘逆:戏班武生的"舞台绝唱"

秋分那天,粤剧班的武生阿龙被人背进岐仁堂。他曾是台上威风凛凛的赵子龙,如今却像只离水的虾,蜷在竹椅上喘个不停,喉间"喉喉"作响,像有群青蛙在叫。"岐大夫,我这口气快断了......"他抓着胸口,咳出的白沫落在地上,半天都不化。

岐大夫掀开他的衣襟,后背心凉得像敷了块冰,按上去硬邦邦的。"《金匮要略》说'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他摸着阿龙的脉,沉弦得像拉满的弓,"你常年在冷气机房候场,又总喝冰镇凉茶,肺里积的寒饮,比戏台子上的假雪还厚。"

小砚看着阿龙发紫的嘴唇:"用小青龙汤发汗?"岐大夫摇头,从药柜深处取出块黑附子:"他阳虚到根了,再发汗就是'竭泽而渔'。得用真武汤温肾阳,苓甘五味姜辛汤化肺饮,双管齐下。"

写下药方:

真武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

炮附子20g(先煎两小时)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0g

干姜10g细辛6g五味子10g炙甘草6g桂枝6g

"附子是'回阳救逆第一药',你看这附子,切开里面黄澄澄的,是正经的江油附子,先煎两小时,毒性去了,温性却丝毫不减。"岐大夫一边称药一边讲解,"茯苓、白术健脾利水,干姜、细辛像两把火,直接烧肺里的寒饮;五味子是'收敛之妙品',防止辛散太过伤了肺气。"

阿龙喝药时,小砚在旁嘀咕:"师傅,他痰这么多,为啥不加化痰的南星?"岐大夫瞪了他一眼:"《伤寒论》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他这是寒饮,不是热痰,用南星只会伤阳气。你看这白芍,既能柔肝,又能防附子燥热,这才是配伍的妙处。"

药煎好后,阿龙刚喝半碗,就咳出大口清稀痰,喘息顿时顺了些。岐大夫让他每晚用艾叶泡脚:"涌泉穴通肾,艾叶温阳,把脚底的寒气逼出去,肺里的饮邪就没了根。"

三诊时,阿龙能直起腰了,喉间的水鸡声也消失了。岐大夫改方为桂苓五味甘草汤:"你这支饮虽减,但肾阳仍虚,用桂枝温通阳气,茯苓利水,甘草、五味子调和,慢慢把阳气扶起来。"他又取来袋炒苏子:"《本草纲目》说苏子'下气,除寒温中',你练嗓子前嚼几粒,既能化痰,又不碍发声。"

冬至那天,岐仁堂收到戏班送来的戏票,阿龙要在新年演出《长坂坡》。演出结束后,他卸了妆直奔岐仁堂,抱拳作揖:"岐大夫,您这药比戏台的定场诗还管用!现在翻筋斗都不喘了!"

尾声:岐大夫的痰饮心法

除夕前夜,岐仁堂的天井里晒着茯苓、白术,屋檐下挂着干姜、细辛,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香。张婶、老郑、阿龙带着年货来谢诊,围坐在炭炉边,听岐大夫讲痰饮的辨治玄机。

"《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是水液正常的路数。"岐大夫用炭笔在地上画着三焦图,"一旦哪段堵了,水液就成了痰饮:堵在胃肠是痰饮,堵在胸胁是悬饮,堵在肺里是支饮,堵在四肢是溢饮。"

小砚捧着《金匮要略》问:"那治饮的关键是啥?"岐大夫指着"温药和之"四个字:"寒饮得用温药,就像太阳出来冰雪消融。但这'温'不是蛮补,得像春风化雨,又得像大禹治水,分消走泄,该汗则汗,该利则利,该攻则攻,不能一味蛮干。"

张婶啃着橘子笑:"我算明白了,我那肠间痰饮,是吃冷豆腐吃出来的,就得用干姜、桂枝暖脾胃。"老郑点头附和:"我跑长途喝冰汽水,胁下才结了饮癖,十枣汤攻得对路。"阿龙摸着喉咙:"我贪凉喝冰镇啤酒,肺里积了寒饮,还得靠附子、细辛这等热药才能化开。"

岐大夫看着众人,从药柜里取出本《岐氏家传痰饮方》:"这里面记着祖上传的法子,比如治溢饮的大青龙汤,治痰饮的己椒苈黄丸,都是'温药和之'的变法。但最要紧的是记住:三分治,七分养,少碰生冷,多晒太阳,比啥药都管用。"

炭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映着岐仁堂的匾额,"岐仁堂"三个字在火光中透着温润的光。药香、笑语、炭火气混在一起,像一碗熬得恰到好处的温化汤,暖了整个寒冬,也暖了众生的脾胃与心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